家在南湖,太南了

家在南湖,太南了

家在南湖,太南了

当铁轨与湖泊同时穿过武昌,洪山区的可控范围,便被围合出了一块“孤岛”,就是南湖。

在武汉,没有任何一个片区像它,非南湖人,总用着刻板印象标签它:

拥堵、淹水、外码多;路窄、车乱、环境差。

本就非万不得已不进南湖的武汉人,自2016年一场大雨后,更是对身边家住南湖的小伙伴同情不已。

眼神充满慰问,嘴里含着一句:家住南湖,你难吗?

家在南湖,太南了

- 01 -



南湖出行,为什么难?

时光拉回1936年,国民政府修建的军用南湖机场,占地4000多亩,改变了南湖原有地貌。

1951年,南湖机场作为武汉的首个民用机场,走入高光时刻。直至1995年,天河机场建成启用,南湖机场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家在南湖,太南了

△ 原南湖机场停机坪。图片来自网络。

被称为“南湖”的区域,其实没有任何行政划分的边界,它来自武汉人的口口相传。

作为武昌最大的居民聚集地,它位于武汉二环与三环之间,东临南湖、南临二环线,北至楚雄大道,如此坐拥湖泊,高校环绕的地理位置,似乎并没有为其加分多少,反倒平添几多愁。

南湖之所以堵,恰是因为这魔幻布局。

铁路兵分三路,埋伏于南、北、西面,因形成了栅栏口、井岗八村、岭南路三大涵洞的赫赫威名。

东有大南湖分隔世界,西有巡司河围追堵截,仅剩一条珞狮南路无阻贯穿,却又迎头撞上二环线的高强度作业,难当大任。

家在南湖,太南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85万人出行难。南湖出行难,是以2018年10月7号线通车来划分历史的。

曾经,靠3条涵洞连接外部世界,让南湖成为人们眼中的百慕大三角洲,早高峰出不去,晚高峰回不来。

涵洞之下,窄窄的两车道,容纳进出双向车流,像一条浑浊不停歇的河,人们往各个方向散去,汇入南湖外纷繁复杂的生活。

涵洞两侧的人行与非机动车混行洞口,也常因通道狭窄,擦出火花。但正因如此,南湖人才更有一颗强心脏,轻伤不下火线。小摩擦,对骂两句,便甩手扬长而去,绝不互找麻烦。

家在南湖,太南了

家在南湖,太南了

南湖居民若想准点上班,必须在6:30之前完成大逃杀。不然,轻则30-40分钟分钟起步,重则全靠命硬的涵洞之旅,足以让人全年无缘全勤奖。

南湖生存第一步,看破时间与距离的不成比例。家住瑞安街,工作于西北湖的我,在7号线降临之前,只能每日于最堵的井岗八村,挤一趟永远上不去的320,在对梅苑小区地铁站的盼望中,感受清晨的第一缕绝望。

家在南湖,太南了

家在南湖,太南了

在南湖出行的高峰期,开车的地位是摩擦于地面的底端。只有摩托车、自行车处于金字塔顶部,即使它只有25km/h,但当它从你从身边经过的时候,仍可对你抛出轻蔑一笑。

每一个家住南湖的人,都躲不过黑车司机的亲切慰问:走不走?

他们是南湖鬼火电车的神秘一组,有着特有的运行轨迹。清晨,驻扎于各大小区门口,一款加长版定制座椅,一声嘹亮的高呼,解上班族于水火之中。要价与出租不相上下,可速度,却让任何四轮都望尘莫及。

夜晚来临,每一个公交、地铁站点,总少不了他们迅速围拢的身影,争分夺秒,比父母都关心你想去哪里。明知黑车危险的我们,总是迫于时间压力,一次次偏向虎山行。

家在南湖,太南了

七号线通车,南湖上班族终于摆脱涵洞之苦。

但,只有靠两条腿走去地铁站的人都站在歧视链顶端。剩下的大部分南湖人,不得不依靠自行车或小电驴,在最近的地铁口打破结界。

地铁站4个角,像4个巨大的磁场,吸附着数以千计的自行车、电动车。

每天清晨,在车海里见缝插针是必备技能。到了傍晚,淹没在茫茫车海中,发自灵魂的呐喊“特么我的车怎么又找不到了”,此起彼伏。

家在南湖,太南了

如今再走向涵洞口,高峰期堵车的恐惧仍未消散,但势头已明显减弱。从前遥遥无期的通勤时间,终于可以掌握在射程范围内。

虽然,外面的人,仍旧笑南湖是武汉最孤独的地域,但南湖人心里,正因为它一年年的改变,痛并快乐着。

家在南湖,太南了

- 02 -



南湖,你变了

如果从2014年南湖打围施工算起,到去年7号线通车,四年间,南湖人每天度日如年。

但房价的飙升,却比地铁先来一步。南湖在售新房寥寥无几,二手房交易却愈发活跃。南湖各大小区,中介随处可见。

家在南湖,太南了

学区“性价比”之王,南湖当仁不让。

南湖一小、南湖二小、南湖实验小学,皆是优质,南湖中学亦是省重点。

但却随着热度大涨,入学条件也因此严苛。孩子在2019年上学,要求落户1年以上,2020年上学,落户2年以上......以此类推,孩子在2025年上学,则落户要在6年以上。

