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喜欢扮妈妈炒菜?别小瞧,“假装游戏”能带给孩子很多益处

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常常会利用身边的玩具和其他事物代入游戏情景当中,家长们可能会听见几个孩子在一起分配任务:"你当爸爸,我当妈妈好吗?"甚至是会直接就有"买菜"、"付钱"等对话的过家家。

说到过家家,不能不提一个心理学名词——假装游戏。过家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假装游戏,但其实,在孩子 1 岁左右,还不会玩过家家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玩单个、零散的假装游戏了。比如,拿起一个香蕉,他们会打电话;握紧拳头在下巴上蹭来蹭去、假装在剃胡子……

"假装游戏"不止是过家家

然而,家长们要注意,我们通常说的"假装游戏"并不是简单的过家家游戏。

假装游戏有三种模式:

一是孩子自己和自己玩,孩子一人分饰几角,跟自己的想法玩。

二是和别的孩子玩,比如过家家。

三是和成人玩,比如亲子游戏中的角色扮演。

孩子们在假装游戏的时候可不是单纯的玩耍,他们在游戏的过程当中还会促进其自身的认知发展,交往技能等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家长可别小瞧"假装游戏"的教育作用,一点不比专门的教育方式差!

女儿喜欢扮妈妈炒菜?别小瞧,“假装游戏”能带给孩子很多益处

孩子玩"假装游戏"的好处

  • 促进孩子的创造想象

有研究者专门做过实验:

给一群孩子玩一个带钥匙的音乐播放器。必须用对应的钥匙开启播放器,它才能播放音乐。给孩子们听了一会音乐接着实验人员拿钥匙假装开启了这块积木(假装的播放器),虽然实际上没有音乐播放出来,但孩子们能够假装听到了音乐,并跟着音乐哼唱。

随后,实验人员把播放器拿走了,换成一块积木,让孩子们假装这块积木就是播放器。这个实验说明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我们大人所不能预测的,给予孩子一定环境和情景的刺激,孩子就很容易展开想象,有时候还会打破原有设定的情景自己创造出新的游戏内容和主题,这是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的想象力的发展。

  • 引导孩子的情绪表达

假装游戏可以引导孩子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并帮孩子学会认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孩子很害怕去医院打针,但是在假装游戏的时候,孩子却能主动安慰"哭泣"的宝宝,这是孩子从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孩子能从这个假装游戏中解开这个心结。

有时候孩子在游戏中还能体验到愉悦的情感,能驱散孩子不好的情绪,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

女儿喜欢扮妈妈炒菜?别小瞧,“假装游戏”能带给孩子很多益处

  • 发展孩子的语言技能

假装游戏可以为孩子提供语言表达的环境,对语言发展有促进作用。心理学家 Edward Fisher 就假装游戏与认知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Fisher,1999),他发现,假装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在社交情境和文化规则当中有效运用语言。

孩子们在游戏中常常需要通过语言交流并且他们有的时候还会有自我中心语言,也就是自己会问自己问题。比如:孩子在玩游戏过程当中突然会自言自语的说道:"我马上就可以了!"这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过程。

  • 引导孩子学会合作

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他的情商也会随之提高,情商,学术上也叫"心智理论",就是要理解别人的情绪和意图,学会判断人的心理状态,从而使言行适合情境。在游戏的过程中会逐渐的理解别人的想法或者揣测他人的想法,有时候还会出现合作和移情。

在假装游戏当中,孩子们的社会能力会更强,并且他们会通过商量来解决游戏当中的问题。这样青春经历过后,能深刻的体会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远比父母用嘴巴来教学管用的多。

既然孩子们把假装游戏当成应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演练,那么假装游戏到底该怎么玩呢?给孩子创造假装游戏的条件和空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女儿喜欢扮妈妈炒菜?别小瞧,“假装游戏”能带给孩子很多益处

家长和孩子玩"假装游戏"的重要步骤

  • 第一步:提前演练孩子害怕的场景

孩子的假装游戏是离不开生活当中真实场景的提取和收集。

比如孩子在出生到一岁前,基本每个月都要打一次预防针,那么当孩子懂事的时候,很多孩子去到医院就会哇哇大哭。

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通过游戏让小朋友当医生,家长自己扮演病人,然后家长在线,孩子在医院时哭闹的场景,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判断应该如何安慰,等下次孩子再去医院的时候就变得会自我安慰和勇敢一点。

同时家长还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教会孩子一些医疗方面的知识,比如孩子发烧了,应该给他用一些什么药,护士会给病人量体温打针,然后还会祝福病人早日康复等等。孩子在游戏当中的学习速度会比在课堂上的集体教学要快得多。

女儿喜欢扮妈妈炒菜?别小瞧,“假装游戏”能带给孩子很多益处

  • 第二步:事后场景再现

家长有可能会非常的忙而没有办法陪孩子玩假装游戏。然而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会经常触及到假装游戏,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大多数都有角色扮演。那么家长就可以通过事后情景再现来帮助孩子回忆玩假装游戏时的情景,从而加深孩子的记忆。

比如,家长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来询问孩子,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家长扮演老师,孩子扮演自己,让孩子重现课堂上的情景,从而了解孩子与老师互动的情况,家长也可以扮演同学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乐的情景。

这样一来,家长可以每天都能及时的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外面的情况,很多时候家长不能从肉眼观察孩子,那么就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掌握孩子的情况。

女儿喜欢扮妈妈炒菜?别小瞧,“假装游戏”能带给孩子很多益处

  • 第三步: 问题适时探索,培养生活小达人

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是最有热情的时候,也是最有学习动力的时候,那么家长不妨趁这个时候教会孩子进行探索并且适时的引导孩子。

比如,在做饭的时候可能有一些步骤他是不清楚或者做的不对的,那么家长就可以加入孩子游戏,并且扮演其中某一个角色从而示范给孩子看。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学不会,更不用刻意的去用言语教学,家长只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且做相应的动作。

比如炒菜的时候我们通常要先放放油,然后再放菜,再放盐,最后再盛出菜到盘子里。家长们只要用动作做到这些步骤,孩子们看到了自然就会模仿,下次孩子们和同伴玩耍的时候,就会情景再现出来。

假装游戏很好,但是父母在运用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不能操之过急。假装游戏实施的基础,在于放松的氛围。孩子只有在一个真实的状态,安心的氛围里才能更好地把事情还原,因此家长要注意观察和引导,并利用自己的时间多多陪伴孩子。

女儿喜欢扮妈妈炒菜?别小瞧,“假装游戏”能带给孩子很多益处

我是小A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