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巨型“奇石”,重達5350公斤,臨仿製“古畫”變得價值連城


說起“奇石”,相信不少朋友會提到“翡翠白菜”或是“東坡肉”。不得不說,它們屬於奇石界的重要代表,名聲享譽海內外。然而,由於某種原因,這兩塊“奇石”普通人比較難見到。今天我們要說的“奇石”,同樣是一塊無價之寶,而且是一塊普通人可見的“奇石”,塊頭巨大無比。

話說,這塊巨型“奇石”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做“大禹治水圖玉山”。聽到這個名字,相信99%的朋友都是極為陌生的。事實上,這塊“奇石”背後有著許多傳奇,可以聽我細細說來。這塊“奇石”是一塊超大個的青玉,取自新疆和田密勒塔山,而它的第一任主人卻遠在北京。

新疆和田密勒塔山,距離北京城近4000公里。如此遙遠的距離,運輸一塊巨型玉石談何容易,更何況是200多年前的交通狀況。據資料記載,當初花費了三年時間,才將這塊玉石運到了北京城。運送過程中究竟花費了多少銀兩,暫無記錄。但是,不難猜測,肯定是天價級別,普通人自然無法承受。


當然,“奇石”的主人不是普通人,他正是大清乾隆帝。對於這樣的巨型“奇石”,乾隆帝似乎頗為偏愛。頤和園的“敗家石”,也是乾隆帝執意破門而入拉進去的。至於來自新疆的這塊“奇石”,並非運到北京就完事了。對於它,其主人乾隆帝還有著進一步的規劃,那就是將其變成後世赫赫有名的“大禹治水圖玉山”。

先有《大禹治水圖》,後有“大禹治水圖玉山”。《大禹治水圖》是大清內府珍藏的宋人古畫。乾隆帝十分喜歡這幅畫,於是以此畫卷為稿本,命宮內的畫師在這塊巨型青玉上臨畫。最終目的則是將《大禹治水圖》“搬到”這塊青玉上面。無論是從書畫界來說,還是從石雕界來講,這無疑都是一次壯舉,必然會名留青史。

這樣的“壯舉”,自然只能由乾隆這樣極具身份和財富的人完成。在前期工序完成之後,乾隆又命人將“奇石”從北京運到了揚州。1000多公里的路程,5000多公斤的“奇石”,依然是大費周章。最終,“奇石”在揚州由當地工匠雕琢而成,成就了“立體”的《大禹治水圖》,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大禹治水圖玉山”,耗時達十年之久。


慶幸的是,乾隆帝是一位長壽之人,否則就無法在有生之年看到“大禹治水圖玉山”。“大禹治水圖玉山”是一件玉石,同時也是一件雕塑。雕塑的內容正是廣為流傳的大禹治水的故事,玉石上雕刻有山峰、瀑布、小溪以及眾多人物。尤其是上面的人物,惟妙惟肖,極其生動,極其寫實的記錄了古人治水的一舉一動。

整個“大禹治水”玉山高度是2.24米,寬0.96米,底座高度則是0.6米,重量達到了5350公斤,是“奇石”界的瑰寶,價值連城。它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只要有時間,普通人都可以去看看。站在“大禹治水圖玉山”前,靜下心來欣賞,彷彿能夠聽到人物的吶喊聲、錘子的敲擊聲。或許,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