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价换量,年底楼市的市场走向

一大早(11月18日),央媒《经济参考报》对楼市的前两个月和后两个月(四十余天)的行情给出近乎明示的判断:

“‘金九银十’成色不足,房企年底或以价换量”

以价换量,年底楼市的市场走向

截图源自:经济观察报

在两天前(11月16日),另一央媒《中国证券报》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同样给出类似的看法:“以价换量效果明显,部分房企10月成交量创新高”

以价换量,年底楼市的市场走向

截图源自:中国证券报

两大央媒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对于同一问题,给出同一判断。最后的两个月里,房企将会用“以价换量”方式告别2019。

但是,有点不同的是,对于刚过的“金九银十”,《经济参考报》给出的总结是“成色不足”,而《中国证券报》则是“效果明显”

对于已经过去的“金九银十”,二者看似说的是两个背离的方向,实则一个站在成交价格方面来考虑,一个站在成交面积方面来看待。然而今天的市场现状是,“成交价格”和“成交面积”分别处在房地产市场这个天平的两端。因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给出的其实是同样的肯定:

即:房企降价促销的方式的确能让房地产市场这“一潭死水”给搅活

01、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选择我要坚守价格,放弃成交量带来的资金流,还是放弃价格的坚守,通过走量迅速回笼资金,度过“寒冬”,其实是房企面临的一个放弃鱼还是放弃熊掌的抉择。

成交面积和成交价格的这个“跷跷板行情”,也只有在市场横盘的背景下才会出现。在市场火爆时,根本就没有很么“跷跷板”这种情况。

以价换量,年底楼市的市场走向

如2016年,价格越是涨得猛,买房的人越多,成交面积随着成交价格一路“水涨船高”,开发商的拿地热情随之高涨。至于说是房价上涨催生了购买的热潮,还是购房的热潮推动房价的上涨,就很难说,这也不是关键,关键是量和价都是在蹭蹭蹭地往上爬。

而在今年年中,自打上半年的“小阳春行情”熄火后,迎来的是中半年的“楼市掐尖”,涨得猛的城市先停一停。外加政策面的持续收紧和房企资金面的压力。楼市一度冰冷至极点,松绑无戏,降价受阻,成交价格和成交面积的横盘,拼的是房企的耐心和韧劲。

配合“金九银十”的到来,恒大以“低至7折”的诱惑,外加各大房企的“全员卖房”,房企的“降价促销”似乎在寒冬中寻找到了暖春的生机。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房企愿意牺牲利润,市场也会给你回笼资金的可能性。让利的尺度,关键看的是房企的“诚意”是否能达到购房者的预期。

寒冬中,依然能连续两次打破单月的销售业绩新高度,这是“以价换量”的制胜法宝,对于这一问题,咱们在月初的《月入千亿,地产一哥打响楼市突围战的第一枪》文章里,基本都有总结过。

以价换量,年底楼市的市场走向

截图源自:房地产洞察《月入千亿,地产一哥打响楼市突围战的第一枪》

02、降价促销能否挽救楼市

楼市“寒冬”并非意味着“量价齐跌”,只是在增长的幅度上有所收缓。就如同一个坐惯了飞机的人回来坐高铁觉得慢的要死,但相比于其它的交通工具而言,高铁的速度其实也并不慢,只是大家的要求太快了而已。

如果能这样来想问题的话,从今年前10个月的整体表现来看,房地产市场整体仍保持接近10%的增长。单从10月份全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来看,今年以来的首次由负转正,正体现了“以价换量”的可行性是存在的。

以价换量,年底楼市的市场走向

但在房企的资金面来看依然是整体收紧、房企拿地速度必然整体放缓。在限购政策仍然没有得以“松绑”的背景下,

历经了2019年的降价促销后,2020年房地产市场行情如果不继续维持甚至加码“以价换量”的销售力度,仍然会面临市场的横盘或者量价同步的持续萎缩

试想一下,假如房企之间,有一场类似“双十一”这样的“价格战”,会不会激发市场的活力?

不用想,一定会!

但,房企一旦打起价格战,购房者面临的必然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