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KI號稱“暴富100倍”!風口下虛擬貨幣交易所“刀尖起舞”,炒幣還能熱多久?

《財經》新媒體 劉洋/文 蔣詩舟/編輯

BIKI號稱“暴富100倍”!風口下虛擬貨幣交易所“刀尖起舞”,炒幣還能熱多久?

“怎樣辨別新項目優劣?”

“看頭像就行,你肯定不能去加一個穿正裝的人。”

官方為區塊鏈技術定調半月有餘,沉寂已久的“炒幣”圈再次活躍了起來。在這個超級風口之下,區塊鏈概念股聞風齊飛,虛擬貨幣交易所上幣項目不斷,新項目魚龍混雜,其中不乏有人圈錢詐騙。行業亂象橫行,而監管卻相對滯後,投資人只好獨自尋求“野生避雷指南”,上述對話便是其中之一。

這位“幣圈”投資人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表示,近期上幣項目太多了,其中很多都是為了圈錢跑路的,而部分交易所不管項目資質如何,只要給錢就能上幣。

昨日新華社發文指出,炒作虛擬貨幣“割韭菜”、發行毫無價值的“空氣幣”、打著區塊鏈旗號傳銷詐騙……借區塊鏈之名的招搖撞騙大有抬頭之勢。

主網資本合夥人Ray Li 對《財經》新媒體記者分析,近期眾多交易所再次大量上幣,主要是借中央定調契機,推動一波行情。“很多是在刀尖上跳舞,一邊關注監管的態度,一邊嘗試性展業,遊走在灰色區域。”

交易所“刀尖起舞” 行業亂象叢生

近期,交易所BiKi被推上風口浪尖。雙十一期間,Biki社群志願者發佈了一張“Biki雙十一狂歡節”海報,上面赫然寫道:燃燒BIKI,暴富100倍,分享海報到朋友圈,瓜分3000USDT等值THP、IFACE代幣,礦池持倉7天VOL,20%年化收益。這一“驚悚”的宣傳海報隨即在行業中瘋轉,更被眾多投資人認為是交易所與項目方合謀圍獵投資人。

BIKI號稱“暴富100倍”!風口下虛擬貨幣交易所“刀尖起舞”,炒幣還能熱多久?


而據證券時報報道,在Biki社群中,客服人員每天都會發送新的上幣項目,僅10月28日-11月3日一週時間裡,Biki便上線了EVC、TUR、XQC、UNI、EIDOS、IOST、NEO、BTM、ONT等9種虛擬貨幣,每天至少有1個新幣上線。

與此同時,部分虛擬貨幣價格走勢十分相似,開盤即是最高點,然後價格一路下跌,中途有投資者在群裡發洩不滿,認為自己被當韭菜收割的時候,價格就會有所上調,然後繼續波動向下。

而對此,Biki在11月11日發佈公告表示,在項目審核方面,針對個別項目出現的問題,Biki將採取以下措施:1.全面改變上幣流程和評估標準,設立了產業研究院和上幣監督委員會,增強判斷和盡職調查,精選上幣項目;2.對於已經上線平臺的項目,做了全面的核查,對於各項指標不達標的幣種已經做了下架處理;3.將重點支持更多技術場景夯實的優質項目。同時,對於雙十一活動文案的不妥也已責成改正。

針對Biki的上幣項目審核制度與收費情況,截止發稿日,Biki尚未回覆。

事實上,交易所亂象並非僅此一家。

被稱為“炒幣神器”的BISS於11月4日在其官網發佈公告稱:“目前BISS部分業務負責人正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調查工作,調查結束後,我們將在第一時間恢復正常業務。”

BISS(幣市)號稱可以幫助投資者解決選交易所和選資產這兩大難題。據其官網介紹,幣市註冊用戶分為普通用戶和VIP會員,根據邀請的付費會員數量升級會員等級及對應權益。與此同時,幣市還稱自己是“全球首家幣幣+幣股交易所”,投資者不僅可以交易虛擬貨幣,還能一鍵購買美股。而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BISS的會員機制有傳銷的風險,同時BISS涉嫌違法進行證券服務,部分服務直接突破了中國外匯管制法規,存在洗錢風險。

近期交易所瘋狂上幣的側面,則是空氣幣等虛假項目大量充斥市場。

據瞭解,目前幣圈普遍將幣種分為主流幣、山寨幣、空氣幣、傳銷幣、模式幣五種。其中流通市值排名前20的幣種為主流幣,如BTC、ETH、BCH等;山寨幣主要是早期模仿BTC的一些幣種,部分山寨幣也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空氣幣則主要基於ERC20標準,發行人簡單包裝白皮書及官網,大多上線後無所作為;而傳銷幣、模式幣基本上都是對項目大吹特吹,通過拉人頭、分級分成、鎖倉等方式來宣傳並無價值的項目。

據央視報道,隨著大量幣種湧入市場,泡沫正不斷增加,其中最為危險的便是沒有實體項目支撐的“空氣幣”。據報道,2018年1月,號稱全球首個支持數字加密貨幣的博彩遊戲平臺英雄鏈,上線即“破發”,由發行價0.6元跌至0.05元。3月14日,英雄鏈被中國某縣公安局以涉嫌詐騙立案調查;2018年1月,主打“放衛星”和打造太空操作系統概念的太空鏈進行ICO,僅一天便私募近10億元;3月28日,太空鏈項目及相關代投涉嫌詐騙已被揚州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立案。

