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中面對伴侶的喜新厭舊,我們怎麼辦?三個解釋給你答案

你是不是經常煩惱戀愛關係中出現的喜新厭舊,比如:

  • 曾經前男友說在他眼裡你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分手後他卻把這話對自己的新歡說。
  • 男人喜歡女人每天精緻的妝容,可在一起久了便嫌女友化妝麻煩、浪費時間。
  • 兩人剛在一起經常談笑風生,漸漸地除了早安、晚安,兩人便陷入了尬聊。

在我看來,這些都可以歸結為新鮮感逝去,對方喜新厭舊,難以使感情保鮮。

在感情關係中,有一個相當令人不安的因素,就是“喜新厭舊”。我們不但擔心伴侶會喜新厭舊,我們自己也會喜新厭舊,便產生了不安。

喜新厭舊是個不可避免的本能嗎?根據心理學的實驗,喜新厭舊恐怕真的是我們的本能。為了完整地分析戀人之間究竟怎麼看待喜新厭舊的問題,本文將從以下三方面來說明:

  • 什麼感官刺激?我們需要了解感官刺激在生活中的作用。
  • 喜新厭舊中的“新”究竟是怎樣的“新”?我們從中應該得出自己的“新”。
  • 為什麼要在生活中學習?我們要知道為感情增添新氣象的重要性。
愛情中面對伴侶的喜新厭舊,我們怎麼辦?三個解釋給你答案

01、清楚感官刺激存在的意義,才能夠知道我們是否存在。

1954年,有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叫做感覺剝奪實驗,在這個實驗裡面,受測試的人被遮擋了所有的感官,眼睛被帶上來護目鏡,阻擋了視覺;手跟腳套上了很厚的套子,阻擋了觸覺;耳朵旁邊,有節拍器發出的聲音,阻擋了聽覺。

受到測試的人,有人覺得,這個時候趁機睡覺也不錯,可是,隨著時間過去,絕大多數受測試者都開始出現了焦慮與煩躁,甚至是病理的反應,神志渙散,思維遲鈍,產生了幻覺。他們開始極力地想要製造動靜出來,不管是大聲吼叫,動手動腳,就能夠多多少少地製造一些動靜給自己的感官接收,來證明自己,還依然活著,而不是遭到了活埋。

最後所有參加測試的人,沒有人能夠熬完測試的時間,都沒有領到該領的酬勞。該實驗告訴我們,如果我們的感官沒有接受到該有的刺激,恐怕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活著。

在我們平常所用的字眼裡面,感官刺激這四個字常常被摸黑,說追求感官刺激的人,都是心理變態或者慾求不滿的人。

可實際上感官刺激絕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法避免,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如果我們身上依然保留了感官,就表示這個感官所接受到的所有刺激,都跟我們的生存有關係,所以,我們所有感官存在的意義,就是要不斷地、每一分每一秒地接收刺激。

愛情中面對伴侶的喜新厭舊,我們怎麼辦?三個解釋給你答案

02、喜新厭舊的“新”,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世界,看待感情。

感情當中喜新厭舊的“新”就是感官刺激,我們只要陷入了一成不變,一再重複,我們可能就懷疑自己是不是還活著。所以,我們平常會聽到某一些人標榜,他們會吃某一種食物,可以連吃幾個月,一天吃三頓,都不會感到厭倦,為什麼這可以標榜可吹噓呢?因為一般人做不到。

為什麼一些女生在結婚後,擁有了穩定的家庭生活,便開始追劇呢?不管是追美劇、日劇、韓劇,浪漫的情節他們都可以投射在自己的幻想當中,因為那是她們在感情生活裡,安全的冒險,浪漫的幻想,也是喜新厭舊的來源。

而如果有人不甘心於這種虛擬的喜新厭舊,想要實際的冒險,又該怎麼做呢?那就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你的人生,包括感情。

德國作家杜博力說,他讀書的時候都是亂看,他也建議剛開始看書的人都這樣做,隨便看,不要在乎。可是,漸漸地,他開始限制自己讀書的數量,最後他一年只讀十本書,這十本書是他一再確定過很值得看的書,而且他重複看多遍,他發現這樣做,每一本書他可以吸收的新知識,比以前廣泛地亂讀書,效率高了幾十倍,因為每一年只看十本書,每看一遍都會有新發現。

依照我們一般人的理解,所謂的喜新厭舊,是不斷地去找新的書來看,可是對他來說,喜新厭舊,是把一本已經看過的書,重新再看一遍,從裡面發現新的意義。

在感情裡面,也應該用新的眼光,新的思想去看待對方,把這個我們長期接觸、生活的對象,從他身上的特徵中,發現新的、有意思的地方,敞開我們的心扉,打破自己對伴侶的固有認知,才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找到新鮮感。

愛情中面對伴侶的喜新厭舊,我們怎麼辦?三個解釋給你答案

03、在生活中學習,為感情增加新的氣象,兩人才能相處得協和快樂。

有人聽到學習兩個字,就感到很排斥,學習讓他們想到曾經在學校裡,被強迫背書、做題的不愉快的時光,可實際上,能夠學習,正是為自己創造幸福最重要的依據。

只要我們接受學習是創造幸福的依據,我們就沒有那麼害怕喜新厭舊這樣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所謂的喜新厭舊裡面的“新”字,是指新的態度,新的眼光,而不是指新的對象。

在生活中,我們每一天的日子都是重複的,我們身邊的人不會一直變動,可是如果我們抱著新的學習態度,從身邊人當中,找到新的角度,新的眼光,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感受,這在某個程度上滿足了我們喜新厭舊的本能。

如果你喜歡藝術,你想過,為什麼有些人覺得詩比較耐讀?而小說一看就過去了。犯罪小說,推理小說,知道了兇手是誰,就不想看第二遍了,而讀起來模模糊糊的詩,卻容許了我們不斷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去詮釋它,每一遍都會有新的感受。

流行歌曲可能就只流行一個月或者一年就過去了,能夠引起共鳴的歌詞也許剛好契合了我們的想象力,我們就覺得它已經充分體現了我們想接收的信息,便不再聽了。可是古典樂沒有歌詞,往往能夠流傳超過百年,歌曲裡面的調調,明明是用意大利語唱的,聽不懂大意,但是卻能把自己感動得流淚。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可以發揮想象力,來詮釋這個音樂的內容。

你身邊的那個人,讀起來便是一首很模糊的詩,當你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便會有不同的結果,這也滿足了我們喜新厭舊的本能,不是面對一個新的人,而是面對一個原本愛的人,卻產生了新的感覺。

我們自己與我們伴侶,都具有這樣的本能,如果能夠一起喜新厭舊,而不是懷著有罪惡感的喜新厭舊,便可以為生活創造出新的氣氛,兩個人能彼此有新的成長。

愛情中面對伴侶的喜新厭舊,我們怎麼辦?三個解釋給你答案

最後總結我的思考:

很多人誤以為心靈的成長,是需要去聽一些課,做一些冥想,信仰些宗教,然而,只有不斷自我灌輸對世界的價值觀,提出質疑,我們就會不斷地產出新的答案,這便是喜新厭舊的依據,也是兩個人一起喜新厭舊,所能達到學習的境界 。

每個人在學習中對事物有不同的新的見解,我們就知道,光是自己都在不斷改變思想,不斷理解事物,更何況自己的伴侶呢?兩個人都在慢慢改變,不斷更新觀念,這樣,兩個人一起喜新厭舊,讓這個“新”成為彼此的閃光點,感情便會歷久彌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