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男子明知起搏器沒電還拖了一個月,辦住院手續時心臟病突發離世

11月17日,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進行了第十八屆“關心您的心臟 健康從心開始”大型健康教育活動。現場,近2000名市民朋友聆聽了心臟健康教育講座,參加了多學科義診,享受了多項免費篩查。

六旬男子明知起搏器沒電還拖了一個月,辦住院手續時心臟病突發離世

網絡圖

“我今年85歲,20年換了3個心臟起搏器,身體還蠻好。我經常和周圍的老教授們說,有毛病一定要聽醫生的,不能拖,要定期隨訪。”何大伯是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院長沈法榮的老病人。每年此時,他都會來聽講座,給自己充充電。他說:“我們作為病人,心血管疾病的知識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安裝起搏器不是一勞永逸

何大伯的話,沈法榮高度認同。作為一個心血管疾病的專家,他接診的患者成千上萬。“得益於醫務人員的不斷科普,對於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診斷、心肺復甦等院前急救,公眾的意識已有很大的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在確診後,裝上了能夠重新給心臟動力的起搏器或者能在病情發作時救自己的,卻在意識上麻痺大意,以為一勞永逸,這是錯誤的。”

沈法榮說到了此前接診的一個患者孟先生。孟先生今年60多歲,多年前,他請沈法榮去外地給他裝了心臟起搏器,這些年來順風順水,日子過得挺紅火,在外生意也做得挺大。然而不久前,沈法榮卻意外得知他已離世。

最讓人扼腕的是,孟先生是因為心臟病突發,頭部著地導致腦外傷而離世。原來,孟先生之前到當地醫院複查,得知起搏器沒電了,醫生建議其馬上住院換電池,但孟先生覺得自己現在情況不錯,加上工作忙,想等忙完了後再住院。期間,當地醫院通知了幾次,他都以太忙為由沒到醫院,結果一個月後,在辦入院手續的時候,沒想到意外就這樣發生了。

“一旦發生過心源性猝死,一年內再發的概率高達50%。”沈法榮說,安裝心臟起搏器後,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但這並不意味著治療就完成了,另一半治療需要通過病人對起搏器的保護、定期隨訪及程控來完成。

“千萬記得起搏器的電池有一定壽命,當電池將要耗盡前,要按需更換起搏器,否則會因起搏器失去功能而出現危險。”沈法榮說。另外,要避免過度勞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有規律的生活節奏,按醫囑定時定量服藥。

每分鐘按壓要100-120次

沈法榮提到,心臟急救中最嚴重的情況是心臟驟停,即心臟射血功能突然終止,導致重要器官嚴重缺血、缺氧,如果不及時干預,將導致生命終止。這種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醫學上又稱“猝死”。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心臟性猝死的數量達到54萬,相當於每分鐘就有一人發生心臟性猝死。

對於心臟驟停的患者,如果在4-6分鐘內進行心肺復甦,救治的希望很大,這被稱作黃金時間。超過這一時間,每延遲1分鐘,搶救的成功率就會下降7%-10%。

“正確的心肺復甦要求往下按壓胸廓超過5公分,且每分鐘按壓要100-120次,要求快速且有力。”沈法榮強調,心肺復甦非常重要。

日前,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就救治了一位駕駛途中突發心臟驟停的網約車司機,好在事發地點就在醫院附近,急診科護士王豔和同事及時進行心肺復甦,為後續搶救贏得了時間。

由於工作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如今長期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狀態的中青年人群,特別是高職位、高壓力、高薪水的“三高”人群,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

沈法榮表示,鍛鍊減少、飲食結構變化、環境汙染等因素,都會引起血管、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生理機能紊亂。長期如此,心臟的血管壁內皮損傷、血管內膜增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明顯加快。“一旦出現持續熬夜、過度疲勞、嗜煙酗酒、飲食不節等原因時,血管會持續痙攣收縮、血液粘度增加、局部血栓形成,最終會出現血管閉塞、心肌梗死。”

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人發生心肌梗死時,常常起病急、症狀兇險,可能前期沒有任何先兆,因此早期猝死率很高。

鏈接:

愛心捐贈AED

希望“救”在你身邊

目前,心肺復甦與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搶救心臟驟停患者最有效的搶救手段。作為專為現場急救設計的急救設備,AED便於攜帶、易於操作,即使非專業人員,也可使用它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在搶救的黃金時間內完成施救。如今,AED正在被廣泛應用於國內外的機場、高鐵、高校、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

活動現場,沈法榮院長代表綠城醫院向綠城物業轉贈了邁瑞醫療捐贈的10臺AED設備,後續將投放在綠城的部分樓盤。此次捐贈是希望發揮健康醫療設備的保障作用,為綠城業主提供健康保障;同時也希望向社會宣傳AED設備的重要性,向全民普及心臟急救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