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崖山事件,晚清官兵最冷血無恥的一次屠殺平民行動

黃崖山事件,晚清官兵最冷血無恥的一次屠殺平民行動

清朝咸豐同治年間,在山東肥城黃崖山的山寨裡,一位讀書人一手建起了一個有著濃厚烏托邦式的山寨,成為亂世之中許多老百姓的避難之地。可是一夜之間,這個山寨被官府夷為平地,近萬名百姓喪生。

官方的解釋是:他們造反!

《清史稿》中語氣輕鬆的說:“有張積中者,結寨肥城黃崖,集眾自保,以不受撫,夷之。”

好一個“夷之”!

清朝軍隊面對洋人的時候慫的像一隻衰老的綿羊,可是面對百姓的時候卻兇狠的像一頭餓狼。

黃崖山事件,是山東近代史上罕見的冤案,通過事件的分析,可以透徹的看見晚清政府的腐朽與殘暴。

鐵錘先說自己的看法:

黃崖山事件,是晚晴山東地方當局以剿滅叛亂為名,對民間自保團體的一次血腥屠殺。這起大屠殺,將以儒家太古學派傳人張積中為領袖的民間團體幾乎屠殺一空,造成上萬平民的死亡。

下面鐵錘以時間為順序,向大家交代一下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

黃崖山事件,晚清官兵最冷血無恥的一次屠殺平民行動

(黃崖山寨遺址)

第一部分,張積中講學黃崖山。

張積中出生在江蘇揚州的一個地主家,家裡面有很多人在朝廷做官,比如他的堂弟叫張繼馨,做到了陝西的巡撫,張積中的哥哥叫張紀功,先後在中國四個地方當過知州。在1854年的時候,太平天國軍隊攻克了臨清城,這個時候張紀功作為當地的最高行政長官,和家人一同殉職報國,甚至連他的獨生兒子都一起殉難。清朝政府為了表彰張紀功的忠貞行為,就把他們的世襲爵位傳給了他的侄子,也就是張積中的兒子張紹陵,在黃崖山事件爆發之前,張紹陵已經是濟南的候補知縣。

張積中出生於書香世家,拜太谷學派的創始人周太古為師,學習宋明理學兼學佛道理論。太古學派的思想和王陽明的思想很相近,強調“良知”和“實行”,主張“教養天下”。周太谷去世之後,張紀中潛心學術體系。但是他的書香生活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1856年太平天國攻克揚州,張積中全家不得不舉家搬遷到山東。因為他的兒子和表哥都在山東做官。

到了山東之後,山東肥城縣黃崖山附近有一個讀書人叫劉耀東,他久聞張先生的大名,聽說張積中要搬到這裡來,就主動要求拜張積中為老師,同時把家裡面的房產分出來一些,讓張家人在這裡住宿。

1859年捻軍從南方打到山東省。肥城縣出現了起義軍的身影,為了安全起見,張積中一家又搬到了100多里之外的博山縣,可是好景不長,到了1861年,捻軍又打到了博山一帶。無奈之下張家人又搬回到了黃崖山附近原來的住處。

在此之前,黃崖山當地的老百姓為了逃難,已經在山上建了一些石寨。黃崖山這個地方四面群山環繞,山頂卻有一大片的平底,只有羊腸小道可以上山,易守難攻。張積中認為在兵荒馬亂的時候,到山上去避難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於是他就擴修了山寨,並且從市面上購買了一些簡單的武器,讓他的學生們在學習之餘習練一些簡單的軍事戰鬥和防禦的技術。

當地老百姓看到這個情況,認為黃崖山可以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安全感,於是就來投奔張家,這一次來的有上百家人。到了這一年的8月份,捻軍又打到了長青地界,附近的老百姓,包括一些富裕的地主鄉紳也來到黃崖山避難。

