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大灣區:國聯的自主品牌之路

從早期臺灣小工廠的合併,到紮根香港並轉移生產基地到內地,繼而成為世界知名扣具品牌的OEM廠商,再建立自己的品牌王國。國聯集團一直專注於戶外功能產品、頭盔配件和精密模具的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是塑膠和金屬材質的扣具和鈕釦。

擁抱大灣區:國聯的自主品牌之路

在香港設立集團總公司

國聯集團的前身是臺灣6間家庭作坊式的小型工廠的聯合體,早期主要是做成衣鈕釦配件,供應給臺灣的成衣客戶。80年代,基於臺灣人力成本的逐步上升,很多臺灣成衣、鞋包廠商陸續轉移到內地珠江三角洲建廠生產。為配合客戶就近供貨以及擴大產能,這6間工廠聯合體的生產廠房亦轉移到深圳。

陳永振表示:「由於當年臺灣對內地瞭解不多,加上當時臺灣與內地還沒通直航,飛機必須要經過香港。香港作為一個國際貿易中心,無論貨物、交通還是資金進出都比較方便。所以我們決定以香港為根據地,同時成立國聯集團,並同步在內地興建廠房。發展至今,香港總公司主要負責銷售和財務,集團在深圳、浙江、臺灣、越南、美國、意大利都設有分支機構。」

從OEM到收購品牌

2000年,國聯集團成為美國DURAFLEX多耐福(以下簡稱「多耐福」)品牌方的內地OEM廠商。陳永振表示,當時有很多歐美品牌的背囊商已經在內地設置生產廠房或在內地有合作的生產廠商,多耐福作為扣具品牌商,須儘快將生產廠房設在內地,以方便供貨。

當時多耐福品牌方對內地情況不太瞭解,傾向於在內地尋找OEM合作伙伴進行當地化生產。最後,多耐福確立與國聯集團合作,主要有兩個原因。陳永振表示:「首先,除了背囊扣具外,國聯集團還有成衣鈕釦的業務,可以幫助多耐福拓展新的客戶領域。其次,除了深圳的廠房外,我們的銷售網絡覆蓋至廈門、上海等城市,可以幫助多耐福品牌拓展內地市場。」也由於在OEM方面合作愉快,2007年,美國方面徵詢了國聯集團有關收購多耐福品牌的意見,並最終達成協議。國聯集團於2008年收購了多耐福品牌。

擁抱大灣區:國聯的自主品牌之路

多耐福產品

成為品牌方的挑戰

國聯集團收購品牌後,從OEM生產廠商變為品牌擁有者,角色轉換,面臨重重挑戰。第一個挑戰是產品研發。陳永振指出,扣具產品研發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產品設計,一個是模具設計。「模具設計我們已經十分成熟,欠缺的是產品設計方面的經驗。當初收購品牌時,我們同時收購了多耐福的意大利公司。意大利公司已有產品設計總監,可以補充我們在產品設計方面的不足,而意大利公司便由香港總公司遙距管理。」第二個挑戰是產品銷售,陳永振說:「我們收購品牌的同時,也接收了多耐福的銷售網絡和原有客戶。」

內地製造業:難以取代的產業體系

陳永振認為,中國製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已經形成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其世界工廠的地位是其它國家或地區難以動搖的。「2005年前後我們有一些外國訂單開始轉移往越南,部分背囊客戶工廠開始搬往越南。但越南屬於來料加工型的經濟模式,當地的基礎設施、原材料供應都不配套。廠商純粹看重其低廉的人力成本,未來如果有人工更便宜的地方就會轉移到別處,所以廠商不注重對當地的投資。但中國不一樣,中國消費市場相當龐大,貨品可以當地銷售,而且中國產業鏈完備,廠商願意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陳永振說:「雖然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上升,這些需要大量人力資源的訂單會轉往他處,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仍然是其它地方難以動搖的。」

擁抱大灣區:國聯的自主品牌之路

「世界工廠概念為什麼在其它地方無法複製,因為世界工廠需要整個供應鏈都集中在一個地方。例如負責車衣的製衣廠,需要有供應針頭、線的供應商。在越南,這些很小的東西都需要進口的話,便無法成為世界工廠。」陳永振說。

香港成為大灣區對外的窗口

陳永振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製造業累積了這麼多年的經驗,產業鏈完備,人才沉澱,整個供應鏈十分流暢,各方面的資源和配套設施都很齊備,更加確立世界工廠的優勢。隨著港珠澳大橋、高鐵等的開通以及大灣區交通規劃的進一步實施,大灣區物流速度大大提升。陳永振說:「深圳工廠的客戶分佈在中山、珠海、惠州、東莞等地,都在大灣區內,物流暢順對我們和客戶都有利。以前送貨到中山要一整天,現在物流暢順,半天就可以了。」

目前香港公司負責產品研發、品牌運營、海外銷售和財務,深圳公司則負責模具開發、生產和內地銷售。「外國客戶來香港洽談比較方便,我們作為鈕釦、扣具商,只是提供成品裡面很小的部分,客戶看完我們,可以去看其他合作廠商,例如布料商、拉鍊商等。對外國客戶而言,在香港可以召集珠三角一帶的合作廠商來洽談,避免東奔西跑,效率更高。」陳永振說:「深圳製造業人才多,產業鏈完善,可配合的模具製造和加工商眾多,是生產基地的首選。」

擁抱大灣區:國聯的自主品牌之路

陳永振補充,香港作為集團基地還有資金流方面的優勢。「香港沒有外匯管制,資金進出自由,以香港公司作為境外業務的管理整合平臺,可以統一管理境外各公司的外匯收入,直接用外匯結算、購買原材料、設備等,規避外匯變動的風險。」

另一方面,香港在零部件出口方面仍然具備優勢。以國聯集團為例,目前所有的貨物都是經香港出口。原因是客戶的扣具訂單通常是10箱、20箱,不足夠一個貨櫃量。所以大部分的客戶會在香港租一個貨倉,連同鈕釦、拉鍊、布、針、線等貨物,整合一個貨櫃量再出口清關。「成品出口可能競爭不過內地,但香港在零部件出口方面仍然具有優勢。」陳永振說。

擁抱大灣區:國聯的自主品牌之路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將香港和內地城市的優勢整合互補,有利業者更好地拓展市場。陳永振認為,香港擁有金融、國際交流、物流方面的優勢,再結合內地的生產基地和市場需求的潛力,將進一步提升整個大灣區的整體發展。「大灣區的建立有利9+2城市之間的資源和優勢互補,我們的優勢不單體現在成本、品質上,還會體現在速度和靈活性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