家在南湖,太南了

纵观整个大南湖,环绕6所高校,带来了“孟母三迁迁至南湖”的调侃。再有省出版城与曾经声势浩大的图书批发市场坐镇书城路,长在南湖的孩子,本应更容易沾染几分书生气。

但却总被堵与淹水,无序与杂乱,硬生生的将人们拉回进最市井的生活里。

2016年,大雨滂沱,南湖淹水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突破了历史记录。

不仅马路汪洋一片,就连南湖湖水也无法排出,它与雨水携手涌上街头,整整一个半月才肯珊珊离去。

家在南湖,太南了

△ 2016年南湖“海景”。图片来自网络。

但如今,南湖看海的风光已不再上演,随着江南泵站、南湖联通渠、雅安街至文荟街排水箱涵等工程的完工,期盼大禹多年的南湖居民,终于得偿所愿。

曾经的武昌第一臭水沟巡司河,也正于大力整治中,十几楼都不敢深呼吸的沿河居民,眼看着楼下的一潭死水,逐渐变成了文化步行街、水湾风情园和运动公园。

家在南湖,太南了

300年历史武泰闸农贸市场,即便经历了搬迁白沙洲的转折,也仍承载了南湖人一日三餐的最深沉的力量。人声鼎沸,从清晨延续至深夜。

不同的面孔,每日在这里上演着各自的故事,然后迅速的擦肩而过,武泰闸,永远等待着人们的再次光临。

家在南湖,太南了

从武泰闸综合大市场转身入巷,一处低配版镰仓火车的景致随即浮现眼前。

这里是火车头接驳处,红色的车头在急促的叮叮声中匆匆而过,留下围栏两边的车与人,驻足而望,恍惚间,以为误入新海城的漫画世界。

家在南湖,太南了

当人们对地铁7号线的通车的喜悦日渐淡化,地铁8号线、12号线也传来即将通车的曙光。

2019年,文荟街文荟街地下通道正式通车,杨泗港大桥建成,让南湖人对外的方式更加丰满。

而正在施工的两湖隧道,也将成为南湖与东湖的“主婚人”,让徐东、青山与南湖、光谷,摆脱异地恋情。

南湖的淹与堵,正在一步步被岁月抛弃。南湖人,也即将摆脱被误解,被同情的宿命。

家在南湖,太南了

- 03 -



南湖日夜,自洽的幸福感

清晨的瑞安街的人潮,以“老武汉热干面”为起点,百米之内,24种选择,各有利器,在街头猛嗅一口,都是十几年柴火烧出的香味,随便一指都是10年老字号。

作为居民聚集区,南湖也是整个武昌最有烟火气的地方之一。

家在南湖,太南了

家在南湖,太南了

维佳佰港城始终是南湖的宇宙中心。KFC、屈臣氏、大超市满足了南湖人的生活需求。

刚需,才是南湖永恒的关键词。以至于片区内最大的商场,都长着一张刚需的脸。

每当夜幕降临,沉寂了一个白天的南湖,街灯亮起,一秒回血。人们推着购物车从超市出来,小朋友在广场上嬉闹,广场舞的歌声淹没汽车的鸣笛声。

家在南湖,太南了

家在南湖,太南了

浓浓的生活气息,萦绕左右,自成一套生态系统,也就此生长出一份独家记忆。

尤其在深夜,街边抽出塑料凳坐下,撸串喝啤酒,每一个毛孔都被炭火香打开。你会更懂南湖的温柔。

家在南湖,太南了

水深火热的它,在武汉人固有概念中,仍处于幸福指数的洼地。但南湖在这些标签背后,一直拥有自己不服输的节奏。

它没有精致文字的气质,但就是这种喧嚣而上的纷乱生活,在流言与改变中,形成了一个温暖的漩涡,让每一个居住在南湖的人,甘愿深陷其中。

家在南湖,太南了

/

摄影 = 黄大头

家在南湖,太南了

HANS话题

你在南湖留下过哪些回忆?

文末留言区一起来讨论吧。

×

家在南湖,太南了

北京时装周 | 汉派火锅 |

11月新消息

家在南湖,太南了

武泰闸菜市场。

祝大家早日实现猪肉自由。

作者 / 黄大头

家在南湖,太南了

家在南湖,太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