而針對這一問題,《人民日報》近日曾發表評論呼籲,區塊鏈未來已來,但也要保持理性。區塊鏈技術與虛擬貨幣相伴而生,但區塊鏈技術創新不等於炒作虛擬貨幣,應防止利用區塊鏈發行虛擬貨幣、炒作空氣幣等行為。此外,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佈了《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

對於如何識別虛擬貨幣項目,Ray Li表示,首先,需要考慮項目本身是否真正需要區塊鏈技術,如果現有技術的迭代完全可以解決痛點,用區塊鏈就是偽命題;其次,通證設計是否對其依託的業務生態有價值,如果只是替代法幣在出入金/支付環節的作用,就毫無意義;最後則需審核白皮書中團隊核心人員、信息披露、通證等信息。

而對於交易所上幣審核情況,他談到,一般交易所審核內容包括團隊背景、項目白皮書、項目進展情況等。然而目前市場中,優質項目少而交易所眾多,頭部交易所資源聚合效應非常明顯,這導致了中小型交易所為了搶佔項目資源,在盡職調查方面較為寬鬆。另外,熊市導致交易所溢價能力降低,大多中小型交易所提供免費上幣政策,這更降低了劣質項目進入二級市場流通的門檻。

他進一步表示,目前頭部交易所上幣審核依然嚴苛,平均時長可達1-2個月,而一些小型交易所可以在1-3天內部署錢包,完成上幣全流程。

工信部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程曉明也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表示,甄別項目優劣需首先看其是否有對應的業務實體;其次要看項目的估值模型如何設定;再次要看項目是否有發展前景。“整個甄別邏輯和股票投資是差不多的”,程曉明說。

IEO模式來了又走 交易所前路仍在摸索

事實上,在2017年ICO項目爆發元年,行業亂象便已叢生,包括IEO等新模式的火爆,亦是如此。

IEO的全稱是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s,即首次交易發行,指的是交易所直接幫助項目上線募資並銷售其代幣的一種方式。事實上,IEO模式並非新事物,早在2017年7月,Launchpad平臺便已推出Gifto和Bread Wallet,但後期由於受到監管影響,大量項目方選擇出海眾籌,Launchpad隨之銷聲匿跡。

直到今年,Launchpad平臺重新啟動,IEO模式開始火遍各大交易平臺。

Ray Li解釋,ICO是早期的發幣模式,但項目通過ICO的融資需支付一大部分用於上交易所,包括做市、品牌運營、社群培育;亦需投入資金或者以空投形式在交易所獲客等,這種模式在市場低迷期則難以為繼。然而沒有項目幣,交易所就沒有賣點來促進交易,收入也會減少,這也是IEO誕生的緣由,其目的是以更簡單更透明的模式吸引項目方。

他進一步表示,IEO模式實際上是交易所取代了第三方平臺眾籌功能,直接進行發幣工作。其好處在於,能夠吸引更多註冊用戶參與IEO,促進註冊量;獲得交易份額的用戶可以直接在交易所交易,增加交易量。與此同時,項目方無需花費大量經費上幣,又可以將交易所用戶直接轉化成自己的社群用戶並持幣。

但IEO模式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市場上並沒有大量優質項目,而交易所“寧濫毋缺”,導致眾多垃圾項目上線,並充當了割韭菜的利器。“95% IEO項目都破發了,而且IEO完全可以高度控盤,最終受害的還是投資人。” Ray Li談到。

事實上,對於這種模式,市場上眾多人並不看好,更多的是交易所為帶動平臺快速發展而製造的短期誘惑。

對此,程曉明也表示,IEO表面上是項目上市,實際上是拉動平臺幣銷售的手段。一般說來,IEO項目能讓投資者短期之內投資翻倍,但前提是投資者要用平臺幣認購,所以實際上是交易所借IEO的賺錢效應,來推動平臺幣的銷售。“但這個模式很快就不行了,因為賺錢效應越來越差。”

“一般參與IEO項目的人,不管散戶還是機構,大多數都帶著投機心理參與,他們希望能夠一夜暴富,但一旦項目上線,盤子被拉起來後就會產生泡沫。而如果項目方資金不夠雄厚,沒有辦法護盤、頂住拋壓的話,很快價格便會下跌,甚至破發。而這對於一些好項目十分不利。” Ray Li表示。

他談到,IEO本質是融資,這一熱潮其實是個很短暫的過程。事實上,目前交易所並沒有太多營銷新玩法,所以很多轉而去做金融衍生品的開發,部分交易所甚至已經開始做項目代幣衍生品引入做空機制,這對投資人來說是風險非常高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對於虛擬貨幣交易尚無普適的監管規則和行業規範。我國早在2017年9月,央行等七部門聯合發佈公告稱,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公告明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九四禁令”後,眾多交易所將註冊地轉向海外,但運營主體依然在國內。而加密貨幣作為一個可以跨國界的資產,其屬性本來就是無邊界的。這一矛盾的事實,使得很多國家對虛擬貨幣交易的監管相對困難,這也導致相關法律法規的相對滯後。“目前有上萬家交易所在全球展業,監管部門很難全面顧及。” Ray Li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