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人物綽號趣談:宋江的綽號為什麼叫“呼保義”?

《水滸傳》人物綽號趣談:宋江的綽號為什麼叫“呼保義”?

《水滸傳》中的宋江有兩個綽號,一個叫“及時雨”,一個叫“呼保義”。“及時雨”的意思很好理解,作者在十八回介紹宋江時說:“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金如土!人向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作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危。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作‘及時雨’;卻把他比作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而“呼保義”是什麼意思,書中沒有交代。多數讀者也感到費解。

《宋史》卷一六九《職官志》記載:“政和二年,易武階官以新名,以舊官右班殿直為保義郎。”涵芬樓本《說郛》卷三四《趨朝事類》官品說明,保義郎為武職中最低一級。據此可以知道“保義”是宋代武官官名。那麼身為鄆城縣押司的宋江為什麼叫“保義”呢?

龔明之《中吳紀聞》卷六“朱氏盛衰”條記載朱勔死後,人們以謔詞嘲諷其原先仗勢發達的僕人:“疊假山,得保義,幞頭上帶著百般材氣。做模樣偏得人憎,又識甚條制。今日伏惟安置。”又云:“做園子,得數載,栽培得那花木就中堪愛。時將介保義酬勞,反做了今日殃害。”與宋江大約同時的一位學者曾慥在《高齋漫錄》一書中說:“近年貴人僕隸,以僕射、司徒為卑小,則稱保義,又或稱大夫也。”可見到了南北宋之交的時候,官爵已濫。保義郎一職,盡人可得,已經到了與“貴人僕隸”相提並論的程度。所以宋代莊季裕《雞肋編》記載宋徽宗與蔡攸等微服出遊,被市中估人稱為“保義”。另外,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記有“寇保義卦肆”。洪邁《夷堅志》載有“田保義”、“張保義”、“馬保義”。《西湖老人繁勝錄》記瓦市影戲有“尚保義”。《夢梁錄》卷二十記小說講經史有“王保義”。周密《武林舊事》卷四載有教坊樂部雜劇“保義郎王喜”,卷六諸色藝人有“徐保義”、“汪保義”。可見“保義”這個稱呼在當時使用之濫。

從民間流傳,到《水滸傳》的作者給宋江按上“呼保義”這個綽號,顯然與塑造這個人物的性格有關。龔聖與《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宋江讚詞說:“不假稱王,而呼保義。豈若狂卓,專犯忌諱?”這幾句話乍看起來語意模糊,但如果瞭解了兩宋間“保義”這一稱呼使用之濫,便不難明白,“呼保義”的“呼”是自呼的簡詞。宋江自呼“保義”,實際是說宋江十分自謙,把自己說成是奴僕之流,而不像有些農民起義領袖那樣,動輒就稱王。況且“保義”還有保護趙家社稷的忠義之意。這與“狂卓”形成鮮明對比。“狂卓”是指山東農民起義領袖卓老大,綽號“卓真龍”,這當然犯了“忌諱”。從中可以看出從民間到作者在這一稱呼上的愛憎觀念。正因為如此,趙宋王朝對農民起義和綠林盜賊進行招安也往往授予 “保義郎”的名號。《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零四:“海賊鄭慶、鄭廣並補保義郎。”《水滸傳》第九十回寫宋江徵遼功成後,“加宋江為保義郎”,這雖然與其綽號吻合了,但已經去掉了其中自謙的成分,而變成了朝庭對忠義之士的肯定。(轉自太原日報)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