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今日頭條、WeWork,弘毅投資正在嘗試拓展新邊界

低調的弘毅投資是多家熱門獨角獸公司的背後投資者。在弘毅投資的新經濟板塊中,其被投企業包括今日頭條、ofo小黃車和Wework新型獨角獸公司。

這一系列投資背後的動機是:這家以併購為主的PE基金正在擴展自己的邊界。作為聯想控股旗下的PE基金,弘毅自2003年成立以來以大型併購投資為主,目前管理了8期基金,規模超過720億人民幣。弘毅正在從10年前以生產製造類併購投資為主向新經濟投資轉型。

弘毅投資的董事長、總裁趙令歡在接受36氪採訪時表示:“我們開始嘗試做一些我們不熟悉的事情,也願意冒一些風險。”在談到市場上新經濟和新模式的衝擊時,趙令歡的態度謙遜:“我們做好了探險的準備,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失敗,這說明我們在一邊嘗試,一邊學習與時俱進。”

投资今日头条、WeWork,弘毅投资正在尝试拓展新边界

弘毅投資董事長、總裁趙令歡

今日頭條、ofo小黃車和Wework的背後投資方

弘毅投資在2016年完成了兩筆不同以往投資風格的投資,一是聯合幾大投資方向全球聯合辦公品牌Wework注資7億美金,另外一筆是向今日頭條投資1億元。這是弘毅投資向新經濟板塊轉型做的兩次大型嘗試。

目前,Wework正在進行最新一輪的融資,近期會完成投資交割,據經濟學人報道,最新一輪的投資方中仍然有弘毅投資。截止上一輪融資,從2016年開始,弘毅連續兩輪注資Wework,共向這家公司注資近10億美金,相當於2016年其他中國投資人投向共享經濟的總和,趙令歡是WeWork全球董事會成員。

這筆投資在以往弘毅的投資行為中不同尋常。Wework對於弘毅投資而言“太新了”。不僅因為跟弘毅以往做國企改制和產業併購的公司相比,Wework成立時間較短,同時其依託的“共享經濟”的概念和模式對於弘毅投資而言都很新鮮。

“弘毅投資Wework,這個決定並不容易”,趙令歡表示,“這(Wework)不是弘毅對風格,而且作價很高。”2016年,弘毅投資Wework,後者的估值高達160億美金。

同時,對於一家做併購的投資基金而言,企業的現金流是做投資決定所參考的重要標準,Wework當時的現金流為負,並且預測長期為負,這都表明Wework不是弘毅通常會涉及的投資項目。

但弘毅看好Wework所代表新的工作方式和Wework在中國規模化發展的潛力。“我認為這個很適合中國人,這種新型工作方式一旦被人們接受,會變成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趙令歡說。從宏觀上看,中國創業環境活躍,但可供的標準化辦公資源緊缺。“所有可以規模化的東西爆發力都很強。”

弘毅認同Wework所代表的共享辦公的商業模式。從規避風險的角度來看,這種本質上是租賃形態的商業模式對於正在嘗試新經濟投資的弘毅來說清晰簡單。“未來的現金流能算到正。”趙令歡說。

同時看好以Wework為代表的“共享經濟”的還有軟銀,軟銀在共享經濟領域投資了Wework、Grab、滴滴、Uber等項目,投資金額高達百億美金。

以產業整合見長的弘毅投資在投資了Wework後發揮了其整合資源和併購的能力。在資本和品牌領域,弘毅組織了聯想控股、綠地、泛海、錦江等產業投資團共同加入投資。投後一年,弘毅推動組建Wework中國團隊,還推動Wework對競爭對手裸心社的併購整合。

投资今日头条、WeWork,弘毅投资正在尝试拓展新边界

WeWork空間

今年4月,美團完成對摩拜單車的收購,競爭對手ofo小黃車陷入了資金困局。在共享單車終局並不明朗的情況下,作為ofo小黃車的投資方之一,趙令歡告訴36氪,弘毅仍然對“共享經濟”保持樂觀的態度。弘毅在2017年和阿里巴巴一起完成對ofo小黃車的投資,投資額為千萬級人民幣,這個金額在其新經濟板塊的投資中規模不算大。

