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投資數字貨幣時,我們究竟在投資什麼?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資產已經經過了十年,但從整個人類社會來說,從中國社會來說,我們實際上是處於一個啟蒙的時間。所謂的啟蒙,大家對什麼是“數字資產”,數字資產的評估、數字資產的發展,將來數字資產在社會中的生產總值、以及每個家庭中佔有多少,站在今天這個節點來看是沒有概念的,這些事情是要事後去確認,我們把這段時間定義為“啟蒙時期”。

啟蒙時期,我們對這些東西的界定還處於一個很模糊的階段,非常希望我們能成為歷史的一部分,成為加密資產發展的一部分。

當我們在投資數字貨幣時,我們究竟在投資什麼?

這裡要回顧一下過去十年裡發生的事情。左側是包含了BTC的交易量,右側沒有包含BTC。為什麼叫啟蒙,我們現在是站在早晨的6點鐘,這個市場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他們的比例、圖形還是非常接近的。當然有些變化已經開始發生了。

今年上半年的時候,我們知道圈內的老人在BTC上漲過程中有很多人都被踏空了。為什麼?因為邏輯失效了,因為市場發生了變化,參與者發生了變化。這個東西如果我們不去搞清楚的話,接下來還會有很多的變化,我們會付出很沉重的代價。

當我們在投資數字貨幣時,我們究竟在投資什麼?

這是基本的CMC數據,加密貨幣和Token只有3053種,交易所有2萬家。看起來荒誕,但市場處於啟蒙期時需要大量的啟蒙機構。事實上今天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就在扮演這個角色,當然包括媒體在內的組織都在扮演著這個角色,把這個概念在這個世界進行傳播,引入更多資金。

不同曲線中發生著哪些變化,BTC經過去年大幅下跌之後,今年有一個非常強烈的反彈。但我們看到有很多幣種在掉隊,為什麼?我們作為一個數字資產的投資者,如果不知道背後在發生什麼變化,一定是失敗的。

當我們在投資數字資產時,我們究竟在投資什麼?

我們做了充分研究之後認為,今天的加密資產可以有3類。不同的幣種如果用同一套投資邏輯的話,一定會死得很慘,這是普通投資者在參與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是不同的物種,有的是原生類資產,有的是證券類,有的是通證類的,每一類資產在這個時段中所經歷的事情不一樣,進來的錢和資本也是不一樣的,這些資本運作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用同樣邏輯去對待它,必輸無疑。我自己常用的一個比喻是參與比賽,就像你進了一個交易平臺交易,買了一些幣。但你知道你參加的是什麼比賽嗎?你是在打乒乓球還是在踢足球?兩者玩法完全不一樣。有的人在用打乒乓球的方法踢足球,最後輸了。因為在認知層面上,一開始你就沒有認識到究竟參與的是什麼樣的事情。

下面,我就這三類資產講一下我們觀察到的,目前正在發生的變化。

1. 原生資產

當我們在投資數字貨幣時,我們究竟在投資什麼?

這是非常寶貴的兩張衛星照片,左側是北京市1979年的地圖,當時的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那時候北京綠化特別好,事實上當時的北京城很小,今天的北京城也是這樣。我在講原生資產時喜歡用這張圖說明很多事情,我們今天購買原生資產,BTC也好、以太坊也好,其它公鏈也好,我們稱之為原生資產,它是在體系內使用的。

我們在投資這類資產時實際在投資什麼?當我在北京投資一套房產時,投資的是什麼?投資的是經濟體的繁榮。當我在2000年買這套房子時,賭的是這個城市每年增加幾十萬人口,賭的是城市的繁榮,這是非常難賭的事情。如果賭贏了,就可以有超額的收益。

這其中個人的努力沒有那麼大,你所做的努力就是去了解這個城市,瞭解這個城市的規劃,瞭解國家對它的規劃發展。我們去看BTC、ETH、EOS,看這些東西時就在觀察一個城市有沒有未來,它的經濟生態能不能建起來。它的幣就是它裡面的通證,在裡面流轉,這是我們在賭的事情。

我們在投資公鏈級項目時會問自己,未來真的需要公鏈嗎?如果不是,那就是大部分都要死道。如果是,是各個領域有公鏈?還是各個區域有自己的公鏈?這個就決定我們的投資策略,應該去選哪些。原生資產又有很多分類,有的時候創始者設定的使命不一定會伴隨它走完整個歷程,使用者會改變它。

當我們在投資數字貨幣時,我們究竟在投資什麼?

這是ETH對BTC的歷史走勢圖,ETH和BTC是兩種原生資產。本來BTC是做數字貨幣的,這是一些技術朋克一個偉大的願望。今天我們已經知道中本聰的設想完全失敗了,事實上當它開始被Bakkt去交易,引入主流資金時,它已經變成了類似黃金投資的標的。在我個人看來,BTC在未來整個數字資產裡就是黃金,就是儲備,沒有別的功能,也不需要別的功能。

美國有多少家公司支持以太坊,並試圖在這上面搭建自己的東西?如果其未來走向是這樣,我們就知道如何評估以太坊,最後一定是落地。現在大家在看性能的東西,那是因為沒有實際的落地,而落地的事情比較漫長。BTC改變了目標之後,從支付貨幣改成儲值標的,它已經落地了,這是為什麼有那麼多資金支持它的原因,包括幣圈自身。我想經過去年之後,很多人資金都轉移到了BTC身上。

到現在為止,再從高點到現在,以太坊對BTC下跌了90%,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裡。因為它的落地,人們對它評估的方式徹底改變了。以太坊要想重振,必須等2.0實現。而BTC不再需要這個事情了,這是兩個原生資產發生的很大變化。

