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記憶(上)

人生總是一步三回頭,有點兒年紀更是回憶不斷,尤其對童年、對故鄉,念茲在茲,常常“鐵馬冰河入夢來”,成為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絲絲鄉愁。

兒時的林東是座小城,主街從北到南呈轆轤把狀,中間有六條東西走向的輔街,登上北山,方圓幾公里的小鎮盡收眼底。每及黃昏,小鎮炊煙裊裊,一片安寧祥和的景象。



1

林東記憶(上)

林東的最北頭算是老爺廟了,那是座前後兩廈的關帝廟,老爺廟對面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兒時曾隨大哥進過裡面,他們伐樹,我到處瞎玩兒,不覺就走進了密林深處,如果不是順著鋸聲找回,沒準會迷失在裡面。長大後,發現那片茂密的森林早已不見了蹤影。

林東記憶(上)

1984年的上京路

森林往南是林東酒廠,遠遠便能聞到陣陣酒糟味兒。酒廠大門是用青磚砌成的,頂端書有“地方國營林東酒廠”八個字。酒廠除生產白酒果酒,還生產“巴林啤酒”,瓶裝散裝的都有,是全城男人的最愛。酒廠的大牆很高,“文革”武鬥時成了“韶山派”的大本營。

林東記憶(上)

林東酒廠

酒廠南端是糕點廠,生產傳統麵包和各式糕點,城裡各副食商店全從這裡進貨。大哥在汽車站工作的時候,一次幫小賣部進糕點,順便拉我去玩兒,竟把我放到香噴噴的麵包箱中間,饞得我吞了一路口水,弄得我至今一見老式麵包和桃酥就買。

酒廠往南是公安局、法院和武警中隊,對面是武裝部。武裝部小院頗精緻,平時靜悄悄的,出來進去的都是穿軍裝的解放軍。我有兩個同學,其中一個同學的爸爸是武裝部長,還有一個同學的爸爸是副政委。小時候我常去他們家屬院玩兒,一溜簡易民房並不奢華,但他們裝小人書的傢什卻很牛,全是裝子彈的箱子。“文革”時,武裝部院裡曾有男女紅衛兵紅旗招展地列隊“靜坐”,要求支持他們的革命行動。

林東記憶(上)

巴林左旗公安局



林東記憶(上)

巴林左旗人民武裝部

再往南是家騾馬車店,名曰“四合店”,究竟哪四合現在也沒明白。它對面是聞名遐爾的“勝利大隊”的西牆角,木器廠的棺材鋪便開在那裡,大小棺材騰籠架屋,小時只覺瘮人,不敢多看。岔道下去是防疫站和翻砂廠。防疫站有很多做實驗用的花地鼠和小白鼠,在籠子裡動個不停。翻砂廠主要鑄造農用鏵犁,用燒紅的鐵水往模子裡灌,然後潮溼的沙地上便瀰漫起一片白霧。

林東記憶(上)

林東糧油廠

走過據傳是舊社會“人吃人”的東石橋子,便來到了四門市。小時因常去那給老爸打酒,所以那裡的售貨員我個個眼熟。四門市對面是木器廠,車間很寬敞,有圓形大電鋸,多粗的木頭到它那唰唰就鋸成木板,還有烘乾房。四門市往南是“一居民區”辦公室,“一居民區”對面是人民銀行,乾淨整潔,後面有個大院,後來人民銀行又分成工商、建設、農業等幾個專業銀行。銀行對面是家中蒙醫院,兩百多斤重的著名醫師達木林同志就在那裡坐診。

林東記憶(上)

知名蒙醫達木林扎布(左)大夫為牧民看病

再往南是家打菸袋鍋的社會福利廠。福利廠門口還有個開水房,泥做的十來個爐灶,燒水的鐵壺是特製下沉式的,大人小孩可拎暖壺來買開水,2分錢一壺,賣水的老頭兒哪壺開了提哪壺。開水房斜對面有個不起眼的補胎掌鞋鋪,師傅是個斷腿的圓臉黑漢,坐在黑洞洞的屋裡,嘿嘿一笑露出白白的牙齒很是嚇人。

林東記憶(上)

