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我們來聊聊吧

:最近聽到了很多抱怨。

這些抱怨和以往不同的是,

以往大家往往是抱怨學業繁重或者工作辛苦,

現在大家開始抱怨空閒時間閒成鹹魚的困境。

“我們公司下班早,下了班回家做個飯,就不知道幹嘛了。”

“刷淘寶,刷了也買不起。”

“想運動,嫌累嫌麻煩。”

“桌遊,打麻將湊不齊人。”

“打遊戲打到呆滯,刷抖音刷到吐血。”

“看書看劇看不進去。”

“逛街太無聊。”

“蹦迪頭疼。”

“搞個兼職吧,下班還是想好好休息。”

“旅遊吧,週末時間太短,近的不想去,遠的去不起。”

“一畢業,同學四散各地,約個飯都約不起來。”

“男票整天死宅,拽都拽不出來,老夫老妻了,難拾往日激情。”

糾結來糾結去,只好在家裡集體躺屍。

年輕人,我們來聊聊吧

:21世紀了,活在花花世界的飲食男女們,

一個接一個地失去了生活的樂趣。

小時候好像從來沒有這樣的煩惱。

那個時候的娛樂活動從來不需要提前規劃,

只要放學鈴一響,所有的孩子都開始撒歡,

在放學路上,和小夥伴一起吹蒲公英玩都能吹半天。

上天入地,抓魚摸蝦,玩石子,玩沙包,玩輪胎,玩玻璃珠,玩遊戲卡,回到家差不多剛好可以看電視上新鮮出爐的動畫片,看完了三下五除二把作業昨晚,又一個高竄出去野。

那個時候,根本不會有“我今天放學要幹什麼?”這種令人憂心忡忡的問題,只是一個“玩”,怎麼玩都可以,什麼都可以玩,在地上打個滾可能都會傻樂半天。

現在,這種樂趣早已遠去。

取而代之的,我們業餘生活的幾大件變成了:

手機,商場,ktv,飯局。

滿大街都是娛樂場所,但是讓人踏進去的慾望卻越來越低。

因為現在的娛樂方式已經變成了一種機械重複,你再喜歡唱歌,每次去ktv大概也只能唱那幾首,你再喜歡逛街,那些品牌也不是每天都出新款,你再喜歡刷手機,太陽下也不是時時有新鮮事。

信息時代,每個人都有無數的渠道瞭解這個世界,可是這也意味著,每個人對這個世界的淺層信息有著持續不斷的機械記憶和篩選。

看似這個世界日新月異,但是每個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卻是在固化的。

當一切都成為常態,你的大腦不再為這些俗套的娛樂方式而歡呼雀躍,逐漸就會產生異離,在參與娛樂的時候,卻感受不到快樂和收穫。

事情變成了,因為上班很無聊,為了平衡這種無聊,定時定點的娛樂變成了一種政治任務。

年輕人,我們來聊聊吧

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沒有興趣的人。

雖然推鍋給手機聽起來有點找替罪羊的意思,但是手機在內的電子產品在拓寬我們生活結界的同時確實把我們業餘生活變得相當碎片化。

我自己也是深有體會的,比如在讀一本的時候遇到一個很陌生的概念,這個時候我的第一個想法不是去查工具書,而是求助維基百科,但是搞笑的是,只要一打開手機查完了這個詞,你可能順手要把朋友圈刷一遍,微博刷一遍,各個新聞軟件再刷一遍,最後的結果可能是本來設想的是兩個小時的閱讀時間,至少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又變成了刷手機。

我發現不止我一個人有這樣的問題。

同行們還專門給我們這類人起了個名字,叫金魚系青年,我們從一個碎片化信息跳轉到另一種碎片化信息的本領太強,所以就把本來充裕的時間揉碎成了無數的碎片。

碎片化太強的生活產生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就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沒有系統時間去發現並培養自己的個人興趣愛好。

一方面,刷手機是體力精力消耗最少的娛樂方式,但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又明白這是一種附加值很低的娛樂活動,所以這種矛盾之下,又會誕生一種有關空白時間的焦慮。

從這個角度來說,手機是青年人的墳墓也有一定的道理。

畢竟,大部分年輕人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成本完全不能靠著他們從手機中獲取的信息價值所抵消,很多的精力可以說是有去無回。

四: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因為當代的年輕人紛紛陷入了隱形貧困。

這是最近很火的一個詞,含義如下:

年輕人,我們來聊聊吧

當然據我瞭解,身邊有很多朋友也是這樣。

拿西安來說,一個粗略的生活成本計算:

房租1000左右+吃飯1500左右+其他支出1000=3500

大部分畢業生一開始的稅後薪資水平也就差不多是這樣了。

所以,唱個歌,吃個飯的小錢是有的,要來個歐洲行之類的恐怕錢包是很難hold住的。

所有全民朋友圈那些吃吃喝喝玩玩不是假象,但也就是現階段娛樂活動的一個穹頂。

年輕人,我們來聊聊吧

不得不說現在的年輕人真的不一般,年紀輕輕就走上了佛系人生。

工作這麼久,工資不漲,體重見長

我跟你們不一樣,我一畢業就開豪車住豪宅隔三差五就出去旅遊有空就shopping。這些不靠父母,都是憑我一個人的本事想出來的!

年輕人,我們來聊聊吧

好了開個玩笑

在六一來臨的時候希望大家還能保持年少時候的熱情,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