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力集團:新時代民族工業的領跑者

從單一的紡織化纖產業到跨界進軍石油煉化產業,從27人的鄉鎮小廠到8萬多名員工的世界級石化紡織集團、世界500強企業、擁有全國五大產業基地、三家上市公司……25年拼搏奮鬥,25年風雨兼程,25年砥礪前行,恆力集團在發展中緊緊圍繞“建世界一流企業,創國際知名品牌”的目標,逐步形成了“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完整產業鏈,成為當之無愧的新時代民族工業的領跑者。

創新脈搏跳動 “新動能”持續不斷

1997年,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不少企業都處於恐慌當中,紛紛減少產量,低價虧本處理產品與設備,甚至有的直接關門。在整個市場處於不景氣的時候,恆力集團董事長陳建華卻在此中發現了商機,藉著設備廠家低價處理設備的機遇,以及當時國家支持發展民營企業的資金政策,採購了一大批織布機。

在金融危機結束後,紡織業開始走向復甦,剛剛從低谷中走出的其他企業產量遠遠跟不上市場需求,而陳建華的吳江化纖織造廠只用八個月就收回了擴建成本。正是這批先進設備讓恆力集團的前身吳江化纖織造廠脫穎而出。這一經歷也讓包括陳建華在內的所有人都意識到了設備創新的重要性,於是他開始以更快的步伐淘汰舊設備,購買更先進的設備。

如今,恆力的化纖生產車間整套操作工序已全部實現自動化,特別是自動清板系統,恆力不僅掌握了核心技術,獲得專利,還開創性地創造出無導軌自動清板系統,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恆力紡織引進全球第一臺寬幅雙軸自動穿綜機,打造前處理智能化生產車間,使人工成本節省80%、效率提升700%,而且做到了零誤差。

在恆力位於大連的恆力石化(大連長興島)產業園,15平方公里的園區驅車20分鐘還沒有開到盡頭。一路上,不斷變換的是高聳的石化裝置,不變的是從沒跳脫出視野的綠色。一方面,恆力煉化汙水處理場應用嵌入式汙水處理技術,採用全球最高標準的“法國汙水處理技術”和“中水回用技術”,中水回用率超過80%,處理後的汙水COD在17mg/L左右,遠遠優於國家50mg/L的標準。另一方面,恆力石化通過海水冷卻取代工業涼水塔,並首創低溫餘熱聯合、集成預熱、發電、製冷、海水淡化等綜合利用新途徑,毎年可節約標煤120萬噸,節約淡水4000萬噸,增產淡水1600萬噸。綠色節能創新,不僅解決了淡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又降低電耗、減少能源消耗,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共發展的目標。

全產業鏈聯動 “恆力夢”落地生根

從織造走到化纖生產,一條溯流而上的產業發展道路一步一步摸索過來。恆力永遠不會原地踏步、甘於現狀,它的雄心與壯志絕不容許自己只停留在產業鏈的中端,發展全產業鏈中的中高端產品順理成章地成為它的主要目標。

聚酯纖維的上游產品是PTA,PTA是石油煉化的終端產品及重要大宗有機原料之一,廣泛用於與化學纖維、輕工、電子、建築等相關的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2010年,陳建華看準了遼寧大連長興島的區位優勢,決定將石化項目放在這座北方第一大島上。2018年,滄海桑田的鉅變呈現眼前,恆力石化目前已經投產3條PTA生產線,年產能達660萬噸,是全球單體產能最大的PTA生產基地。

恆力集團:新時代民族工業的領跑者

恆力集團董事長、總裁陳建華

聚酯產業鏈中,PX-PTA-聚酯是主軸核心。受環保壓力等多種因素影響,國內PX產能嚴重不足,行業供需嚴重失衡。2018年上半年,我國PX對外依存度觸及60%以上的歷史高位,成為我國聚酯產業鏈最後缺失的競爭環節。

面對國際新形勢和行業新趨勢,恆力集團繼續向產業鏈上游邁進,啟動了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2014年8月8日,國務院文件中明確提出支持恆力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建設。

恆力集團:新時代民族工業的領跑者

恆力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裝置區

目前,恆力集團旗下恆力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已於2019年5月全面投產,恆力煉化項目不僅在國家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中率先實現全面投產運營,恆力集團也實現了“從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原油—芳烴、乙烯—精對苯二甲酸(PTA)、乙二醇—聚酯(PET)—民用絲及工業絲、工程塑料、薄膜—紡織”這條完整產業鏈被徹底打通。

恆力集團:新時代民族工業的領跑者

恆力集團仿生、高差別化聚酯化纖智能包裝車間

黨建引領 與時代同頻共振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們這代人的成就;沒有黨的政策引領,恆力也不可能走上今天的發展道路。恆力之志在於實業崛起,在於家國繁榮;恆力之志在於做中國實體經濟的一塊‘基石’,在於為民族工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陳建華向世人如此宣告。

作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恆力集團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始終高度重視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互為依託、相輔相成。1997年9月,恆力在江蘇民營企業中成立了第一個黨組織,2004年成立黨委,2010年成立紀律監督委員會。緊密圍繞企業生產建設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形成奮發向上、力爭一流的良好氛圍,盡心盡力地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支持慈善事業的發展,扶助弱勢群體。企業不斷髮展的同時,集團公司的黨員數量不斷增加,黨建工作的創新開展為恆力穩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江蘇經濟報記者 曾 偉 實習生 王佳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