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汕尾擁抱大灣區“外溢效應”

中新社汕尾11月19日電 題:廣東汕尾擁抱大灣區“外溢效應”

中新社記者 程景偉

“汕尾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外溢效應第一圈層,是粵東‘融灣’橋頭堡。”在近日舉辦的廣東省第八屆粵東僑博會上,東道主代表中共汕尾市委書記石奇珠在向海外僑胞發出投資興業邀請時說:“汕尾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

广东汕尾拥抱大湾区“外溢效应”

廣東省第八屆粵東僑博會在汕尾市開幕 施辰亮 攝

從地圖上看,汕尾地處珠三角海岸線向粵東延伸的重要戰略支點。這裡擁有455公里優質海岸線、881個海島,海岸線長度居廣東省第二、粵東第一,海島數量為全省之最。

近年來,以“建設沿海經濟帶的靚麗明珠”為目標的汕尾,搶抓粵東西北協調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歷史機遇。作為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汕尾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進產業園區建設,積極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

為做好重大項目和產業發展的制度政策保障,近年來汕尾先後制定出臺10多個產業發展扶持引導性政策;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舉措;出臺“外資新十條”,進一步強化投資貿易便利化措施。

2017年以來,汕尾成功引進產業項目170個,其中開工建設產業項目119個,開工建設投資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的項目有97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19個,總投資額超過600億元。

目前,寶麗華、中廣核等大型企業打造的電力能源、先進裝備製造和海上風電集群,在汕尾匯聚成千億級經濟產業帶;“深圳總部+汕尾基地”區域合作發展模式在探索中前進,深圳汕尾兩市產業共建形成了“1+4”(深汕特別合作區、汕尾紅草產業園、海豐生態科技城、陸河新河工業園、陸豐產業轉移工業園)產業園區的格局。

在推動海上風電開發和海洋工程基地建設上,汕尾在一年裡就推動了2500畝海洋工程基地的規劃建設,吸引了上下游產業鏈上優秀企業的競相入駐,撬動千億元投資建設500萬千瓦容量的海上風電項目,使得這個粵東地區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初具雛形。

2019年前三季度,汕尾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4.01億元,同比增長6.1%;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35億元,同比增長5.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社會用電量、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實現同比增長。(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