因為人來的比較多,張積中就讓他的弟子在山上熬粥,在山下準備一些開水,只要是進山避難的人都可以有飯吃,有水喝。此外張積中本人還精通醫術,所以他還在山上設立了醫藥局,施藥治病。

有吃有喝免費醫療,黃崖山在亂世簡直就成為了附近人民心目中的天堂,所以來聚集的民眾越來越多,原本荒涼的黃崖山最後儼然成為了一個繁華的山間小鎮。

當時來到黃崖山的不僅有普通百姓,還有一些達官貴人。這是因為他的表哥吳載勳在荔城縣做知縣,1861年4月吳又做了濟南的知府。他本人很喜歡太古學說,在濟南的官場大力吹噓張積中的道德文章,正所謂上之所好,下必隨之。於是在他的引薦下,省城裡面一大批官僚財主也來到了黃崖山,拜張積中做老師。

1862年到1863年間,由於捻軍對山東的騷擾已經深入到腹地,張積中就在黃崖山打造了兩座山寨,準備了一大批的火槍弓箭之類的武器。這些措施有效的加固了山寨的安保能力,當年有一次捻軍果然就打到了山上,被張積中帶領弟子和老百姓成功的擊退。這一件事情讓黃崖山在難民中的聲望更加提高,很快附近的老百姓包括山東的一些官員家庭都紛紛投奔黃崖山避難。最後黃崖山的人口多到上萬。

張積中在黃崖山上是當之無愧的精神領袖。由於黃崖山要養活大批的人口,張積中對黃崖山山寨進行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在經濟政策上,張積中要求,所有進山落戶的人,無論貴賤,必須上交一半的家庭財產。張積中利用這些財產,在附近的縣城開設了大量的商鋪,包括藥店。這些商鋪的利潤,成為供養黃崖山百姓的主要財源。

在教育政策上,張積中把學生分成兩種,一種屬於入室弟子,一種屬於一般學生。一般學生張積中不親自教學,而是讓他的學生代為傳授,教材以他著作的刊物《指南針》為主。對於自己的核心弟子則進行五天一次的講學。除此之外,還有外面進來求學的仰慕者,張積中也會視情況接見。

事實上後來在黃崖山上面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等級制度。張積中很少露面,包括他後來招收的兩名女弟子,一個是自己的侄女,一個是自己師傅周太古的孫女,在黃崖山上也都擁有極高的地位,想要見到這兩位女首腦,人們需要在她們的房子前面三拜九叩!

黃崖山事件,晚清官兵最冷血無恥的一次屠殺平民行動

(黃崖山寨遺址)

第二部分,張積中被外人詬病的兩個選擇。

張積中領導下的黃崖山自衛團體並非是完美無缺的。他有一些做法給自己帶來了麻煩,甚至是最後致命的麻煩。

一個是深夜祭祀。張積中恢復上古祭祀的方法,穿上古制服裝,選擇在半夜祭祀。因為先秦時期有在子夜祭祀的傳統,取迎接黎明的寓意。祭祀的時候,非入室弟子無權參加。由於是在山頂祭祀,半夜三更的時候黃崖山頂燈火通明,煙火繚繞,遠遠地就能別人看見。這在外人看來充滿了神秘的色彩。當地人稱呼張積中為七先生,這個時候就說,七先生又在祭祀了。

神秘的祭祀儀式增加了官府對張積中的懷疑。

另外一個是招募江湖人士作為守衛力量。張積中遵循老師的教誨,只要願意投奔的人,不分貴賤都接納,一大批雞鳴狗盜之徒和販賣私鹽之徒就這樣進入了黃崖山。

他們性格狡猾兇狠,有人推測後來張積中實際上在黃崖山是被架空的,很多事情其實是由這些人實際操作的。這個情況在後來張積中的自我辯解書信裡面都有解釋。

黃崖山事件,晚清官兵最冷血無恥的一次屠殺平民行動

(黃崖山寨遺址)

