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腾冲抗战遗址——这里是远征军收复的第一个沦陷城市


腾冲地貌多山势,沿途山脉纵横,峡谷幽深。临近城区时一座特大型吊桥横亘在眼前,两岸崇山峻岭脚下万丈深渊,身临其境,深为震撼。前后历经四年多时间才完成一座大桥施工,可见其工程难度和复杂,桥头有观景台供游人欣赏亚洲最大的山区悬索桥。

如果遇上云雾天气,云海在山间升腾,若隐若现、虚无缥缈、云蒸霞蔚,穿行其间如临仙境。

腾冲东北角文庙是我们寻找抗战遗址起点,收复腾冲城的另一场厮杀在这里打响,每天不过打进过几米,许多连排长阵亡后,部队由团营长率领冲锋。

迎面木柱便看到密密麻麻的弹孔,当年残酷的争夺战给这里留下创伤。

1942年腾冲沦陷后,这座神圣的殿堂惨遭亵渎,日军宪兵队司令部就驻扎此间。

后面的启圣殿本是祭祀孔子先辈的地方,却被日本人厚颜无耻改为“不能写明,你懂的,不然审核不过”。

多少抗日英雄在这里惨遭杀害,多少亚洲妇女在这里被糟蹋;正当日军准备纵火焚烧之际,我军及时赶到,经过激烈鏖战,大成殿和启圣殿奇迹般幸存。

出行前,搜集过许多资料,知道“英国驻腾越领事馆”也是战争遗址,时间的久远已让人们淡忘了伤疤,几经问询才在城郊一处荒芜废墟中找到这处如今看起来仍然“洋气”的建筑。

据说,遗址周边正在清理。门窗已经空无,里面有中断的修缮。这里见证了腾冲作为西南对外通商口岸的重要地位,日军占领后,最后一任领事率领领事馆人员撤走,结束了持续了43年的历史。

坚硬宽厚石材成为100多名鬼子负隅顽抗的堡垒,远征军一个团被打得只剩下400人,丧失战力。其中二营包括营长在内600多名官兵全部阵亡,围攻了几天仍不能胜;即便是美空军轰炸也难以撼动坚固工事,外墙火山石成为了天然防弹“铠甲”,炮弹触及体后反弹到国军阵地反而伤及自己。

如今的“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茂密,松杉葱郁,古树参天,苍翠欲滴。地处腾冲县城中央,翻山过岭便是遐尔闻名的侨乡—和顺古镇。守腾冲必守来风山,打腾冲必须先打下来风山。中日双方在这里展开殊死拚杀。


"云散烟消万景开,一天清气拥楼台",透过茂密的树林便可俯瞰市区街景。拾阶爬行了近一个时辰才到达最高海拔1912米山顶。

1942年5月10日日军竟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腾冲城。沦陷两年间,日军在山上筑造了坚固工事及堡垒群,备足了充裕的物资。

日军挖掘的战壕纵横交错,从指挥所到单兵坑,上通山顶,下达城内。依托来凤山作为屏障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鬼子把全山的树木砍伐一尽,用这些粗壮的大树覆盖掩体;攻占腾冲必须拿下来风山,光秃秃山坡利于盟军飞机和炮兵观察和炮击精度。整座山变为焦土,摧毁了日军的大部分堡垒;减少地面部队的伤亡。

来凤山上的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滇西的命运;中国远征军以两个军的部分的兵力,由盟军空军配合,激战三天才夺取了日军阵地,有趣的是附近百姓倾村而出,站在屋顶和高地上,就像赶庙会看节目一样成群结队在部队后面观战,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驻守来凤山的600名日军几乎全歼,残敌仅剩10余人逃回城内,远征军则伤亡近3000人。中国远征军扫除了腾冲日军最大的屏障;来风山顶雄伟的文笔塔亲历和见证了这场残酷战争。

来凤山攻克后,为彻底收复腾冲奠定胜利条件,并以此扭转了整个滇西抗战的局势。图片为来风山脚下佛教胜地来凤寺。

1944年9月14日,随着最后几声枪炮声,腾冲城军日军被全部歼灭。经历了二年四个月又四天后,腾冲结束了被日军占领的屈辱日子。二十集团军阵亡官兵8671人,其中仅军官就1234人,可见这场攻坚战的惨烈。

腾冲是抗战以来,中国收复的第一座县城。更为激烈的战斗还在后面等待着他们。

战争硝烟早已散尽,当你漫步其间,享受着秀丽风光、清新空气之际不要忘记历史上这场战争和牺牲的英烈。我们凭吊的不仅是逝去的亡灵,更是一段悲壮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