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特股份衝刺科創板IPO:數據打架產能成謎 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存疑

華特股份衝刺科創板IPO:數據打架產能成謎 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存疑

經過數輪問詢,華特股份終於獲得了科創板門票。

2019年10月下旬,上交所披露公告顯示,同意廣東華特氣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特股份”)科創板首發申請,該公司或成為廣東省佛山市第一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作為一家主營特種氣體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自2013年起,華特股份即被廣東省認證為高新技術企業。根據此前招股書披露,此次科創板IPO華特股份擬募集資金4.5億元,該金額超過華特股份2014年至2019上半年已實現淨利潤總和。

大額募資的背後,華特股份披露的產能數據隱現瑕疵。而其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方式,亦值得商榷。

產能數據打架

9月30日,在上交所第四輪迴復中,華特股份披露了更詳細的產能利用率。

華特股份表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該公司的核心產品氟碳類氣體的產能在2017年即達到飽和,上述年度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9.29%、100.45%和108.81%。

根據招股書解釋,所謂氟碳類氣體指“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八氟丙烷、三氟甲烷”等氣體。其中,四氟化碳、六氟乙烷是華特股份核心產品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華特股份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合計的產量分別為508.24噸、680.54噸、646.35噸,佔當年度總產量的83.82%、80.63%和75.7%,整體上仍然維持在高位。

在招股書中,華特股份也列示了高純四氟化碳和高純六氟乙烷的產能利用率。

更新版招股書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華特股份高純四氟化碳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6.18%、88.25%和76.7%,最近3年間均為超過90%,且2018年相比2017年,產能利用率還出現了下滑的情況。

華特股份衝刺科創板IPO:數據打架產能成謎 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存疑

華特股份更新版招股書披露的產能數據 來源:更新版招股書

高純六氟乙烷的產能利用率則呈現出一路增長的態勢。更新版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該項產品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0.12%、80.98%和86.06%。

然而,上述兩大拳頭產品披露的數據,卻與華特股份首次披露招股書的數據並不一致。

在首版招股書中,華特股份2016年至2018年高純四氟化碳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6.18%、88.25%和72.06%;而在2016年至2018年,該公司高純六氟乙烷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0.12%、80.98%和78.88%,產能利用率數據不一致的情況,均出現在2018年。

華特股份衝刺科創板IPO:數據打架產能成謎 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存疑

華特股份首版招股書披露的2018年產能利用率與更新版不一致 來源:首版招股書

對比發現,在首版招股書中,華特股份高純六氟乙烷2018年的產量為276.08萬噸,而在更新版招股書中,該數據變為301.21萬噸;在首版招股書中,華特股份高純四氟化碳產量為324.28萬噸,而更新版招股書數據為345.14萬噸。

“調高”的產能利用率,或對華特股份意義重大。

該公司在第四輪問詢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核心產品的產能未能得到有效擴張。”產能飽和,這也是華特股份募資投產項目的緣由之一。

神奇的是,在華特股份募資項目中,新增產能卻與華特股份現有核心產品——氟碳類產品並無太大關聯。

華特股份衝刺科創板IPO:數據打架產能成謎 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存疑

招股書顯示,除8000萬元補充流動資金外,華特股份剩餘3.7億元募集資金中,將有2.2億元用於氣體中心建設及倉儲經營項目,9000萬元投入於電子氣體生產純化及工業氣體充裝項目。對於前者,項目達產後,華特股份將新增包括高純鍺烷10噸、硒化氫40噸、磷烷10噸等生產能力;對於後者,主要為新增50噸硫化氫產能。

事實上,按投入產出計,10噸高純鍺烷產能將成為華特股份主要的新增收入源。招股書披露數據稱,項目達成後,華特股份每年預計銷售9噸鍺烷,預計實現銷售額2.4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鍺烷並不是當前華特股份核心產品。此外,一直到2018年12月和2019年3月,華特股份才取得兩項與鍺烷相關的生產及充裝專利授權。而在2018年,華特股份試生產鍺烷形成的鍺烷在產品,僅增加128.41萬元。

華特股份衝刺科創板IPO:數據打架產能成謎 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存疑

華特股份僅在2016年形成鍺烷在建工程144.09萬元 來源:招股書

不僅如此,根據更新版招股書查詢,在2016年華特股份在建工程項目已有144萬元鍺烷投資,而在2017年和2018年,華特股份對試鍺烷的在建工程投入均為0元。

這也意味著,華特股份寄望於資本市場,為該公司尚未成熟的產品“買單”。

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存疑

華特股份的主營業務為特種氣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不過,作為主營業務,特種氣體對華特股份的營收貢獻只佔5成左右。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華特股份特種氣體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3.58%、47.18%和 48.10%,總體上呈現下滑態勢。

與之相對應的是,在2016年至2018年間,華特股份營收增速出現放緩。2017年,華特股份實現營收7.87億元,同比增速18.87%;而2018年華特股份實現營收8.18億元,同比增速僅有3.9%。

從18.87%到不足4%,華特股份營收增速放緩幅度驚人。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還未上市,華特股份已向市場展露疲態。

事實上,華特股份的“高新技術認證”,或缺乏足夠說服力。

華特股份衝刺科創板IPO:數據打架產能成謎 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存疑

華特股份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不足3% 來源: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華特股份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618.96萬元、1907.52萬元和2161.74萬元,佔當年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46%、2.42%和2.64%,均未超過3%。

根據國家部委出臺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簡稱《辦法》),高新技術企業必須滿足多項研發指標要求,其中《辦法》第十一條第(四)款規定,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佔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0%;第十一條第(五)款則規定,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研發費用佔同期銷售總額的比例不低於3%。

華特股份衝刺科創板IPO:數據打架產能成謎 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存疑

華特股份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比例不足10% 來源:招股書

事實上,根據華特股份招股書披露,2016年至2018年,華特股份研發人員的數量分別為53人、64人和61人,佔比分別為5.88%、7.95%和7.52%,似乎並不滿足《辦法》規定的認證條件。

在招股書中,華特股份也直言“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投入佔比較低”,其表示,該公司產品主要面向競爭激烈的半導體產業,如果不能通過有效研發縮小差距,將對該公司未來競爭產生不利影響。

諷刺地是,在募投項目中,華特股份並沒有絲毫資金投入研發。相反,有8000萬元的資金用於補充運營資金。然而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華特股份資產負債率從26.39%逐步下降至21.84%,2019年上半年,其資產負債率更是不足20%。

財務狀況極好,對研發的重視,或許只是華特股份“忽悠”市場的一句空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