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的小女儿,在安史之乱前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万春公主是唐玄宗的小女儿,是一位非常热心于外交的公主。她和杨国忠的儿子杨炪成婚后,在夫妇的努力下,外籍人士在长安城有了一定的地盘和地位,建立了各自的居住点,相当于“大使馆”的雏形。夫妇俩对此工作,非常热爱,夫妻之间,也情投意合。然而,安史之乱后,万春公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何最后她又下嫁丈夫杨炪的堂叔杨锜?

万春公主是唐玄宗的小女儿,她的母亲是杜美人,在后宫粉黛中品级十分低微,也不怎么受唐玄宗的重视,但母亲的地位并没有影响万春公主受到父亲的宠爱。

小姑娘从小就聪明伶俐,相貌甜美,苹果似的小脸儿因为好动总是红彤彤的,水汪汪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个不停。她生性活泼,不怕父皇的威严,在其他大臣在父亲身边战战兢兢的时候,她却又唱又跳,时常把闷得发慌的玄宗逗得哈哈大笑。
正因为她深受父皇宠爱,所以活泼好动的性格更加发挥得淋漓尽致,常常肆无忌惮地在宫中到处乱闯,旁人看了觉得太失检点,但既然玄宗都不管束她,其他人谁又敢说半个不字。

唐玄宗的小女儿,在安史之乱前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万春公主天资聪颖,跟着老师读书,触类旁通,很善于举一反三,人们都称她是“女才子”。才十二三岁的年纪,她便能作一手绝妙的诗文。除了读书外,她似乎更喜欢音乐歌舞,曾跟从当时的琵琶圣手张野狐研习音乐,又随宫中著名的舞伎谢阿蛮学习舞蹈。名师出高徒,加上她本人的资质,竟然达到相当高的境界。
当时,正值唐玄宗开元盛世的顶峰时期,唐玄宗喜好文学歌舞,因此在宫中设置了左右教坊,专门教习和演奏器乐歌舞;还设有丽正书院,广聚文学之士,作诗论文,宫廷内外文学和音乐气氛极浓。这种气氛正合万春公主的心意,她时常随父皇出入教坊和书院中,参加音乐演奏和歌舞,与知名文人切磋诗文。
长安城中谁都知道玄宗有一位美丽而多才多艺的公主,虽然万春公主的倾慕者很多,但竟没有人胆敢攀折,因此,公主虽然已经到了婚嫁年龄,婚事却一直耽搁下来。

唐玄宗的小女儿,在安史之乱前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宝四年(745年)秋天,原为寿王妃的杨玉环,在经过了一段女道士生活之后,被唐玄宗册封为贵妃

杨贵妃也通晓音律,擅长舞蹈,除了学问稍逊之外,其他方面大致都和万春公主相似。虽说论辈分杨贵妃要长一辈,但实际上两人年岁相仿,加之爱好和性情相近,所以成了宫中的一对密友。她们一起弹奏乐器,一起嬉笑玩乐,关系非常好。据说流传后世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与“霓裳羽衣舞”就是根据唐玄宗的构思,由杨贵妃和万春公主揣摩编排而成。
深得唐玄宗恩宠的杨贵妃,对这个公主的婚事当然很用心。最后,由她引线撮合,23岁的万春公主终于嫁给了25岁的杨炪。杨炪是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的次子,在杨氏家族中,杨炪气度不凡,不但气度
雍容,而且才情横溢,算得上是顶尖的人物,所以杨贵妃才认准了只有这个侄儿才配得上万春公主。
当时杨炪任职于鸿胪寺,掌理涉外事务及典礼事宜。大唐国力强盛,威名远播,常有四方番邦前来进贡、朝觐、留学、贸易和游历,鸿胪寺则负责这些番邦和外夷人士的接待、交涉和赏赐工作。杨炪因经常接触性情直爽活泼的番邦外夷人,所以性格和生活习惯上颇受他们的影响,这倒恰好与万春公主的特点相合了。


娶了万春公主,杨炪便被冠上了“驸马都尉”的头衔,他在鸿寺的职务也顺势上迁,成为鸿胪寺卿。鸿胪寺卿是三品大员,位高权重,类似现在的外交部长,以他一个25岁又缺乏资历的年轻人,一下子担此重任,实属破格之举,这当然还是托了万春公主和杨贵妃的福。

唐玄宗的小女儿,在安史之乱前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万春公主与杨炪性情相投,才貌匹配,自然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这对快活的小夫妻,在长安市内总显得与众人不同。因为杨炪担任鸿寺卿,所以时常要举办款待番邦来使及外夷商人的宴会。番邦与外夷的文化传统与中原决然不同。他们没有男女授受不亲一类的礼教,因此前来赴宴的夫妻都是双双手挽手而至。万春公主与杨炪见了,开始不习惯,后来也觉得这样做很好,能体现夫妻的恩爱,因此也如法炮制,两人亲密地挽着手站在门前接待宾客。外来人士对杨炪和万春公主夫妇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觉得他们热情爽朗,与一般中原人的恭谦含蓄大不相同。但朝廷里那些思想保守的大臣们听到了风声都摇头叹息道:“简直是不成体统!”但他们依然是我行我素,无视耳边的议论。
万春公主的思想非常新潮开放,她与番人及夷人的妇女交往,彼此交换各种见闻与观点,她发现汉族人一味地认为番邦四夷都是野蛮之族的观点,不仅太过武断,甚至是愚昧的。在许多学术和技艺方面番邦四夷都有很多独到之处,例如:天文、地理、历法、采矿、造船、建筑、医药等各方面,都有很多值得中土借鉴的优点。

