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的大糖蜜災難是什麼?給後世留下了哪些教訓?

HonE一個人


甜蜜的味道是什麼樣的?相信1919年的波士頓人都感受到了這一種味道。這還真是應了那一句歌詞“空氣中都瀰漫著浪漫氣息。”



只是這樣的“浪漫”的背後卻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隨著一聲巨響,一陣海嘯一般的浪潮向城市湧來,只是這一次的海嘯並不是水,而是糖蜜,這一次的海嘯足有八米多高,沿路衝破了數不清的房屋,連同著公路也是被衝的七零八碎。火車也是被衝出了軌道。


這一場災難,造成的不僅僅是建設上的損傷,人員傷亡也是比較驚人,這一次的海嘯造成了21人遇難,150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他們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批死在了糖罐中的人。

這一次的事故是由於一個儲存罐,在其中存儲了大量的糖漿,而且為了商業利益,他們甚至還越存越多,但是波士頓的冬天十分的寒冷,甚至經常都處於零度以下,但是有一天突然豔陽高照,溫度上升到了4度,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溫暖給他們造成了這一次災難。


是阿維啊


安全生產!安全生產!這場災難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一:當時有個少女,死的特別慘。

商業街服飾店的門前,少女們正忙著出售貨物。那時也不知道怎麼的,一聲巨響,大家就像是被法術定住了一般,像一個個琥珀人,呼吸都十分困難。大家慌了,因為我是老闆,很快就反映過來,趕緊把口鼻挖出來!

這時幾個反應快的,意識到是隔壁制酒廠的蜜糖罐炸了,迅速清理乾淨自己的腦袋後,就開始幫助身邊的人清理。可畢竟爆炸太突然了,其中一個員工直接被蜜糖壓倒在地上,呼吸器官裡面都是蜜糖,挖出來的時候,已經斷氣了。

二、返回真實現場

波士頓是美國最古老、最有文化的城市之一,當年引起美國獨立戰爭的地方就是這。但1919年,剛剛結束一戰的美國,因為忙於軍工生產,根本無暇顧及這些陳舊設備的維護和更新,生產技術更是遲遲沒有迭代。

在這樣的背景下,1月15日的下午,波士頓上方的太陽出奇的暖和,溫度從零下15賭飆升了20度,一個巨大的、有五層樓那麼高的蜜糖儲罐,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爆炸。蜜糖以35英里的速度爆發,像洪水一般迅猛的蜜糖,嚴重損壞了緊靠著的鐵路和高架線路,並沖垮了周邊一條木質建築的商業街。

路面上覆蓋了兩到三英尺厚的蜜糖,到處都是臭味黏糊的蜜糖。這些蜜糖甚至不能輕易被水稀釋,以至於當時還引入了大量海水進行重刷。以至於整個港口都沒染成了褐色。其死者大都是被黏糊糊的蜜糖淹沒,或者被封住咽喉窒息而死。

事故最終導致包括消防員在內的二十一人死亡,和一百五十多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上億美金。而在1919年1月17日,波士頓環球報發表了調查結果。罐體完工後,因為在設計時只考慮到了承載壓力,所以並沒有進行橫向壓力測試。並且在多年前罐體就已經開始有洩漏的情況。最後數日的法院審判,宣佈該酒精公司對此負全責,並支付死者的賠償金。

三:留下具體教訓。

雖然這場災難相對於一戰的損失,算不上什麼,但這在今天足以算得上“特別重大事故”。足以讓全國大小企業學習事故案例,舉一反三,制定相關預案。那我們就來一起回顧一下,有幾條教訓可以吸取。

①制定工程安全標準: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罐體制造時質量不過關,沒有工程建築標準,更沒有官方質檢部門的審核。所以現在各個國家都建立的自己的安監部門,確保企業在生產前,做好安全預防。

②制定危險預案和詳細措施:大家都知道物體會熱脹冷縮,當時波士頓氣溫上升接近20°,是導致爆炸的最直接原因。若是在明確氣溫會上升時,減少罐體內儲存的蜜糖,也許爆炸會遲一協發生。所以強制制定危險預案,有助於減少事故的發生。

③制定巡檢維護措施:在後來的波士頓先驅報中,有一條是“罐體已經存在洩漏數年”。這表明企業長時間沒有維護維保人員,所以制定維護措施,及時維修維護,能夠延長罐體的使用壽命。

當然了,一戰之後的美國,可能並沒有那麼多國力來落實這些舉措。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和平,珍惜現在的幸福和安全感,真的來之不易。


粗腿阿立


災難經過:

