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會碰到患者這樣的問題:當尿蛋白定量超過3.5g/24h後,就得考慮腎穿刺了?
對此,很多人都有不小的疑問,畢竟腎穿刺是一種創傷性檢查,和常用的血尿常規檢測差異很明顯。患者到底該不該腎穿刺?什麼時候腎穿刺合適?......
就有關腎穿刺的種種問題,我們先了解一下腎穿刺。
臨床上,腎穿刺就是利用刺針從腎臟取出一小部分進行檢查,從而確定患者的病理類型和分期,並以此作為患者針對性用藥的依據。
而患者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3.5g,這已經屬於大量尿蛋白的情況,也就是常說的腎病綜合徵。但這病並不單指某一種腎病,而是一類疾病的統稱,包括小病變、輕度系膜增生、膜性腎病、膜增生性腎炎、局灶節段硬化等多種病理類型。
表面上看起來尿蛋白定量超過3.5g是該進行腎穿刺,這樣的話就能及時確定出患者的病理類型,治療起來會更加高效。
但是,我們需要明白做腎穿刺檢查的目的時什麼?就是為了明確病理類型嗎?
不,我們是為了治病。
只要合理用藥病情控制住也不難,再有也能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先期治療,適時修改治療方案,也能產生不錯的效果。那此時患者又為什麼要做腎穿刺呢?
如果沒有做這些早期治療直接做腎穿刺,一旦穿刺出問題,就得不償失了,畢竟穿刺的風險還是有的。
那麼重點來了,腎穿刺該在哪些場合應用呢?
(1)某些急性病情進展速度較快,比如說突然出現了不明原因的腎衰竭或其他嚴重症狀;
(2)醫生考慮的病理類型和患者的臨床表現不相符,簡單來說就是按患者的臨床表現治療應該是好轉,但是患者的實際病情卻不是這樣。
通常情況下,患者以第二種情況居多,但有時也會受到醫院、醫生整體水平的限制,影響疾病的診療與服務。
對於腎穿刺,不必過多推崇,也不宜過度排斥,根據自己的病情正確選擇才是最重要的。
閱讀更多 健康一站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