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家零售商共建中國首個全國性生鮮供應鏈平臺:明年交易額5億

​靈獸按

建立起符合全國中小零售企業運營與採購的統一、成體系的生鮮商品標準,提升中國零售企業的生鮮經營水平,經營效率,提升效益。

32家零售商共建中國首個全國性生鮮供應鏈平臺:明年交易額5億

作者/靈獸 十里 ID/lingshouke

九州兄弟聯的董事長劉意華至今還記得聯採的第一個生鮮品種是,荔枝。

2014年5月,首航超市與京津冀地區的部分連鎖超市,組織召開第一次聯盟大會,宣告正式成立。在當時,九州兄弟聯的初衷想要通過聯合採購的模式,讓商超和產地直接進行採購,以面臨採購體量較小、議價能力較弱、投資回報週期長等瓶頸。

6年後的今天(11月18日),同樣是在北京,劉意華宣佈與全國各地32家零售企業,共同出資設立北京九州兄弟聯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時至今日,聯盟成員已有200多家零售企業,採購金額2億多元。

32家零售商共建中國首個全國性生鮮供應鏈平臺:明年交易額5億

伴隨著規模的擴張,劉意華對九州兄弟聯也有了新的目標——即在行業內,成為國內生鮮供應鏈標準的制定者和推廣者,於上游供應鏈,是產地產品的整合者和運營商,於聯盟會員,是生鮮商品與營銷解決方案的提供商、生鮮經營能力的輸出方。

這似乎是一個很美、很大的野望,但也唯獨這樣,才能推進中國生鮮零售市場的發展。

“九州兄弟聯未來將建立起符合全國中小零售企業運營與採購的統一、成體系的生鮮商品標準,提升中國零售企業的生鮮經營水平,經營效率,提升效益。”劉意華在成立儀式上表示,目前九州兄弟聯年採購額2億多元,明年底達到5億,2021年10億,2022年將達到30億元,未來仍將實現幾何量級的增長,成為輻射全國中小零售企業的生鮮供應鏈專業平臺。

1

生鮮供應鏈之痛

生鮮市場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供應鏈定生死。

以至於在交易額已突破2000億的生鮮電商市場,只有1%實現了盈利,7%存在鉅虧。而反觀線下,生鮮品類也並沒有扛起商超銷售額的大旗,即便在商超的佔比基本超過60%,其銷售額卻只佔到20%左右。

現實的問題是,生鮮零售商們想要更大的盈利點,就要觸及生鮮商品的核心本質——生鮮供應鏈。

32家零售商共建中國首個全國性生鮮供應鏈平臺:明年交易額5億

首航超市正是認識到生鮮是超市一切經營的驅動力之後,毅然將生鮮經營權重新拿回,於2000年踏上了自營生鮮的道路。

跟所有涉及自採生鮮的傳統商超一樣,首航先後歷經了從單獨的聯營商供貨、批發市場供貨,到買手產地直採的過程。但是,“隨著零售環境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生鮮自營的某些弊端也開始暴露。”首航超市董事長劉意華告訴《靈獸》。

首先,面對地大物博的中國地理環境,生鮮採集就是最大的難題,受限於商超中十幾人的採購團隊,產品開發數量就及其有限,同時,採購團隊也缺乏專業性的人才。

其次,因首航超市是區域性連鎖企業,收購量存在劣勢,在採購規模上也受到限制,導致採購價格難以監督,很多水果的規格不同、定價也不同,如何合理分級和標準核算,在採購中存在很多難題。

32家零售商共建中國首個全國性生鮮供應鏈平臺:明年交易額5億

但自採又能夠大大提升商品品質和競爭力,讓以首航為代表的商超企業們,選擇“死磕”在這條生鮮產業鏈條最難啃的中間層同時,也催生了更大了生鮮B2B市場。

通過搭建透明化的信息平臺,讓商家和產地直接進行採購,是不少為了解決生鮮交易和流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而佈局生鮮供應鏈平臺企業的如意算盤。

在這個賽道上充斥著美菜、宋小菜、一畝田等創業公司,也有兩大外賣平臺美團(快驢進貨)和餓了麼(有菜)的身影,但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覆蓋全國的生鮮供應鏈平臺,是九州兄弟聯。

2

成立九州兄弟聯,從0到1

儘管,今天九州兄弟聯才正式宣佈成立,但以鬆散的民間組織形式,已經在國內生鮮市場遊蕩近6年。

在首航將自採生鮮的“坑”一一趟過後,為了解決運輸、價格、標準和採購量等痛點,與北京超市發、北京華冠、秦皇島廣緣超市共同成立聯採組織,針對某些單品進行共同採購和渠道開發。

