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一穴搞定頭痛,這個靠譜!

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中,強調

可見他對“奇經八脈”的重視。八脈裡有八個代表性的穴位:

公孫衝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

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銳眥外關逢;

後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

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

今天重點說一下大家不常用的<strong>

【每日一穴】一穴搞定頭痛,這個靠譜!

足,指穴在足部。臨,居高臨下的意思。泣,就是淚。該穴名意指膽經的水溼風氣從上向下在此化雨冷降。氣血的運行變化如淚滴從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臨泣。

體內的小柴胡顆粒

在漢代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一書中,有一味非常神奇的方劑,叫小柴胡湯。

這個方子可以解表散熱、疏肝和胃,有治療胸脅苦滿、食慾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乾目眩之功。其實我們的身體中也有一味類似於小柴胡湯功效的大藥,就是足臨泣穴。

道家認為少陽膽經之氣是人的原始祖氣,主升發。陽氣升發不足,人體的氣血就不能正常地供應全身,從而引發很多疾病。

臨泣穴是膽經上的主穴之一,連通帶脈,也是一個調一穴而梳理兩經脈的妙穴。帶脈是沿人體肚臍一圈,像是人體正中繫了一條玉帶,能約束縱行之脈,增強經脈之間氣血運行的聯繫,是關乎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條保健經脈。

足臨泣穴不僅有治病的效果,還有診斷的功能。平時點按足臨泣穴,如果感覺疼痛,就要注意一下膽囊是否有息肉或者炎症。

最常見的是清晨起床後口苦咽乾,這是典型的少陽病,體內有熱,可以在臨睡前點按此穴,瀉肝膽之氣以降逆。如果有氣喘的人,這個穴位還有定喘的功效。在臨床上使用小柴胡顆粒配合點按足臨泣穴,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醫療效果。

足臨泣一穴具有通達陰陽,調和氣機,升清降濁,清頭開竅之功效,點按此穴可使經脈氣血得以通暢,頭痛得以平復,對病程較短者,往往有立竿見影之效。尤以偏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感冒頭痛療效更為顯著。

<strong>點揉足臨泣穴,手法由輕到重,以痠痛較明顯的位置最佳,每側按揉兩分鐘左右,也可以兩側同時進行,按至頭痛明顯減輕乃至消失。後用推拿常規手法治療頭部,重點按揉風池、太陽、頭維、百會等穴。或根據症狀辨證加減手法,鞏固療效。

例1:李某,女, 46歲,幹部,2009年4月25日就診。主訴因昨日與別人生氣,夜間休息不好,早起出現頭疼,精神萎靡,遂用上法治療,點按一側足臨泣2分鐘,頭疼減輕,點按另一側足臨泣後頭疼基本消失,然後又配合相應的推拿手法治療後頭痛完全消失,電話隨訪未再發作。

例2:劉某,女, 48歲,企業經理,已婚,2009年7月18日就診,主訴:患偏頭痛已4年餘,反覆發作,遇勞或情志不暢時發作頻繁、頭痛以左側顳部為甚,伴失眠、納差、常期服用安定、地吧唑、谷維素等西藥,效果不顯。西醫診斷為血管神經性頭痛。經採用上法治療一次立即見效, 次後頭痛明顯減輕,為鞏固療效,每隔兩日治療一次,共30次,隨訪一年未再復發。

①它為足少陽膽經穴位。足少陽膽起於目外次眥的瞳子髎,在頭面部分佈較廣泛。

②本穴為足少陽膽經五輸穴之輸穴,為其經絡之氣上下,出入之所,主病體重節疼。

③本穴為八脈交會穴之一,八脈交會穴曰:“頭風痛腫項連腮,眼腫赤痛頭旋,……臨泣針時有驗。”

在治療偏頭痛中,足臨泣常和外關穴搭配,點揉或施灸,效果都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