第三部分,誘發大屠殺的兩根導火索。

第一根導火索,王小花供詞。

1865年的秋天,山東濰縣有個名叫王小花的人,準備全家搬到黃崖山,這件事情引起了地方官員的懷疑,他們把王小花一家捉拿歸案,訊問的時候王小花說有人請他們去黃崖山張積中那裡,聽說那裡已經匯聚了很多的人馬。山東巡撫閆敬明聽說這件事之後馬上派員查實,打探的人看見張積中相貌堂堂,言談舉止非常有禮節,做的事情也很正派,於是就回去向上面回報,意思是一個良民,複查之後也大家也認為張積中他們一家屬於書香世家,不像那種聚眾做土匪的人家。

第二根導火索是了1866年另外一起事件。

在1866年的10月份,山東破獲了一起聚眾謀亂案,首領冀中華稱他有5個同黨都和張積中有結盟的關係,這個案子出來之後,山東巡撫閻敬銘就派山東肥城縣的知縣和長清縣的知縣,會同省城的巡捕官,走進黃崖山,讓張積中到濟南來說明情況。可是到了黃崖山之後,由於和山上的村民發生誤會衝突,導致進山談判的人裡面,幾位隨從被打死。

這件事情直接引爆了導火索,山東巡撫隨後率領大兵壓境。老百姓知道了之後群情激奮,黃崖山附近的所有的老百姓都退居山寨,等於收縮了陣營。為了保障物資供應,源源不斷的有人往山上運糧運燃料,運軍火,運武器,後來又有史書記載,晚上有幾百名山民掠奪了附近的村莊而且搶奪了老百姓的騾馬,在混戰之中又有幾名無辜的百姓被殺死。

這個時候在山東巡撫看來,黃崖山已經成為了匪徒聚集的地方,再加上這個地方靠近省城屬於心腹之患,同時他認為張積中這個人本身很有才能,一定是詭計多端,又加上捻軍在附近,他擔心黃崖山和捻軍結盟。最後在諸多因素的考量下,同治五年(1866年)八月,山東巡撫閻敬銘派參將姚紹修帶1000人,遊擊王正起帶2000人,閻親督知府王成謙帶4000人,副將王心安帶1500人,千總王萃帶馬隊先行勘路,布政使丁寶禎由省城帶兵千餘向黃崖寨進剿。

黃崖寨萬餘清兵攻破,清兵趁機燒殺姦淫,黃崖山附近居民被殺戮2000多人,甚至不少官員眷屬在內的婦女們被扒光了衣服,慘狀連登州知府豫山也看不下去,他連夜派人到省城購買棉衣為他們禦寒。

長清縣令陳恩壽"既痛死者以無罪而橫罹兇慘,又憾官吏之不能先幾安撫",憤而辭官。

張積中全家人集合在祭祀的祠堂裡面集體自焚!

諷刺的是,山寨被夷滅之後,官府沒有找到任何謀反的證據。閻敬銘沒辦法向朝廷交待,便責成下面的官員三天之內找到謀反證據。幾位官員搜遍了山寨也沒有證據,最後無意中發現一箱子戲衣。他們狗急跳牆到山下找來七個裁縫,用戲服縫製了一件龍袍做證據,後來又把這七位裁縫殺人滅口。

於是,張積中謀反有了證據,所有參與屠殺的大小官員得到了賞賜與擢升。

黃崖山事件,晚清官兵最冷血無恥的一次屠殺平民行動

閻敬銘畫像

閻敬銘後來一路升遷,最後一直做到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晉協辦大學士。還被美稱為“救時宰相”。

正應了那句老話: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總結一下:黃崖之案是晚清山東地區的一件重大冤案,起因是地方政府對於民間自衛性團體的猜忌和恐懼,而在屠殺之後又出現了遮掩、謊言,直到用平民的鮮血染紅頂子。事件全過程暴露了腐朽晚清政壇的反動與殘酷的本質,至今翻閱這段歷史,仍舊令人齒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