1919年,美國朗姆酒廠在波士頓修建了一座直徑25米,高15米的大型儲存罐,這座罐能容納了14,000噸的蜜糖。

在爆炸前一天,波士頓的氣溫只有零下15度,爆炸的當天,波士頓的溫度上升到了零上5度。

由於溫差太大,導致糖蜜罐中的大量糖蜜會自發發酵形成乙醇,其中包括副產物二氧化碳的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不斷膨脹,而儲存罐的體積有限,當達到極限後氣體撐破糖蜜罐發生爆裂,裡面的糖蜜也隨之湧了出來。

爆炸發生後,這些濃稠液體以時速50多公里的速度向四外流動,沖毀任何阻擋它們的物體,並將路過區域整個淹沒在“糖海”之中,造成二十一人死亡,一百五十人受傷。

事故發生後,美國政府動用了大批科技人員前往波士頓救災,主要急救當時糖分汙染海水的問題,此次“治糖攻堅戰”總共持續三個月,耗資三百多萬美元。

這是一次嚴重的安全生產事故。

經驗教訓:

海恩法則說,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

因此只有防患於未然,才能儘可能減少安全事故發生。

1.企業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堅決樹立“先安全、再發展”的理念,堅決杜絕僥倖心理和麻痺思想,切實將安全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和高壓線。

2.要加強企業自查和專家排查,全面梳理存在的危險源,確保隱患問題排查整改到位。

3.要用科技保安全、用信息保安全,積極採用科技含量高、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不斷提升安全生產能力。

4.政府部門要嚴格落實監管責任,加強業務指導,強化監管力量,密切配合協作,形成工作合力,統籌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確保責任全覆蓋、監管無縫隙。

5.要高度重視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細化各項措施,加強應急演練,確保在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後,能及時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把人員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


一心話史


14000噸的蜜糖在大街上面飛奔,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場景呢?14000噸的糖漿,由於爆炸從工廠的儲存罐裡面洩露出來,然後流通到大街之上,這14000噸的糖漿並不是水,她好像琥珀一樣和在所有的行人的臉上,身上,然後把地鐵下水道全部給沖垮,接著整個大街上面人就好像年在糖水裡面的蚊子一樣起,都起不來,最後這一場災難,造成了多人人直接死亡。

這不是說哪一場災難片裡面,人們幻想出來的一場災難,這是現實發生的。1919年1月5號,在美國發生了一次這樣的甜蜜災難。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工業化生產的國家,所以在1919年,美國建立了多個製糖廠,這其中在波士頓的美國製糖廠,擁有14000噸左右的美國的製造的糖漿,本來這一批要用於加工的糖將在當天發生了爆炸糖漿順著街道,衝入到工廠,衝到四周的民居,市民們就看到高達八米的糖漿的海嘯,像他們鋪天蓋地的捲過來,有的人是被裹上了糖漿,最後窒息而死,有的人是被燙死,還有的人因為吸收了過量的糖漿,身體落下了永久性的疾病。

為了清理這些糖漿,當地政府再加上工廠,花了五年的時間,共花費了300萬美元,才把這些糖漿清理乾淨,並且根據這件事情進行立案調查,查明這件事情究竟是如何爆發的。工廠方面給的理由說是有人蓄意爆破,而政府給出的理由則是工廠方面維修不當,最後根據科學家調查,再加上後期的理論研究,發現,導致這一次災難性事故的是氣溫,由於當天的氣溫從之前的零下15度一下子提升到了零上五度,20度的氣溫溫差使得在儲藏室之中的糖漿發生急速的膨脹,最終破壞了儲藏室的結構,然後糖漿順著破壞的裂縫衝了出來,最終沖垮了整個儲藏室。

人類歷史就是這樣,並不是說發生一場災難是一件好事,而是發生災難以後,人們應該怎麼去處理事,任憑這場災難發生了以後,接著還會有發生的可能性嗎?絕不。

每一場災難發生以後,人們根據這一場災難發生的原因以及發生的過程,分析如何預防這種災難的發生,將這種災難發生的根源扼殺在骨子裡,這樣的話,對於每一個工程來講,每一個行業來講都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因為他們今後不需要再承受這種無緣無故的災難,承受無緣無故的損失。


漩渦鳴人yy


1919年1月15日,波士頓一個叫做安東尼的男孩,帶著自己的妹妹快快樂樂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媽媽說給自己準備了神秘的禮物,安東尼滿心歡喜,充滿期待,他拉著妹妹的手,一蹦一跳地往家裡跑去。

安東尼絲毫未察覺即將到來的危險。眼看就要回到家裡,安東尼聽見了媽媽的聲音。

這時候,只聽轟的一聲,天空一聲巨響,就像是火車貼著身體呼嘯而過發出的聲音一樣。緊接著,三米多高的滔天巨浪席捲而來,巨浪冒著熱氣,呼哧呼哧地,就像一隻喘著粗氣的褐色的哥斯拉。

