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農村路通了 產業興旺了

定西:農村路通了 產業興旺了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丁陸軍

在西部欠發達的農村,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比較多,但其中關鍵性的是交通問題,這個問題一旦解決,當地因長期閉塞而保有的特色農業資源就會得到有效開發,脫貧攻堅任務便迎刃而解。

拓開產業發展制約瓶頸

“現在,水泥路一直通到家門口了。我們住的是磚瓦房,吃的是自來水,出門有三輪車,想走遠處打電話就能叫來出租車。”曾經幹過八年村主任的周世明見到記者時,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我們的糧食和中藥材隨時有人就買走了,不用我們跑路。我們這輩人最大的心願就是有條路,能走出去,外面的人也能走進來。”

站在海拔兩千多米的高山上往下看,一條蜿蜒18公里的水泥路將閉塞於溝底的隴西縣永吉鄉姚家溝村,與該縣永吉鄉和武山縣榆盤鎮連接了起來,開啟了姚家溝村有史以來通過公路走出大山的夢想。62歲的老黨員周世明激動地說,他曾經好幾次組織動員群眾籌款籌勞,想用手推車把路修成,無奈資金和人力有限未能如願。“以前,我們這裡雨天爛泥裹小腿,晴天塵土遮眼光,家裡有點東西(農產品)都沒法變成錢!黨的扶貧政策好,2017年水泥路通了後,就有人上門收黨參、冬花,我們不用出村子,坐在家裡就可以收錢。”

據隴西縣交通局負責人介紹,為了打通這條道路,縣上籌集了1064萬元,將通往這個有364戶1440人的村子的爛泥路修成了水泥路,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這個村子就成了全鄉的養殖產業示範村。

因為道路的暢通,村上成立了養殖合作社,57歲的村主任陳彥林親自負責。在中天羊業集團“投母還羔”政策的扶持下,村裡發展起了固定存欄600頭基礎母羊的養殖業,僅去年一年,純收入就達60多萬元,戶均1650元左右。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種草業,每畝玉米上交飼料比產糧收入高出一千多元,還節約了勞動成本。

定西市交通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定西市全力開展交通精準扶貧工作,許多貧困地區幾代人“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全市堅持把農村公路項目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全力推進。目前,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8104公里,全市1區6縣均通了二級以上公路,119個鄉鎮均通了油路,1829個建制村全部通了瀝青(水泥)路,鄉鎮、建制村通暢率均達到100%。

打通致富“最後一公里”

“如果沒有精準扶貧政策,我們社24戶103人就祖祖輩輩窮下去了,要發展沒有路麼,連娃娃上學都成問題啦!現在好了,縣上專門為我們村投了280多萬元,把3里路修成了,這個事只有咱共產黨願意幹,也能幹成!”隴西縣和平鄉雲川村砂川社社長郭忠桂感慨萬千地說

砂川社處在隴西和通渭兩縣交界處,被一條深溝隔於通渭縣一側,山大溝深,孩子上學、群眾辦事只能穿越一條深十多米、跨度十多米的深溝,深溝裡僅有一條寬約1米左右的羊腸小道,蜿蜒陡峭、異常難走,一旦遇到雨雪天氣,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幾乎不能出行。如機動車輛通往隴西,只能從通渭縣榜羅鎮繞行約16公里。道路問題一直是制約全社發展的瓶頸,也是群眾的最大願望。砂礫路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砂川社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解決了孩子上學沒路走的難題,極大地促進了該社中藥材產業的發展,也進一步堅定了當地幹部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為打通群眾脫貧致富“最後一公里”,積極推進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設工程,2017年以來,定西市共開工建設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4976公里。同時,市上在大力推進以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為主要內容的“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基礎上,創新運營服務模式,不斷擴大農村運輸覆蓋廣度和通達深度,鼓勵引導運輸企業新開和延伸農村客運班線,鄉鎮通班車率達到100%,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99.36%。同時,依託完善的農村道路網絡,著力完善郵政快遞電商服務體系,開展線上線下服務產業發展行動,助力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全市鄉鎮末端網點達到336個,建成鄉鎮快遞驛站示範點93個,快遞網點鄉鎮覆蓋率達到91.5%,快遞網點標準化率達到100%。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當地聚焦交通脫貧攻堅和駐村幫扶工作,把開展主題教育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統籌結合、一體推進,推動主題教育走實走深。

今後,定西市將繼續圍繞“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這一脫貧退出標準,一方面抓好農村公路“暢返不暢”整治工程建設,在保障行政村道路通暢的基礎上,穩妥推動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設,解決好群眾出行“最後一公里”;另一方面,創新農村客運發展模式,進一步推進深度貧困地區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