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你可能錯過牛市

以前學過莫泊桑的《項鍊》這一篇文章,只是把當成諷刺性的短篇小說看,體會不深,但是現在學了投資理財後,我有更深刻的理解。

它講述的是生長在小職員家庭裡的瑪蒂爾德,嫁給一個小科員,她和丈夫獲邀參加部長舉辦的晚會。瑪蒂爾德向自己的朋友佛來思節夫人借了一條項鍊。舞會上,她成為社交的中心。

但晚會結束後她發現項鍊丟失,為了賠償給朋友一條一模一樣的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的項鍊,她不得不借高利貸,因此葬送了十年的青春。當她還清欠款後,見到她朋友的時候,卻被告知那條項鍊只是一條價值五百法郎的假項鍊。

年輕人,你可能錯過牛市

---壹---

一個條件很一般的家庭,為了虛榮心,而付出了10年青春時光,(10年吶,又一波牛市過去了)前後強烈的反差,給人留下意味深長的反思。

這跟今日深陷消費貸的年輕人何其相似。

隨著營銷者把幸福的標準越調越高,全盤接受的你會變得越來越不幸福。花出去的錢,看起來似乎投資在自己身上,並沒有浪費,但實際上是,你為了這些不切實際的東西,毀了自己上升的道路。

這是一個典型深陷消費貸款的年輕人的內心獨白:

“最起初,我只是想買一隻剛上市的iphone6s。一個月還300,我完全可以負擔的起。誰知慾望和貪念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噩夢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我開通了花唄,借唄等一系列的借貸工具,拆了東牆補西牆。還不起就分期,分期不行就套現。竭盡所能,費盡心機把賬務做的滴水不漏。

我不敢考研,不敢辭職,只能一步一步向前。用房租和吃飯以外的每一分錢來償還透支的每一個明天。”

年輕人,你可能錯過牛市

---貳---

我們還可以看到網絡上很多的類似的文章標題為:

《不給你買聖羅蘭的男孩,不配說愛你》

《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

《聰明的女人,捨得為自己花錢》

……

消費被身份、階級、品味、智商,聯繫在了一起。

更有那一句誅心的話:“你捨不得買那些漂亮、好看、具有品質感的東西,是因為潛意識認為自己配不上它們。”

都在赤裸裸地將“商業女權主義”擺上檯面,捏造消費的正義性和緊迫性,煽動人們正大光明的放縱自己的慾望。

(說實話,我沒有用過蘋果,趙老師用的手機也不是蘋果,在我們看來,手機只要可以實現他的效能就足夠了,剩下的錢我們可以買入資產,好公司,我並非就排斥有蘋果的小夥伴,只是每個人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不一樣而已)

年輕人,你可能錯過牛市

---叄---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金融消費貸的廣告,螞蟻金服旗下的花唄推出廣告《年輕,就是花唄》。視頻中的三個年輕人,一個人買了薩克斯,一個四處旅行,一個置辦了辦公室創業,彷彿印證了廣告詞“活成我想要的樣子”。

與之相仿的是,京東白條廣告《致憋尿前行的年輕人》告訴你不用再忍耐四次相親都穿同一件衣服,在機場星巴克吃泡麵,和兩億人同一天放假,號召年輕人使用京東白條消費,

“願所有忍耐的年輕人不再錯過生活”,“有白條的地方就有更好地生活”

兩支貌似積極的廣告都在極力消費年輕人的痛點,將提前消費描繪成為正義的、必要的、有追求的。它挑逗著搭地鐵、吃外賣、租房子的普通人,戴上AKG耳機,說走就走滿世界浪才算對得起自己。

然而,花唄和白條的本質皆為小額消費貸款,其針對的人群是資金有限,衝動消費的大學生群體。

這些消費貸廣告,讓這些群體從一支手機、一支口紅開始一步步放出心中的猛虎,走向欠債-還款-欠債的泥潭。(這和趙老師說的,不借錢投資是一樣的道理,何況這是消費,合理使用信用卡可以發揮它很好的作用,但是過度的消費,就會出現一系列的惡性循環,如同《項鍊》的主人公一樣,揹負10年的青春甚至身家性命)

一旦逾期支付,消費貸外包的催債公司會打電話給你的父母、同學、支付寶好友,讓你陷入恐懼和羞恥。包括“花唄”、“借唄”這些產品的命名也是居心叵測,傳達出的是輕佻膚淺、隨心所欲、不負責任的價值觀。

年輕人,你可能錯過牛市

---肆---

而那些真正的有錢人,其實生活並非像我們想的那樣奢華,反而簡約,甚至有時節儉得讓人驚歎。

李嘉誠的西鐵城表市價1000港幣左右(是1000港幣,而非1000萬港幣),已經佩戴了10多年。眼鏡也據說也用了10年以上,曾因為度數增加換過鏡片,卻沒有更換鏡框。

任正非也是一個很節儉的人,網上爆出他在華為食堂排隊打飯的照片,以及深夜排隊打車租車和坐經濟艙的照片。

馬爸爸有錢吧,他實際上也是非常忙碌的,據說平時都忙到沒時間吃飯,甚至只能抽空吃個泡麵。

身價百億的董小姐也只買換季打折衣服,在企業經營上她也表示該節儉的得節儉。

---伍---

在一項針對美國年輕人的調查中,60%的受訪者沒有單件價格超過2000美元的產品,超過一半的人在電子產品上的花費沒有超過500美元。(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儘管學生信貸是美國消費信貸中體量最大的品類,但其主要方向是協助完成學業而非物質消費。(就連貸款,都是在做教育投資)

難道巴菲特不更有錢嗎?他每天的早餐也不超過4美金,就連請比爾蓋茨吃飯都還用的優惠券。

當我們真正的明白什麼是消費什麼才是投資,繞開消費主義的泥沼與桎梏才會變得簡單。

正如趙老師提到的多年前冰棍的故事,現在消費的錢,正好可以買很多優秀公司的股票,又為什麼不呢?

可獲得更多投資理財電子書籍,音頻視頻

回覆:福利

年輕人,你可能錯過牛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