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無子,老無所依”,重症病房的孤獨老人,給年輕人敲響警鐘

現在,在一些關乎懷孕生子的熱門新聞中,可以看到年輕人這樣的評論:不婚不育保平安。

這並非是年輕人真的“佛系”,而是由於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年輕人身上的壓力很大,不想過早的走進婚姻,也不想牽扯出另一個生命跟著自己受苦。

“沒錢拿什麼養孩子”,這樣想法暫且不論對錯,卻是真正的事實,也因如此,現代人的生育意願也是越來越低。

根據數據顯示,在2018年中國的生育率僅為1.6,創了歷史新低。

“年少無子,老無所依”,重症病房的孤獨老人,給年輕人敲響警鐘

我們時常不解為何大家要忙於生孩子,其中有部分人用四個字就能回答:養兒防老

生孩子究竟是不是功利行為暫且按下不表,但“養兒防老”不用避諱,客觀存在,因為就連現在也有人用這樣的理由催我生孩子。

要知道,現實生活中,那些生而不養的父母是少數,多數父母還是懷揣著這樣的心思育兒:年輕時我盡心盡力養你,年老時你盡心盡力顧我。

“年少無子,老無所依”,重症病房的孤獨老人,給年輕人敲響警鐘

前段時間,姥爺走了,別人都說姥爺走的幸福。

姥爺走之前,整整臥床兩年,兩年時間日日的換衣洗漱排洩方便,都得假手於人。

這些事兒誰來做?自然是姥爺的五個女兒。

五個女兒出了名的孝順,一人一天輪班,雷打不動,該請假的請假,該扣工資的扣工資,即便女兒去不了,女婿也會去值班,總歸是不會將姥爺落在空裡。

我時常問我媽:“這樣值得嗎?姥爺躺在床上什麼都不知道,每天洗澡洗頭,還有意義嗎?”

媽媽說:“有意義,人活一輩子,不就圖個晚年孩子在身邊,他意識裡明白。”

我說不清這種行為所帶來的意義究竟是在安慰活著的人,還是慰藉快不行的人,總歸姥爺一輩子在養兒防老這件事上,是不虧的。

兩年前,姥爺還在住院,隔壁床的老爺爺就印證了晚年無子的淒涼。

老人年過古稀,一身老年病,他年輕時是國企的技術工,有醫保,家裡也富裕,只是不知道為何沒有孩子,老伴走的又早,到現在孑然一身。

住院期間,也有人來看望老人,那是他的侄子,來的次數不多,不到兩個月一次,剩下的日子,就是老人呆呆的躺在病床上。

頭幾個月,他也找了個護工照顧,但是護工光拿錢不幹活,讓人看著生氣,一氣之下就辭退了。

醫生護士來查房,每每勸老人再找個護工,老人都堅定的搖搖頭,逞強說自己能行。

一個病房兩張床,這邊是姥爺五個女兒輪流值班,每日最少兩個人在身邊,另一半是老人形單影隻無人相伴,讓人看著心寒。

平時沒事兒,大家也都願意幫老人搭把手,老人每次都笑眯眯地推辭,忍不住感慨:“孩子孝順啊,還是有孩子好。”

你看,這個時候,有孩子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不會有人給你掰扯利弊,更不會有人分析得失,因為事物往往需要的時候才最珍貴。

“年少無子,老無所依”,重症病房的孤獨老人,給年輕人敲響警鐘

前段時間,看了一段話,是一個丁克說出來的。

他說臨近50,不後悔沒孩子,就是害怕比老伴兒先走,因為老伴兒沒有兄弟姐妹,自己走了沒人管她了,心疼,決定好好鍛鍊身體,多陪陪對方,畢竟年輕時和最愛的人瀟灑過了,往後也不怕自己一個人走。

說真的,看到這段話挺心酸,這世上有多少夫妻即便有了孩子也不和睦,哪怕住在一起都像陌路人,反而不如丁克的深情值得羨慕。

我身邊有一個阿姨,也是年輕的時候決定不要孩子,如今也四十多歲了,丈夫年輕的時候一表人才,如今風華不減當年。

平常人提及他倆,都會不自覺搖搖頭,嘆一聲:“多好的條件,不要孩子”。

可見,孩子已然成為評斷一個家庭的標準,就算這個阿姨與丈夫恩愛如初,每年數次出國遊,也打消不了別人眼中的“缺陷”。

綜藝《女兒們的戀愛》中,Papi醬對於生孩子的必要性不贊同,嘉賓們立刻回懟:“結婚就是為了生孩子”,兩代人的生育觀本就不同,實在論不清對錯。

還是那句話,風光無事時,卻是體現不出生孩子的好處,可在那些醫院病房裡,或許可以看到生孩子的意義:有人照顧的老人或許就是比那些無人問津的老人要幸福那麼一點點,因為他們病痛之外還有親情的溫暖撫慰。

“年少無子,老無所依”,重症病房的孤獨老人,給年輕人敲響警鐘

人這一生,匆匆而過,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字:無悔。

生不生孩子,說到底還是自家的事,畢竟有人可以用嘴來叨擾,卻無法真正插手你的生活,只不過,對於一些事的決定,不要等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再去後悔當初的選擇。

因為,每個人的人生有這麼幾樣都是固定的,生老病死無人可免,怎樣才能舒服的度過這些坎兒,才應該是你做決定的出發點。

“年少無子,老無所依”,重症病房的孤獨老人,給年輕人敲響警鐘

今日話題:你認為人是不是必須要生孩子?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