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劇梅花獎,榮獲“五小程旦”稱號的李佩紅

李佩紅基本功紮實,戲路寬廣,文武兼能,扮相凝重大方,飾演巾幗英雄,頗有大將風度,為常人所不及。她的演唱特點是在嚴格規範的程派韻味中,充分體現人物的內心情景,既有程派含蓄低迴、幽咽委婉、深沉跌宕的情韻,又不單純追求音色的形似,而是以情帶腔、以腔抒情,力求從探索人物的性格、心理、情緒的深層底蘊上,來體現程派演唱藝術的精髓。因此,原工刀馬、花衫的李佩泓,是一位文武兼備、不可多得的好演員。

中國戲劇梅花獎,榮獲“五小程旦”稱號的李佩紅

藝術經歷

中國戲劇梅花獎,榮獲“五小程旦”稱號的李佩紅

李佩紅,生於1964年,1981年畢業於天津戲曲學校,工刀馬、花衫,1984年進入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先後求教於劉秀榮、馬祥麟、李金鴻、冀韻蘭、閻世善、崔榮英、陶漢祥、朱寶義、吳祥珍等名家,1988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關肅霜為師,是一位優秀的青年刀馬旦演員。李佩紅長久以來酷愛程(硯秋)派藝術,1992年受程派名家王吟秋老師親授,主演了程派名劇《六月雪》,一舉成功。1995年正式拜王吟秋為師,立雪程門。在老師的悉心指教、嚴格訓練下,加之她刻苦勤奮、潛心鑽研、虛心求教,使其對程派名作《鎖麟囊》、《朱痕記》、《六月雪》、《武家坡》等劇的藝術真諦,均能領悟、掌握,2008年又拜李世濟為師。她還曾就讀於第二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2017年擔任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院長。

中國戲劇梅花獎,榮獲“五小程旦”稱號的李佩紅

獲獎情況

她所獲的獎項有:1984年以《劉金定》獲天津市新劇目會演優秀表演獎;1988年以《鳳吉公主》獲全國京劇新劇目會演優秀青年表演獎;1991年獲全國京劇中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獲最佳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

中國戲劇梅花獎,榮獲“五小程旦”稱號的李佩紅

1999年,《戲劇電影報·梨園週刊》主辦“評說五小程旦”活動。李海燕、張火丁、遲小秋、李佩紅、劉桂娟榮獲“五小程旦”稱號。

代表劇目

李佩紅的擅演劇目有:《竹林計》、《鳳吉公主》、《鐵弓緣》、《盜庫銀》、《六月雪》、《鎖麟囊》、《春閨夢》、《紅鬃烈馬》、《朱痕記》、《荒山淚》、《三孃教子》、 《劉金定》、《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扈家莊》、《小上墳》、《思凡》、《昭君出塞》、《坐樓殺惜》、《金山寺》、《棋盤會》、《活捉》、《青風嶺》等。

人物故事

藝驚申城

中國戲劇梅花獎,榮獲“五小程旦”稱號的李佩紅

2002年10月5日晚《鎖麟囊》一劇,李佩紅出色的唱唸,貼合人物命運發展軌跡的不同扮相,表演上將分寸感和技藝展示合理配合的功力等方面都給觀眾留下難以磨滅的美好印象。“朱樓”、“大團圓”幾場中的演唱、水袖功夫展示出了她在程派藝術方面日益成熟、老到的本事。10月6日下午的悲劇《荒山淚》也是李佩紅得程派名家王吟秋手把手親授的戲,表演這樣高潮不多而重在舞臺上下內心溝通的戲,更容易使演員有吃力不討好之感。李佩紅在劇中的發揮則是不斷令觀眾眼前一亮,即便一個小小的叫板起唱唸白或者一個不起眼的身段,也會引來觀眾十分熱烈的掌聲。至於劇中的幾段著名唱段,更是博得行家和觀眾的盛讚。上海名醜孫正陽(在《智取威虎山》中飾演過欒平)的加盟助演,也令李佩紅的戲增色不少。

