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宿迁精准脱贫路上的奋进故事”

宿迁网讯 (记者 高云龙 高媛媛 通讯员 焦尉) “如今,出门就是水泥路,还新建了村民广场,有什么事到便民服务中心就能办,我们感到很幸福!”11月16日,宿城区王官集镇仝李村村民仝德富感慨地说,就在前几年,仝李村还很“破”,没几条水泥路,连便民服务中心都漏雨,还有29户人家从事废旧塑料回收加工生意。

仝李村位于王官集镇区东南5公里处,共949户4300人,有耕地4500余亩。“地虽不多,但也放不下。”仝德富告诉记者,尽管种不出“花”来,大家仍然不敢、也不会“换个样活”,日子越过越穷,越穷越没精气神。

“仝李不甘心穷下去,我们到处学经验,借力上级帮扶,结合村情民意,鼓励发展电商,推进土地流转,开展公共空间治理,全力以赴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加百姓收入。”仝李村党支部书记陈祥彬说,因村弱民穷,2016年,仝李村戴上省定经济薄弱村“帽子”,仝李人再也坐不住了。

坐不住,怎么办?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后,仝李村首先强势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原来,有人在家搞废旧塑料回收、分拣、加工、销售,钱没赚到,还把村庄糟蹋得乌七八糟,垃圾遍地。”村民袁军回忆,完成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村庄面貌为之一新、村民精神为之一振。

值得一提的是,仝李村在坚决清理取缔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作坊的同时,还千方百计实施村庄环境治理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村里不仅为每家配了垃圾桶,还为每组配了保洁员,更鼓励家家户户把门前空地围成小菜园,好看又实用!”袁军说。

也就在这几年,仝李村还累计硬化或拓宽村庄道路30余公里,让村民出行方便起来,也坚定了大家脱贫的信心。“仝李到王官集,主要走王仝路,就是这条路,之前只有4米宽,也没安路灯,晚上黑乎乎的,根本不敢走。现在路宽了、平了、亮了,从外面回来再晚都不用担心了。”说起仝李村的变化,村民宋书兰滔滔不绝。

仝李村改变的不仅是村庄环境“面子”,还有村民生活“里子”。“我原来在家种地,累死累活一年,一亩地也就收入几百块。后来,镇村干部动员我把地租出去,一亩地一年的租金就有850元;到加工厂做工,我每天还能再赚八九十元。”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赵玲说,“钱袋子”慢慢鼓起来,生活也越来越有底气。

招收赵玲做工的是村民李贺开办的家具厂。“厂里现在有30多名工人,大都是仝李村民,主要生产实木儿童床,在网上销售。”李贺告诉记者,在镇村干部全力支持下,他的网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仅刚过去的‘双十一’当天,网店就卖出一千多单。”

“仝李有加工厂20多家、网店上百家。”陈祥彬告诉记者,抢滩“互联网+”,借势宿城区集群发展家具产业,仝李村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已成功获评中国“淘宝村”,走出一条“电商扶贫”之路,赢得了百姓“点赞”。

与农村电子商务相比,仝李村高效农业发展也不逊色,现已流转土地1200多亩,规模种植优质商品粮和果蔬,既提高了土地效益,又将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我们与村里有协议,村里给我们做好服务,我们最大限度吸纳当地群众尤其是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就业。”种植大户杨维建说。

“流转土地,适当收取服务费,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王官集镇党委书记熊广贤说,王官集镇始终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精准施策,与帮扶困难群众精准脱贫同步,重点支持仝李村统筹利用帮扶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设高炮广告牌以及深入开展公共空间治理等,推动村集体收入由2017年的7万余元,增加到2019年的30万元,摘掉“穷帽子”。

增收的钱全部用在村庄发展上,近年来,仝李村坚持规划引领,不断加大投入,持续完善基础配套,先后建成了宽敞明亮的便民服务中心、设施齐全的村民广场、功能完善的休闲驿站……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镇村干群正肩并肩、齐发力,推动仝李由“破烂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蜕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