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宿遷精準脫貧路上的奮進故事”

宿遷網訊 (記者 高雲龍 高媛媛 通訊員 焦尉) “如今,出門就是水泥路,還新建了村民廣場,有什麼事到便民服務中心就能辦,我們感到很幸福!”11月16日,宿城區王官集鎮仝李村村民仝德富感慨地說,就在前幾年,仝李村還很“破”,沒幾條水泥路,連便民服務中心都漏雨,還有29戶人家從事廢舊塑料回收加工生意。

仝李村位於王官集鎮區東南5公里處,共949戶4300人,有耕地4500餘畝。“地雖不多,但也放不下。”仝德富告訴記者,儘管種不出“花”來,大家仍然不敢、也不會“換個樣活”,日子越過越窮,越窮越沒精氣神。

“仝李不甘心窮下去,我們到處學經驗,借力上級幫扶,結合村情民意,鼓勵發展電商,推進土地流轉,開展公共空間治理,全力以赴增加村集體收入、增加百姓收入。”仝李村黨支部書記陳祥彬說,因村弱民窮,2016年,仝李村戴上省定經濟薄弱村“帽子”,仝李人再也坐不住了。

坐不住,怎麼辦?廣泛徵集群眾意見後,仝李村首先強勢開展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綜合整治。“原來,有人在家搞廢舊塑料回收、分揀、加工、銷售,錢沒賺到,還把村莊糟蹋得烏七八糟,垃圾遍地。”村民袁軍回憶,完成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綜合整治,村莊面貌為之一新、村民精神為之一振。

值得一提的是,仝李村在堅決清理取締廢舊物資回收加工作坊的同時,還千方百計實施村莊環境治理和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村裡不僅為每家配了垃圾桶,還為每組配了保潔員,更鼓勵家家戶戶把門前空地圍成小菜園,好看又實用!”袁軍說。

也就在這幾年,仝李村還累計硬化或拓寬村莊道路30餘公里,讓村民出行方便起來,也堅定了大家脫貧的信心。“仝李到王官集,主要走王仝路,就是這條路,之前只有4米寬,也沒安路燈,晚上黑乎乎的,根本不敢走。現在路寬了、平了、亮了,從外面回來再晚都不用擔心了。”說起仝李村的變化,村民宋書蘭滔滔不絕。

仝李村改變的不僅是村莊環境“面子”,還有村民生活“裡子”。“我原來在家種地,累死累活一年,一畝地也就收入幾百塊。後來,鎮村幹部動員我把地租出去,一畝地一年的租金就有850元;到加工廠做工,我每天還能再賺八九十元。”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趙玲說,“錢袋子”慢慢鼓起來,生活也越來越有底氣。

招收趙玲做工的是村民李賀開辦的傢俱廠。“廠裡現在有30多名工人,大都是仝李村民,主要生產實木兒童床,在網上銷售。”李賀告訴記者,在鎮村幹部全力支持下,他的網店生意越來越紅火,“僅剛過去的‘雙十一’當天,網店就賣出一千多單。”

“仝李有加工廠20多家、網店上百家。”陳祥彬告訴記者,搶灘“互聯網+”,借勢宿城區集群發展傢俱產業,仝李村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已成功獲評中國“淘寶村”,走出一條“電商扶貧”之路,贏得了百姓“點贊”。

與農村電子商務相比,仝李村高效農業發展也不遜色,現已流轉土地1200多畝,規模種植優質商品糧和果蔬,既提高了土地效益,又將勞動力從土地上釋放出來。“我們與村裡有協議,村裡給我們做好服務,我們最大限度吸納當地群眾尤其是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就業。”種植大戶楊維建說。

“流轉土地,適當收取服務費,也增加了村集體收入。”王官集鎮黨委書記熊廣賢說,王官集鎮始終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精準施策,與幫扶困難群眾精準脫貧同步,重點支持仝李村統籌利用幫扶資金建設標準化廠房、建設高炮廣告牌以及深入開展公共空間治理等,推動村集體收入由2017年的7萬餘元,增加到2019年的30萬元,摘掉“窮帽子”。

增收的錢全部用在村莊發展上,近年來,仝李村堅持規劃引領,不斷加大投入,持續完善基礎配套,先後建成了寬敞明亮的便民服務中心、設施齊全的村民廣場、功能完善的休閒驛站……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鎮村幹群正肩並肩、齊發力,推動仝李由“破爛村”向社會主義新農村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