程硯秋之子程永江、上海越劇名家袁雪芬等觀看演出後,對李佩紅在程派劇目方面所下深功和多年來的不斷提高給予了充分肯定。

中國戲劇梅花獎,榮獲“五小程旦”稱號的李佩紅

藝多不壓身

2008年2月23日14:00,程派著名演員,五小程旦之一的李佩紅女士將於天津中華劇院演出程派名劇《文姬歸漢》,並於戲後舉行隆重的拜師儀式,拜在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門下,譜寫梨園佳話。

此前,李佩紅是程派名家王吟秋先生的徒弟,後又拜李世濟先生為師。對此,李佩紅解釋說:“許多前輩名家都曾向多位老師求藝,重視吸收多方面的藝術營養,程派藝術博大精深,我以前和王先生學習了很多程派藝術,但是藝多不壓身,這次拜師也是為了豐富我的藝術特點,更好地傳承程派藝術。我一定要認真學習李世濟老師以聲傳情、聲情並茂、富有強烈感染力的演唱藝術,提高自己塑造人物的能力和表演水平,以求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不辜負老師和廣大觀眾的期望。”

中國戲劇梅花獎,榮獲“五小程旦”稱號的李佩紅

作為一位允文允武的程派著名青衣,李佩紅不僅是中國戲曲學院第二屆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的研究生,還曾榮獲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金獎和中國戲劇“梅花獎”等重要獎項。原本可以自己帶徒的她,卻在藝術生涯的關鍵時候選擇了拜師繼續學藝。她說:“現在我深刻地體會到,京劇藝術真的是博大精深,一個演員必須用一生的時間去不斷學習。也有朋友勸我,希望我休息一下,但是學無止境,我必須繼承老師們對京劇事業的執著,才能奉獻出最好的藝術。作為戲曲演員,我們站在前輩藝術家的肩膀上,理應看得更遠,對演傳統戲思考得更深:怎樣演才能讓老戲不老,怎樣通過再雕琢讓老戲重新煥發出經典藝術的光芒,怎樣用以情帶腔、以腔抒情的程派演唱藝術來吸引當今的觀眾……”

啃下“硬骨頭”

《文姬歸漢》是程硯秋先生鼎盛時期量身定做的一出唱功戲。該劇難度很高,光連唱10多分鐘的唱段就有6大段,是極為吃功夫的大文戲,歷來是程派戲中的一塊硬骨頭。當年程硯秋先生一年只唱一場《文姬歸漢》,而每唱此戲票價必加一倍,足見這出戏的難度之大。加上程先生版本中繁複的揮鞭等身段,要求表演者能唱能表,致使這塊硬骨頭20餘年沒有人啃,舞臺難覓全本《文姬歸漢》的蹤影。

這次復排,李佩紅有幸得到了82歲高齡的程派藝術家熊承旭老先生整整3年的悉心指導。新版《文姬歸漢》選用了汪珍琦改編的劇本,吸收了唐在炘創作的音樂,完整保留了程先生當年的表演風格和唱腔精華,還復排了當年程先生“整歸鞭”一折,不坐車,而是用馬鞭的表演形式,來突出才女蔡文姬歸途思子心切。

早年工刀馬旦的李佩紅後師承王吟秋,這位程派大青衣透露,演出《文姬歸漢》後,她還計劃把《鎖麟囊》《春閨夢》《三孃教子》《玉堂春》等12出程派名劇整理出來,去全國巡演。她說:“作為戲曲演員,我們站在前輩藝術家的肩膀上,理應看得更遠,對演傳統戲思考得更深:怎樣演才能讓老戲不老,怎樣通過再雕琢讓老戲重新煥發出經典藝術的光芒,怎樣用以情帶腔、以腔抒情的程派演唱藝術來吸引當今的觀眾……”她介紹,在14日演唱的《賀后罵殿》中,她將突破以往程派青衣、言派老生合作的固有模式,與上海優秀楊派老生李軍一起,進行一次新的演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