唐玄宗的小女儿,在安史之乱前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万春公主把她的发现告诉了丈夫,杨炪首先的反应是:“那怎么可能?”不料经过调查印证,果然没有弄错。于是杨炪便把这一情况向他做宰相的父亲反映,并建议允许外籍人士人籍中土,甚至出任朝廷官职,以便有计划地引进外夷的学术和科技。宰相杨国忠慢慢也接受了儿子的观点,并准备付诸实践。不料正在这时,安史之乱爆发,杨家一夜之间失势,这些合理的计划也就搁置下来。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由于万春公主和杨的坚持与努力,外籍人士在唐都长安有了一定的地盘和地位,建立了各自的居住点,相当于“大使馆”的雏形。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挥军南下,所向披靡,很快攻下了长安的防卫潼关。消息传到长安,朝廷上下惊慌失措,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一批大臣悄悄逃向四川。万春公主与杨炪自认为对长安城中的外籍人士有一份保护的责任,于是自愿留下来安置这些人,没有随同皇帝的队伍一起逃命。

在通往四川的马嵬坡,唐玄宗手下的将士发起兵变,杀死了民怨极重的宰相杨国忠及长子杨暄,并强请玄宗赐死杨贵妃。从此,荣极一时的杨氏家族划上了悲惨的句号

唐玄宗的小女儿,在安史之乱前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留在长安的万春公主和杨炪在妥善安顿了外籍人士之后,本想去追赶父皇唐玄宗的队伍,猛然听闻这一意外的消息,他们只好随着长安城中逃难的民众仓皇离城。
在混乱之中,万春公主不幸与丈夫失散。夫妻俩之前就约好前往汉中,公主一路历尽艰辛,翻越秦岭逃到那里,才停下了疲惫的脚步。她一路上四处打听杨炪的消息,但始终没有任何回音。


大乱之后,唐玄宗失去了皇位,虽然回到长安宫中,但只能做一个没有实权的太上皇。当年随同杨贵妃鸡犬升天的杨家亲族,这时已成了过街的老鼠。长安光复后,万春公主也辗转回到长安,但仍然没有杨炪丝毫的音讯。有人说他在长安城破时被叛军所杀,有人说他已随着外籍人士逃往日本去了。
万春公主失去了丈夫,她的父皇则失去了权势而形同幽禁。她请求入宫照顾父亲,又遭到了拒绝。她的心情越加低落。生活变得极为凄清,没有了宾客,也没有了盛宴,她时常怀抱琵琶,独自坐在石廊上,呆望着花开花落,一遍一遍地弹奏着伤心的曲子,曲调充满了失意的悲切,正与她此时的心境吻合。她就像一朵花儿,在正开得茂盛时,忽然遭受狂风骤雨。风吹雨打花瓣飘零,她一边弹着伤心曲,一边长泪不止。

唐玄宗的小女儿,在安史之乱前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这时,她家来了一位客人,他是此时杨家唯一未受累而死的人——杨锜。杨锜是杨炪的堂叔,又是唐玄宗与武惠妃的女儿太华公主的丈夫,太华公主已在大乱中丧生,杨同样处于孤寂之中,于是经常来探望万春公主。论起关系来,若按万春公主夫家的辈分算,杨锜是叔父辈;若以她娘家的关系来看,他又是她的姐夫。此时两人同病相怜,互相慰藉,也算给彼此的生活添了一丝温情。慢慢地,一种互相眷恋的情愫在两人之间滋生了。
也许是万春公主对于丈夫杨炪还存有一丝希望,总之,一直拖了几年,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直到唐玄宗与唐肃宗父子相继病死之后,万春公主才嫁给杨锜,时年四十岁。彼此相似的经历,让她和他有一些温暖可以依靠,可以彼此填补对方生活中的空缺,重新给感情寻找一个归宿。万春公主在杨炪失去消息后很久,终于作出了这样的决定。或许是因为她终于相信杨炪永远不会回来了。他的消息越来越稀少,终至完全没有。或者他另娶了,或者他死掉了。总之她放弃了最后一点希望,无奈地接受了温暖和平淡。

唐玄宗的小女儿,在安史之乱前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宝年间的杨家风光已不复见,前代的恩恩怨怨也逐渐被时光冲淡。杨锜虽与杨国忠是堂兄弟,但关系并不亲密,所以大乱之时得以保住一条性命。中间赋闲了一段时间,如今朝代更替,他又被任命为太仆寺卿,掌管了朝廷要务,生活又可以恢复往日的繁华。
经过了世事的沧桑,年逾不惑的杨锜与将近四旬的万春公主,性情已由热烈归于平静。他们彼此互相关怀着,没有激越的爱情,也没有无聊的猜忌与怨尤,只是平平淡淡地生活着,一如极往平凡的一对夫妻。但是,万春公主始终抹不掉与杨炪当年恩爱的记忆,杨锜也忘不了昔日的风光与繁华。两人不免各怀心思,虽然彼此尽量地加以掩饰,但终究解不开心中的那一个结。只不过五年时间,万春公主便在抑郁中去世了。
第二次花开,毕竟没有了第一次的冲动与激情,淡淡地来,又淡淡地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