32家零售商共建中國首個全國性生鮮供應鏈平臺:明年交易額5億

32家零售商共建中國首個全國性生鮮供應鏈平臺:明年交易額5億

隨後的幾年中,九州兄弟聯從0到1,實現了從無到有,從一個區域到多個區域,一個單品到多個單品的跨越式發展。

如今已成功開展榴蓮、山竹、龍巖、千禧、菠蘿、火龍果、庫爾勒香梨、貴妃芒、沃柑,沙糖桔等生鮮產品的聯採,年採購額近3億元,並在此基礎上,業務涉及了東南亞及南美等更多產地在內的採購。

劉意華告訴《靈獸》,之所以能夠實現聯採的基礎是,來源於業內和消費者對首航的信任,深耕自採生鮮多年來,首航超市與諸多產地和基地常年合作,採購團隊更是深入當地。

32家零售商共建中國首個全國性生鮮供應鏈平臺:明年交易額5億

據悉,首航已經在全國23個省級行政區、315個縣的地區進行生鮮的合作,並形成了一部首航自身的物產手冊,包括果蔬的季節性、上市時間、品種特點等。

另外,推向九州兄弟聯的品種,無論是選品還是渠道,都是首航內部已經成熟的品種,更重要的是,九州為聯盟成員提供透明化的溯源信息。

而九州兄弟聯的聯採基本流程是,聯盟提報產品資源、公佈產品採購信息、會員企業訂貨、指定負責單位集中採購、秘書處負責協調循環採貨、聯盟協調物流及結算。

說到此時,劉意華拿出手機,向《靈獸》更詳盡的展示了聯盟成員的訂單情況。

在一個500人滿員的微信群中,聯盟成員的老闆和採購各派一名代表在裡面,聯盟成員在群裡認購後,集單為一車的數量發往當地,如果不夠一車,則認購失敗。在費用明細中,清晰的包含貨款、框錢、紙錢、水果清洗費用,短途運輸等成本費用。

32家零售商共建中國首個全國性生鮮供應鏈平臺:明年交易額5億

作為開放性平臺,聯盟成員同樣可以提報產品信息,讓其他企業認購。九州則在其中將按照商品的難易程度,收取最基本、維持採購團隊正常運營的服務費。

其實,相對尋求更大空間的盈利,劉意華反而認為,九州的聯採模式為商超、商戶和整個生鮮行業帶來價值,才是其最為追求的目的。

3

於商超企業,提升生鮮經營效益

劉意華舉例,作為季節性生鮮單品荔枝的“存活”天數全年只有56天,這期間,九州兄弟聯發貨98批次,共計104車次,採購總重量1304噸,採購金額2176萬元。

僅這一單品就為不少企業的銷售和利潤提升了30%以上,更重要的是損耗只有2.6%,而行業的平均水平還在10%左右。

32家零售商共建中國首個全國性生鮮供應鏈平臺:明年交易額5億

對各零售企業而言,降低損耗、提升利潤是生鮮的經營命脈,九州兄弟聯的聯合採購模式,保證了企業生鮮品類的更低運作成本,具體包含採購成本、運輸成本,以及包裝成本。

首先,九州兄弟聯的聯盟成員有200多家企業,在採購人工成本上比單一一家企業的採購人員成本低,同時,採購規模量巨大,與當地政府、合作社和果農也更有議價能力。

其次,憑藉首航多年深扎於生鮮的供應鏈經驗,在物流運輸中掌握一定的技巧,運輸成本核算下來與途徑批發市場的採購時間能節省3-5天,並且通過技術手段,針對不同產品定製不同的策略等方法降低運輸中的損耗成本。

而在包裝成本方面,因聯合採購的訂單量更大,定製包裝箱成本也更低廉。

成本之外,聯採模式能夠提高商品週轉和新鮮度,保證貨源的穩定和品質。增加與供應商的採購話語權、獲得更好的服務保障,最終實現聯合企業的優勢渠道以及資源的跟隨和共享。

32家零售商共建中國首個全國性生鮮供應鏈平臺:明年交易額5億

但九州兄弟聯與其他生鮮供應鏈平臺最大的區別在於,能為其貢獻比較完善的生鮮管理和營銷方案,使得生鮮單品基本上每一個企業的銷售額和毛利額,都在原有的傳統採購和銷售模式上翻了兩到三番。

這是基於股東之一首航超市多年來進入生鮮精細化運營階段,並將其共享至聯盟成員的結果,而針對聯採單品,九州也進行相應的營銷指導和效果跟蹤的意見反饋。而劉意華的另一個身份,是首航超市董事長。