再看EOS和以太坊,也可以佐證我剛才的分析。EOS是全球的分佈式計算機系統,它提供的是另外一個制式。這個結果很有意思,等它2018年4月份主網上線時最高,比例達到7:1。人們對以太坊和EOS這兩個公鏈評估體系沒有什麼變化,兩個落地應用都很少,也是在POW和POS範式中最出眾的,所以他倆沒有變化,估值就是這樣。它們的交易估值基本在過去一年多中沒有什麼變化,大家究竟對公鏈的判斷方法不一樣,所以它們的估值方式不一樣。

2. 通證資產

什麼叫通證,把它界定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Token,把權益、勞動、工作這些東西凝聚為一個Token的載體。把這個作為可以流通的單元,把這個稱為通證經濟。其實通證經濟沒有想象的那麼神奇,它的價值在於運用區塊鏈技術,把它的價值單元劃分成本降得非常低,然後流通成本降的非常低。區塊鏈技術或者說區塊鏈Token機制能在這裡運轉,根本原因是成本大幅下降。

這裡分析一個項目BAT,看一下它是怎麼運轉的。我認為所有通證經濟的價值都是基於效率和價值優化,對利益進行重新分配,讓利益多元化。可以看到過去互聯網廣告體系之中,基本上是這樣的:Google分配廣告,再給某網站分配一些廣告收益。

在BAT系統中這種模式完全改變了,在廣告商、內容商、用戶之間進行利益分配。也就是說,當我去訪問一個網站,通過BAT瀏覽器瀏覽的時候,選擇開不開放隱私。如果開放隱私,經過脫敏之後的信息如果開放給它,網站或者廣告主要釋放BAT裡的Token給我,這個錢還是從廣告主手裡來。廣告主為什麼額外加這樣一筆費用出來?因為我拿到了你的隱私,拿到更多數據,投放更加優化了,這樣在互聯網廣告中形成了新的模式。

這種模式對於原來Google、Facebook廣告模式形成一種衝擊,究竟這種模式能不能搶掉一定份額,取決於優化的程度。因為這裡還有技術,比如隱私技術、數據挖掘技術,這裡很多技術不僅是用區塊鏈,最終達到了廣告主投放效率的優化。

如果優化達到一定程度,這個事情就完全跑通了。事實上這個項目現在發展得還是很不錯的,美國很多網站在Google之外開始介入他們的廣告體系。這是在通證經濟裡,目前我看到構想上不錯,落地上執行也不錯的項目。通證經濟中目前構想不錯的項目還是挺多的,但落地執行沒有那麼好,這是一個不錯的項目。

當我們在投資數字貨幣時,我們究竟在投資什麼?

BAT對BTC的架構,走勢還是很不錯的項目。隨著這樣的項目越來越多的落地,行業的名聲就會越來越好,因為它值得是在給一個具體業態帶來價值,提供價值,同時也獲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間。

3. 證券類Token

目前很多生態都基於Security Token基礎設施。大家對於資產流通有沒有清晰的定義?在80年代還是90年代新中國股票市場成立之前,資產流通效率非常低。有了股票之後,買賣一家公司,參與公司業績效率就很高了。我們知道股票,或者上交所、深交所、紐交所,整個效率和成本都是很驚人的。

一家公司上市要多少錢,它的時間效率也是非常多的,一個殼可以賣到16億,根本原因就在這裡。在一個資產大流通的年代,一個酒店可不可以流通,整個烏鎮、西柵景區可不可以流通,難道一定要上市嗎?不用的,這就是Security Token展示的很大空間。

前面兩類資產某種程度上都是風險投資,早期經緯投資的項目,也是大部分項目會死掉,這是我們進入市場第一天就會意識到的問題。但在Security Token不一樣,Security Token生存的幾率大很多。無非是收益問題,它不會死掉,不會跑路,不會成為空氣,這一塊未來有非常巨大的發展空間。當然它要受制於基礎設施,包括審計這些,因為它要合規,這個資產在未來幾年有望成為運用區塊鏈技術一個非常大的資產流通品類。

目前還沒有特別好的Security Token,我們看一下類似的項目。平臺幣的屬性非常鮮明,對應收益比例,在區塊鏈市場中進行回購時已經是一個證券了,這是為什麼一些大所在美國得不到落地的原因,因為它是證券類的。

2018年以來幣圈自己的資金也一樣需要項目落地,那時候他們普遍選用證券類的東西。就像上半年我們去投資ETH時賺的是BTC的3倍,BTC漲3倍時,很多優質幣種已經漲了9倍,這是大所正常的市場流通很好的項目,不是小所操控程度過高的項目。這就是通證類資產、Security資產目前在這個圈裡一樣發生的變化。

如何降低項目投資風險?

基於上面對三類資產的認知,每一類資產有它的支撐,有它的問題,我們去參與時都要有可參與的點,也有需要預防的可能造成的風險。我們在選擇資產時需要確定這6點,以便於在高風險項目裡儘量降低風險:

1. 有實際技術支持,或有實際落地應用支撐;

2. 項目方向具有一定獨創性,或對現有解決方案有較大提升;

3. 足夠的團隊或社區背景,較為充足的開發資源。如果只是有一個好的方案,沒有能力落地,那是沒有價值的;

4. 至少發佈了白皮書,要求項目到了一定階段,要求確定性的東西;

5. 擁有良好的社群或用戶支持;

6. 無政策風險,基本達到合規要求,這是在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必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