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孟津人講述老家故事”系列篇,今日編髮張獻芳的老家故事——《湴窩窩兒》。
“孟津發布”投稿:[email protected]
湴窩窩兒
張獻芳
傍晚,雨淅淅瀝瀝地下了起來,隔窗而望,看到幾個小孩兒在歡快地跳著水坑。這便讓我想起了我們兒時最喜歡的遊戲湴(bàn)窩窩兒。
兒時,雨停後,我和夥伴們就迫不及待地來到坡池邊,從沖積的泥巴里挖起一把泥團,在手裡揉來團去,製作泥窩窩兒,進行一場湴窩窩兒(有的地方叫摔泥炮或甩泥泡)比賽。
湴窩窩兒,首先要選好泥巴。上好的泥巴有兩種,一種是被雨水沖積沉澱在坡池邊的黑土細泥,這種泥巴細膩無雜物;另一種是紅土經雨水浸泡後的紅泥,堅硬的紅土,經過雨水浸潤,柔軟而黏。選好泥巴,挖上一把在手裡反覆揉搓,或在地上多次甩打,這團泥巴就會變得柔軟而堅韌,這樣就可以製作泥窩窩兒了。
這時候,把泥團端在左手上,右手拇指伸開,其他四指握緊,右拇指插入泥團,食指和拇指配合擠壓,捏出泥窩窩兒厚實的壁,再用左手掌和右拇指壓出泥窩窩兒薄薄的底,一個菸缸就製成了。
接下來就是摔窩窩兒比賽了。五六個小夥伴,一個接一個把自己做好的泥窩窩兒垂直往地面用力摔下,當泥窩窩兒的口平行接觸地面,氣流衝破底部,就會發出“啪”的一聲爆炸聲。爆炸聲混合著夥伴們爽朗的笑聲傳得很遠很遠……被炸飛的泥巴飛濺到你的臉上,他的衣服上,也沒人在乎。
“摔”也是有技巧的,若是你只會用蠻力將泥窩窩兒砸向地面,那是會被夥伴們笑話的。還要比誰摔出的泥窩窩兒底部窟窿最大,誰摔下後炸的聲音最響亮。這還不算,還要比誰“摔”的技術好,會“摔”的高手,只是把泥窩窩拋向高空,讓其自由落下,這時若能“啪”的一聲,掌聲就會隨之響起,如果泥窩窩兒口沒著地,摔得變了形而沒炸響,夥伴們會“嘿嘿”一笑。
不管誰輸誰贏,沒人會洩氣。因為新一輪比賽會緊接著開始。
遊戲的整個過程,每個人都是雕塑家,都在精心設計自己心中最完美的作品,爆炸後再重新捏製,形成新的泥巴炸彈,總有一次你會贏得熱烈的掌聲。就在捏、摔、爆的不經意間,夥伴們收穫了最大的滿足與快樂。
如今,孩子們的玩具應有盡有,沒人再去玩湴窩窩兒的遊戲了,只在有人辦事或工作不上心時,人們才會用方言諷刺地說一句“湴窩窩兒哩”。
湴窩窩兒的“兒戲”,給那一代人帶來的歡樂成了永遠的記憶。
作者:張獻芳,網名踏雪尋梅, 孟津朝陽人,教師,洛陽市作協會員。作品散見於《洛陽日報》、《洛陽晚報》、《濟源日報》、《醫藥衛生報》、《孟津文史資料》、《新孟津》等。
閱讀更多 孟津發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