對零售企業而言,只有環節越短,流通越快,才意味著成本大幅降低和品質的提高,九州兄弟聯為生鮮經營效益的提升,起到了重要性的作用,同時,在上游農產品流通的力量中,更不可小覷。

4

於上游,實現訂單農業

劉意華向《靈獸》介紹,在固定季節某批貨品下來之前,主採方派採購成員到採購地,藉助當地代辦對產品及業務知識瞭解和專業幫助,選擇品質更優、產量更大更豐富的產地,瞭解貨品信息。

採購團隊會提前一個月左右做好採購規劃,通過微信群等形式將貨品等級、價格、樣圖等公佈給會員企業,會員企業提報需求。

32家零售商共建中國首個全國性生鮮供應鏈平臺:明年交易額5億

而如果想要更深一層去觸達供應鏈,九州兄弟聯則是通過訂單、集單指導和推動上游,最終實現“以銷定產的反方向供應鏈模式”的訂單農業,從而對農產品進行經濟指導。

在未來,較為理想的狀態是,九州通過聯營平臺大數據的分析,實現與農民種植品種、種植要求、種植標準的全方位連接,促進農產品標準化的建立。

之所以有這一底氣,源自於九州兄弟聯的聯盟成員是離消費者最近的零售商,並非是單純的供應商,所以更清楚什麼等級的商品,何種形式進行售賣。

伴隨著官宣的正式成立,九州兄弟聯也推出了專業的APP信息系統,讓訂單更加透明化,實現業務在全渠道的即時無縫對接。

32家零售商共建中國首個全國性生鮮供應鏈平臺:明年交易額5億

劉意華表示,下一步九州將通過大數據需求打造低成本的流通加工能力、物流體系、信息系統和財務結算系統,實現聯盟成員企業優先獲得資源、分享數據、價格優勢的權利。

如此來看,九州兄弟聯的信息化在未來,一方面,解決生鮮商品所有的供應鏈信息,另一方面,供商戶發佈交易信息,將商超和商戶實現透明化的對接。

5

格局與目標

結束了6年的鬆散組織形式,九州兄弟聯如今是由全國20多個省份的34家零售企業,共同出資設立的股份制企業,成員接近300家零售企業。

儘管尚未公佈詳盡的股權架構,但企查查顯示,北京首航國力商貿佔股比例達到35%,而由惠友集團、甘肅新樂連鎖超市、唐山家萬家等地方商超企業合資的九州合惠持股31%,同時,由生鮮傳奇和福建冠業等超市的合資企業九州興創則持股28%,另外,北京王府井集團也持股4.52%。

32家零售商共建中國首個全國性生鮮供應鏈平臺:明年交易額5億

面對長期以來農產品流通成本高、生鮮經營水平低、盈利能力差的狀況,九州兄弟聯成立的初級目標還是,想要藉助自身的品牌、供應鏈和運營等方面的優勢,搭建由商家到商家的產地直接採購體系。

劉意華稱,鬆散的聯盟形式必然制約發展,通過公司化運作,九州兄弟聯將迎來更大的發展契機,“從蔬果商品拓展到肉禽和水產品,從國內拓展到國外,從單純商品買賣拓展到農超對接、產業扶貧,從單獨聯合採購拓展到營銷支持,展會交流培訓等全方位賦能,更將在生鮮產品的採購、物流、加工和售賣各環節的標準化上作出獨到的貢獻!”

而如今,目標是建立起符合全國中小零售企業運營與採購的統一、成體系的生鮮商品標準,提升中國零售企業的生鮮經營水平,經營效率,提升效益。

32家零售商共建中國首個全國性生鮮供應鏈平臺:明年交易額5億

但要把這美好的未來成功落地,九州兄弟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對此,劉意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首先,要將聯採規範好,從水果到魚肉,再到整個生鮮品類,產地也是從國內到國外。其次,通過更好的營銷模式和推廣,讓商超企業在銷售、損耗、毛利等層面更專業。最後,開發單品化管理的軟件模版,進一步推廣標準化。

劉意華稱,預計九州兄弟聯明年的交易額將達到5億元,2021年達到10億,2022年達到20~30億元,成為輻射全國中小零售企業的生鮮供應鏈專業平臺。

面對正在到來的生鮮零售下半場,接下來的競爭勢必是供應鏈的競爭。

儘管不少企業已經投入其中,且目前發展勢頭也不錯,但存在單一、市場把控能力有限和不充分了解零售企業自身需求等弊端,而基於全國數百家零售企業真實需求出發,又從組織架構和股權結構上緊密鏈接的九州兄弟聯,未來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

“九州兄弟聯的目標是打造中國生鮮供應鏈第一平臺,最終覆蓋全國3000~5000家以上連鎖超市。”劉意華說。(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