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最短的時間,最大的融資,最空白的監管,給你自由過了火

WeWork創造了創業史上少見的“奇觀”:距離退出成功僅差一步時翻船。幾百億估值瞬間灰飛煙滅,已經砸下重注的軟銀只有硬著頭皮接盤。WeWork能在10年之內變成超級獨角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創始人Adam Neumann,而它在最後一刻崩盤也是因為他。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wework:最短的時間,最大的融資,最空白的監管,給你自由過了火

11月17日,據CNBC報道,在軟銀集團正式控股了WeWork之後,該公司計劃裁員超過4000名員工,從而來應對公司目前面臨的巨幅虧損狀況。而4000名的裁員數字約佔公司全球員工總人數14000人的30%。

報道稱,按照裁員計劃,WeWork的核心業務辦公室租賃方面將裁員2000至2500名員工,另外還有約1000個公司內部的維護性崗位(如清潔工)將被裁員,WeWork希望將這部分員工轉移到外包公司。

裁員計劃預計最快將在19日向員工宣佈,有知情人士稱,WeWork可能裁減多達5000至6000名員工。

除了核心業務在裁員之外,隨著WeWork的非核心業務在逐步出售或關閉,其員工也面臨著離開的狀況。例如,WeWork關閉在曼哈頓的私立學校,同時還將有1000名員工離開。

從美國的第二大獨角獸公司到如今面臨著公司巨幅虧損、資金承壓,用大幅裁員以削減公司成本,WeWork的員工們成立了一個名為Weworker Coalition的組織,該組織負責督促WeWork為離職員工提供公平的遣散費。


一家獲投百億美元,潛在估值470億美元的公司,幾周時間估值斷崖式跌破50億美元,為什麼wework遭遇了滑鐵盧?天時地利人不合?

wework:最短的時間,最大的融資,最空白的監管,給你自由過了火

前幾天,在WG的CEO點評wework的視頻節目,有條網友評論有點意思:如果這個CEO像wework的Adam一樣留起長髮,穿著拖鞋和破洞牛仔褲,一邊喝咖啡一邊回答在納斯達克這些正襟危坐的財經主播們的問題,IWG的估值可能不只37億美金。

wework:最短的時間,最大的融資,最空白的監管,給你自由過了火

30年前,比利時的這家公司IWG就已經做起了wework主題的生意。IWG不僅盈利,它運營的辦公地點覆蓋數量和會員數,都超過了WeWork。

但是相較wework470億美元的估值,IWG的估值只有37億美元。就連IWG自己的創始人也說,我也很費解啊。
wework前高管回憶,“那個投資人和Adam交談不過十幾分鍾,就給了44億美元的投資,omg簡直瘋狂。”那個投資人就是孫正義。

wework:最短的時間,最大的融資,最空白的監管,給你自由過了火

2017年,在沙特的強力支持下,孫正義搭好了軟銀千億美金的願景基金。(現在已經開啟願景基金二期,規模同第一期大約也是一千億美元,主要投人工智能技術。但面臨變數。)孫正義的願景就是每一個被他投資的公司都成為其所在行業的霸主,進而他可以重塑全球科技帝國。

按照孫正義的建議,許多他們投資下的企業大舉燒錢的追逐規模和市場份額。自此 Adam開啟了不計代價的野蠻增長模式。既然在最短時間獲得最大融資,那就需要讓wework最快最瘋狂的擴張。

9年時間,wework從一間辦公室發展成了擁有超過4500萬英尺的房地產公司,實現了110個城市擁有會員的“大地主”。

但2019年至今,不到一年的時間wework又以跳樓機般的速度跌落神壇,最大的問題還是:最短的時間裡獲得最大量的融資,但卻置身於最空白的監管的環境之下,這可能就是衝破wework擴張理智線的原因了。

wework:最短的時間,最大的融資,最空白的監管,給你自由過了火

直至最後,創始人Adam給自己談下來一份有爭議的17億美元離職酬勞,董事會也投給了自己反對票。

與此同時,4000名員工要被辭退。可以說WeWork首次公開募股的失敗,標誌著一個“獨角獸”可以極速膨脹時代的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