80年代初期巴林左旗人民政府

如果你在林東生活過,一定知道著名的“旗委上下坡”。從這往北是個上坡,上面是旗委,所以叫“旗委上坡”。右側是旗委家屬院。家屬院往上是幼兒園,幼兒園再往上就是著名的林東一小了。這所小學之所以有名,一來建校早,校園秩序正規;二是校部建在一個高臺上,而且是一處古雅的日式方型建築,寬敞的拱形門窗,裡面冬暖夏涼,十分獨特,是當年日佔時期的林東統治者——幾個日本檢事官的官邸,後來一度成為旗政府辦公地址。據說當年四個日本人就能統治整個林東城,至今是個謎。

林東記憶(上)

巴林左旗委員會

一小西側是二小,中間一條馬路直通北山烈士陵園。當時林東共有五所小學,順口溜說:“一小學習好,二小文藝好,三小跟著跑,四小瞎胡鬧,育紅常忘掉。”

林東記憶(上)

林東二小

林東北山頂是座烈士陵園,陵園迎面是座七八米高的塔碑,上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後有28座排列整齊用青磚砌成不足兩尺高的金字塔型墓塚,陵門兩側鐫一副對聯:“為人類求解放雖死猶生,為祖國捨身軀永世留名”。墓碑一多半沒有姓名,只用號碼標示,如“玖號”“拾貳號”,個別標有“班長”“排長”。據說這28位烈士原屬冀熱遼軍區一支後勤運輸隊,解放前夕趕著騾馬車途徑林東,遭到一夥土匪的襲擊,全部壯烈犧牲,所以沒留下一個姓名,令人痛惜。這是建園時最開始的烈士,後來駐軍戰備,又有幾位戰士因打山洞犧牲,也埋在這裡。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夏守好”的烈士,下葬時,駐軍和當地政府還舉行了隆重儀式。因此,林東人管北山叫“烈士塔山”。

林東記憶(上)

林東烈士陵園

烈士塔山的木欄柵外梯田般種有一圈圈一米多高的松樹,鬱鬱蔥蔥一直到山腳下。陵園的正門對著上下山的坡道,往南一直通到南新街。每到清明或什麼重要的革命節日,就會有一隊隊人上來祭掃或宣誓。平時也有很多人爬上山來,或是散步,或是鍛鍊身體,或是吊嗓子練樂器,或是擺姿勢拍照片。即使夜幕降臨,也常有一些人三三兩兩在塔基的臺階上坐著說話。

林東記憶(上)

林東烈士陵園

總之,過去的烈士塔山絕對是林東的重要標誌之一。走出林東的人,每回家鄉,大都會到塔山轉一圈,因為這裡珍藏著他們各自的成長記憶。如今政府把烈士陵園搬遷到大後山,在原址修建了一座唐宋風格的“望京閣”——瞭望遼上京的樓閣,使舊山變新景,不但增加了林東地區的遼都文化氣息,也提高了整個林東鎮的陽剛之氣,此舉殊為難得。

林東記憶(上)

望京閣

好,咱們再從旗委下坡下來繼續往西。先就是一個鐵匠爐,鐵匠爐斜對面是過去許紹春家公私合營後的“泰和堂”藥房,“泰和堂”對面是一家豆腐坊和切糕坊,做出的豆腐好吃,豆漿好喝,甚至連豆腐渣也成為人們爭搶的代食品。而切糕則以魏師傅切糕最為著名,一砣尺厚,芸豆隔層,薄刀片下,蘸糖熱吃,其口感非一般粘食可比,妙不可言。

林東記憶(上)

泰和堂藥房

“泰和堂”挨著是紅旗飯店,那裡的餡餅和燒餅堪稱一絕,餡餅一毛錢一張,一塊錢能買一大摞;燒餅6分一個,開運動會來不及回家吃午飯,託人捎兩個就能解決問題。剛出鍋的燒餅尤其好吃,一面芝麻,裡面有層次,掰開沒等下口,誘人的面香早已沁入心脾。飯店西面是照相館,楚姓攝影師深深的眼窩,從來不苟言笑,不給你擺好姿勢他絕不按動快門。照相館西邊是醫藥公司,對面是派出所,門前安盞紅燈泡,黑夜中不停閃爍,意在起點震懾作用。派出所西邊原是個說書的地方,也唱京韻大鼓,小時候大哥帶我聽過。