“我們投資這些項目的背後邏輯是看好移動互聯生活方式對於人們生活的改變。”趙令歡說。

事實上,趙令歡更願意將新經濟投資定義為“數字化經濟”,內容消費將是弘毅接下里會重點佈局的領域,今日頭條的投資是弘毅對“內容+渠道”的佈局。

投資內容消費的升級

弘毅投資已主動將投資重心從傳統制造業向健康、消費、文化服務等領域調整。從2010年起,弘毅投資在內容領域的投資也跟著市場變化而進行升級,從早期投資湖南廣電快樂購,到投資檸萌影業、STX entertainment,再到對今日頭條的投資,弘毅投資在內容領域也在從傳統影視製作類公司的投資向互聯網內容製作升級。

不出意外,2個月後,弘毅投資的STX entertainment 會在港股上市。這是一家美國好萊塢電影的製作公司,弘毅在2014年出資5000萬美元,聯合TPG和Pritzker Family完成對STX的投資。弘毅在後續融資中又追加了3000萬美元,成為STX的第二大股東,佔股22.6%。2017年,STX出品成龍主演的電影《英倫對決》,票房達到1.44億美金。

在內容消費板塊,弘毅還投資了檸萌影業。檸萌影業的業務橫跨影視投資、製作、營銷、發行、運營等全產業鏈,推出的電視劇包括《好先生》、《小別離》,古裝劇《擇天記》。檸萌影業成立2年後,弘毅參與了B輪投資,並在C輪融資持續跟進。

在弘毅的投資鏈條中,內容消費正在進行投資升級。湖南廣電和上海文廣等是傳統廣播電視類內容消費類企業,STX和檸萌影業屬於內容製造商,今日頭條是渠道內容平臺。“隨著我們生活水平和智能設備的普及,內容消費會是下一代人最重要的產品,遊戲、電影、小說、段子,我們沿著這個方向進行投資。”趙令歡說。

打造中國版麥當勞

在弘毅的新經濟版圖中,餐飲美食佔據半壁江山。弘毅旗下的餐飲投資集團百福控股投資收購了遇見小面、越小品、好色派、Seesaw精品咖啡、西少爺、權金城、權味和英國披薩連鎖Pizza Express等。在弘毅的“吃貨版圖”中,其野心和目標是“10年萬店”和打造中國版的麥當勞。

由於運營和管理的天花板,風險投資對於餐飲公司的投資相對謹慎。A股的餐飲上市公司屈指可數,幾家港股餐飲上市公司價值也被低估。但近些年,餐飲類的品牌升級引起了風險投資的關注,瑞幸咖啡、喜茶、信良記、搖滾甜心沙拉等新餐飲品牌頻頻獲得資本青睞。

弘毅是少有的在中式連鎖餐飲行業進行系統性佈局中後期投資機構。根據公開資料,弘毅旗下的百福控股對收購的餐飲品牌同時進行投資管理和運營管理。第一階段以構建品牌為主,投資一批頭部的時尚類餐飲品牌,第二階段百福控股會重點扶持一些有潛力的品牌做大。這是弘毅在圍繞“中國消費升級”圖譜進行的系統佈局。

“弘毅的投資組合實際上是圍繞著中國經濟轉型而進行的,我們從10年前以投資生產製造為主,變成過去7、8年以投資消費服務類企業為核心。”趙令歡說。

弘毅以往最大的投資併購案例包括中國玻璃、中聯重科等生產製造類企業,這類投資佔據基金投資總額的90%。在弘毅的後續五期基金中,投資總額的60%-70%以投資新經濟領域的投資。趙令歡告訴36氪,目前弘毅正在探索的路上,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會面臨一定的挑戰,“我們以前自己的領域根基扎的很深,這種根基可能養成我們在改變過程中的惰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