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十八”的冷知識

“十八”是一個吉數,中國文化中的許多數量表達都用“十八”,如“祖宗十八世”、“兵器十八般”等。佛教中也有許多“十八”,如“十八層地獄”、“十八羅漢”等,顯然與這種“十八”情結有關。

一、祖宗十八代

在宗族系統中,對於先輩的稱呼一直都有著規範並具有深意的要求。從我們日常使用的一個詞中就能看出端倪——“祖宗十八代”。

這個詞並不是單純地指先輩十八代,而是說,以自己為中心的“上九輩、下九輩”稱謂,共計十八個。

“祖宗十八代”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

上序稱謂: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書中說:因人懷胎,鼻先受形,故鼻祖為始祖。

下序稱謂:父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kūn)孫,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雲孫之子為耳孫。即:子、孫、曾、玄、來、晜、仍、雲、耳。

書中說:耳孫者,謂祖甚遠,僅耳目聞之也。"遠祖者,幾世乎,九世矣。"

從小到大為:耳、雲、仍、晜、來、玄、曾、孫、子、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

且說“十八”的冷知識

上九代

鼻祖(始祖):九世祖

遠祖:八世祖

太祖:七世祖

烈祖:六世祖

天祖:五世祖

高祖:四世祖

曾祖:三世祖

祖父(爺爺):簡稱“祖”,二世祖

父親(爸爸):簡稱“父”,一世祖

自己,簡稱“己”。“自己”是上九代與下九代的分水嶺,不包含在“祖宗十八代”之內。

下九代

兒子:簡稱“子”,一世孫

孫子:簡稱“孫”,二世孫

曾孫(重孫):三世孫

玄孫(元孫) :四世孫

來孫:五世孫

晜孫:六世孫

仍孫:七世孫

雲孫:八世孫

耳孫:九世孫

且說“十八”的冷知識

二、地獄十八層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我賴了你的,我墮十八層地獄。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九卷:“分明是十八層地獄的苦鬼,直升到三十三天去了。”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聽得齋公們說:打了天上的星宿,閻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鐵棍,發在十八層地獄,永不得翻身。

層:重。地獄: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後靈魂受苦的地方。

且說“十八”的冷知識

十八層地獄受罪時間極長,用劫數計算,天文數字。

十八層地獄

拔舌地獄、剪刀地獄、鐵樹地獄、孽鏡地獄、蒸籠地獄、銅柱地獄、刀山地獄、冰山地獄、油鍋地獄、牛坑地獄、石壓地獄、舂臼地獄、血池地獄、枉死地獄、磔刑地獄、火山地獄、石磨地獄、刀鋸地獄。

三、武藝十八班

且說“十八”的冷知識

中國武術的一個傳統術語,也稱“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器”,常見於中國古代的戲曲、小說中,指使用各種武術器械的功夫和技能。十八般武藝的內容和形式十分豐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個時代武藝發展的面貌。現代人對“十八般武藝”的理解是泛指多種武器,或多種技能。

元末明初,明代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中:“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杈。”

且說“十八”的冷知識

明代後期萬曆年間,“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內容又有了新的表述:“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鎬、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鈀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白打”即徒手搏擊,拳術在武術練習中歷來受到人們重視,明戚繼光在《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曾指出:“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際,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自此以後,十八般武藝所指的內容雖有所變化,但基本上與此大同小異。

自清代以來,十八般武藝主要有四種說法:

1.指“刀、槍、劍、戟、鎲、棍、叉、耙、鞭、鐧、錘、斧、鉤、鐮、扒、拐、弓箭、藤牌”。

2.與排列相同,唯後三件變為:代、抉、弓矢。

3.指“九長九短”。九長為槍、戟、棍、鉞、叉、鎲、鉤、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鐧、錘、棒、杵。這種列法,遠射兵器的弓矢和防禦武器的牌或藤牌消失,也是近代練武者不善習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4.指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流星錘等十八種兵器。這也是為今天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一種排列方法。

四、羅漢十八尊

且說“十八”的冷知識

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他們都是歷史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

十八羅漢名稱:

坐鹿羅漢、歡喜羅漢、舉缽羅漢、託塔羅漢、靜坐羅漢、過江羅漢、 騎象羅漢、 笑獅羅漢、開心羅漢、 探手羅漢、沉思羅漢、挖耳羅漢、布袋羅漢、芭蕉羅漢、長眉羅漢、看門羅漢、降龍羅漢、伏虎羅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