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英紅:遠離那些販賣焦慮的人

說實話,我偏愛安靜而有力量的人。

智者寡言,靜水流深。我一直相信,安靜的人通常擁有更多的故事和智慧。

所以,今天想說一個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講比較冷門的人——惠英紅。

惠英紅1960年出生於香港一個貧困家庭,家裡兄弟姐妹八人,除了一個姐姐殘疾,年長的都被賣掉,其中包括同為演員的哥哥惠天賜。

惠英紅3歲起跟著媽媽沿街乞討。最差的日子,全家露宿街頭,排隊去領飯店老闆送來的剩飯剩菜。

為了更好的生活,媽媽帶著惠英紅到人多的紅燈區兜售口香糖。邊乞討邊賣口香糖,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十年。

這十年,陪伴惠英紅的,是賭徒、陪酒女、水兵和無盡的毆打。是的,在紅燈區,酗酒者和底層混混很多,生活不如意下,年幼的惠英紅是他們最好的出氣筒。

為了逃離這種惡劣的環境,也為了更好的收入,她選擇去做舞女。

毫無基礎,她就邊學邊跳,即使高燒也絕不休息,因為,她是全家的頂樑柱。

14歲時,她幸運遇到導演張徹跟她說了一句話,“舞女只能做一時,演員能做一輩子。”

面對幼小的弟弟妹妹和重病的父親,她忍痛放棄月薪1500的舞女工作,去做500一個月的打戲演員。

惠英紅:遠離那些販賣焦慮的人

做打女很辛苦,容易受傷,她卻來者不拒,每次機會都格外珍惜;腹部沒有防護措施,被男演員連打幾十拳,沒關係,開工;盲腸炎手術拆線後第八天還沒恢復好,沒關係,開工;拍攝《八寶奇兵》有一個鏡頭要從16樓跳下,香港沒有一個替身願意做,沒關係,我自己來!

惠英紅:遠離那些販賣焦慮的人

八年的打戲生涯,帶著累累傷痕,1982年,她獲得了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可惜市場從來風雲變幻,在90年代末期,打戲逐漸沒落,惠英紅不得不面臨名氣和收入的驟降,還有從主角淪為配角的尷尬。

怎麼會這樣?突然什麼都沒有了?她躺在床上,面對著天花板,無數次問自己,她真的無法接受,無法接受......

從高峰突然墜入谷底,從萬眾矚目到一無所有,我非常理解這種感受,抑鬱,自殺,只有這樣才能了結自己的痛苦!

她毫不猶豫吞下30顆安眠藥,就讓這悲慘的一生隨風而去吧!

不,這樣一個從3歲開始就一直努力為家人打拼,從來沒有片刻休息的女子不應該是這樣的宿命!

冥冥之中,家人及時趕到,把惠英紅從死神手裡拉了回來。

死而復生,看著自己最愛的家人,她突然明白了,活著才是英雄。

她不再計較戲份,不再計較電影還是電視,不再計較正派還是反派。再小的角色再少的戲份,她都用心去演,每一次的表演,對她來說都是脫胎換骨。《傾世皇妃》裡的杜飛虹、《巾幗梟雄》裡的劉芳……,每一個角色都讓人印象深刻。

2010年,50歲的惠英紅憑藉《心魔》再度獲得金像獎影后。

惠英紅:遠離那些販賣焦慮的人

這一刻,離上一次獲獎已經整整28年。為了再次證明自己,惠英紅用了整整28年,那一刻,她泣不成聲。

接下來的日子,每一年,她都至少收穫一座代表實力的獎盃,有時候是女主,有時候是女配。

與其他明星清一色的女主或是女配不同,惠英紅似乎完全不在乎自己是主角,還是配角,她只專注於自己,做好自己演員的本分。

她相信,你的好,世界終究看得見。

在《我就是演員》節目上,惠英紅曾經教導過李晟(曾經飾演過《新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不要太在意戲份、臺詞,努力做好自己,配合好對手,要相信劇本。

我覺得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對李晟,更適用於演藝圈裡所有急功近利的年輕一代,更適用於社會上所有焦慮浮躁的我們。

什麼房子、車子,什麼年薪百萬,什麼A輪融資幾千萬.....

成功似乎已經成了人生的唯一標杆,於是乎,明爭暗鬥,投機取巧,頻繁跳槽,大家都想一步登天。

然而,真正的登峰造極,都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在他們閃亮登場前的無數個日日夜夜,你只看到他們遠離喧囂,踏踏實實,攻克難題的背影。

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工匠精神”,背後折射的,是心定,是專注,是持續的積累。

心定,專注,持續的積累,這應該是我們常態化的生活,而不是為了成功刻意剋制自己的結果。

成功應該是生活的副產品,而不能成為生活的目標,因為欲速必不達

專注於當下,享受當下,才是生活的真諦。

我們要注意,遠離那些販賣焦慮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