再往西就是延長的一道街了,徑直走,除了兩側居民,中間還有旗人委(後來稱旗政府)和郵電局,過了西石橋子便是二糧店和育紅小學。再往西是駐軍營地,裡面有俱樂部可以看電影。駐軍的文藝宣傳隊水平不差,經常為百姓表演文藝節目。

林東記憶(上)

林東二糧庫

駐軍往西就是赫赫有名的林東一中了。小時候林東一中突發火災,我隨一幫孩子跑去看熱鬧。工字型辦公室火光沖天,人們從烈火中搶救出來的各種教學儀器堆放在不遠處,其中一個碩大的地球儀讓我印象深刻。後來“文革”學校停課,一中校園為駐軍所佔用,一排排教室成了部隊營房和倉庫,其中一間還成了駐軍小賣店。而之後的林東一中,與我們兄弟姐妹的關係更為密切,因為我們幾乎全都畢業於這所中學。

林東記憶(上)

林東一中

說林東一中赫赫有名,是指它當時雲集了一大批因政治運動和其他各種原因來校執教的優秀教師。他們有男有女,有的來自南方,有的來自西部,口音雖南腔北調,專業卻各有所長,也都各有自己的故事。有畢業於北師大的一身傲骨的青島籍語文老師孫龍驊,有濃眉大眼一身英氣身的,是音樂大咖金鐵霖妹妹的哈爾濱籍俄語老師金煥英,還有氣質不凡身材高佻精靈秀氣的北京籍英語老師劉安莉……總之當時林東一中的教師隊伍可謂群英彙集,陣容豪華,鼎盛於一時。

林東記憶(上)

老一中廣場

一中斜對過是二中,往西是師範,再往西是拖修廠。咱還是轉頭沿主街繼續往南走。先是青年商店,裡面除了賣百貨,還出售毛澤東、周恩來絲織肖像畫。青年商店的對面是一家副食商店和鐘錶修理店,挨著是理髮館。進理髮館要上臺階,理髮師都穿白大褂,有的戴口罩,專業的旋轉靠椅可以自動升降,看上去和王丹鳳出演的《女理髮師》環境沒啥區別。那時理髮每頭只要兩毛五。

林東記憶(上)

林東師範學校

理髮店右轉是五金廠,那時候林東除旗醫院外所有單位和住家全都沒有暖氣,冬天取暖都要靠燒炕生火爐。而生火爐用的一節節鐵皮煙囪,全是由五金廠的師傅用手工打製的。

林東記憶(上)

70年代老房子


從青年商店到南新街口,這一段算是林東的最主要街道,如果拿北京市來形容,那就是林東的“長安街”。從青年商店左拐是政府招待所,直走是一家國營被服廠,透過窗玻璃,裡面一排排縫紉機嗒嗒響個不停。對面原是老新華書店,小時候去那買過《打虎上山》小人書。再往前是信託商店,那裡可以寄賣東西。右轉便進入三道街。三道街東西朝向,東面直對著戲園子,往西右轉是工會大院,內有燈光球場和大禮堂,後來成為業餘體校訓練籃球、排球、乒乓球的場所,是我在體校打排球時每天進出的地方。

林東記憶(上)

巴林左旗新華書店

工會的斜對面是個澡堂子,裡面有一大池子熱氣騰騰的洗澡水,不管老幼均在裡泡,沒搓澡,沒淋浴,滿屋臭腳丫子味。泡澡出來可在窄床上休息。孩子們洗得快,而老者常常斜躺在床上,一邊喝茶抽菸一邊聊天。休息過來再泡,如是往復,沒半天甭指望他出去。小時候最不愛去那洗澡。每到年底,父母都攆著去,冷冬數九,不但嫌脫穿衣服麻煩,而且裡面空間狹小,氣味難聞。可每次洗過又覺渾身清爽,舒坦無比。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林東早已變了模樣,而我對林東的記憶還是那樣的清晰。無論走到哪裡,那個兒時的地方永遠都佔據心中一角,成為我最溫暖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