安東尼發現了近在咫尺的巨浪,明顯感受到了滾滾的熱氣,他剛想大喊救命,然而,一切來的太快,他剛剛張開嘴,身體就被巨浪吞噬,嗓子被窒息的糊狀物粘住了,再也發不出任何聲音。

安東尼昏迷過去了。

一小時後,安東尼恍惚聽見耳邊有微弱的聲音在迴盪,“安東尼,快醒醒!”那是媽媽的呼喊,終於他慢慢地睜開了雙眼,看見淚流滿面熟悉的臉,安東尼終於從死神手裡撿回了一條命。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這份幸運。

這次甜蜜海嘯,造成二十一人死亡,一百五十人受傷。

這個甜蜜“海嘯”到底是什麼呢?你肯定不會想到,是糖漿,沒錯,就是我們常吃的甜的發膩的糖漿。

糖漿怎麼會引發“海嘯”呢?當然,少量的糖漿肯定沒事,假如高十五米,寬三十米的糖蜜罐突然爆炸了,那麼“海嘯”就形成了。

這個糖蜜罐是美國純淨蒸餾公司,位於波士頓住宅區的一個儲存罐,裡面裝的是糖漿,之所以儲存這麼多的糖漿,是因為這些糖漿可以用來生產工業乙醇,而這些工業乙醇是生產無煙火藥的必備材料。

要知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純淨蒸餾公司依靠大量生產工業乙醇,售賣給參戰各方,大發戰爭橫財,然而到了1918年,戰爭結束了,公司囤的這麼多糖漿便無從使用,於是就建造了一個巨大糖罐,用於存儲糖漿。

然而這個糖罐是草草建成的,並沒有經過嚴格的滲漏檢測和安全測試,當糖罐注滿糖漿時,就已出現了裂縫,而且不時有糖漿溢出,甚至有附近的居民,拿著碗過來接滲漏的糖漿。

誰都不會覺得糖漿有危險?誰也不會相信糖罐會爆炸?

1月15日這天,註定會被歷史銘記。1月14日,波士頓氣溫零下十幾度,然而在1月15日這天,氣溫突然升高到了零上4度,溫度的快速上升,導致糖罐內的糖漿迅速發酵,產生巨大的壓強,遠遠超過了糖罐的壓強。

只聽“轟”的一聲,爆炸了!噴湧而出的糖漿形成了巨大的海嘯,破壞力十足!

作家斯蒂芬·普利奧也是倖存者,據他回憶,整條大街都被糖漿覆蓋,到處都冒著氣泡,到處掙扎著被糖漿吞沒的人和動物,大量馬匹像站在粘蠅紙上的蒼蠅一樣死去。越是掙扎,死的越快。

現在,糖蜜儲存罐的位置已經了蘭貢公園,在公園的入口處,立了一塊牌子:

波士頓糖蜜洪水,1919年1月15日,位於商業街529號的糖蜜儲存罐因壓力過大爆炸,21人罹難,40英尺高的糖蜜波浪衝毀了高架鐵路,毀壞了多座建築物,淹沒了周邊的街區。儲存罐的結構缺陷與不尋常的暖冬導致了這起災難。

海恩法則告訴我們,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

我們要引以為戒,別再以生命的代價去驗證這一法則。


用戶85865172513


這是一場甜蜜的災難。甜蜜,因惹禍的是糖漿;災難,因為後果非常嚴重。

1919年1月15日,波士頓一個叫作安東尼的男孩,帶著自己的妹妹快快樂樂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媽媽說給自己準備了神秘的禮物,安東尼滿心歡喜,充滿期待,他拉著妹妹的手,一蹦一跳地往家裡跑去。



安東尼絲毫未察覺即將到來的危險。眼看就要回到家裡,安東尼聽見了媽媽的聲音。

這時候,只聽轟的一聲,天空一聲巨響,就像是火車貼著身體呼嘯而過發出的聲音一樣。緊接著,三米多高的滔天巨浪席捲而來,巨浪冒著熱氣,呼哧呼哧地,就像一隻喘著粗氣的褐色的哥斯拉。



安東尼發現了近在咫尺的巨浪,明顯感受到了滾滾的熱氣,他剛想大喊救命,然而,一切來的太快,他剛剛張開嘴,身體就被巨浪吞噬,嗓子被窒息的糊狀物粘住了,再也發不出任何聲音。

安東尼昏迷過去了。

一小時後,安東尼恍惚聽見耳邊有微弱的聲音在迴盪,“安東尼,快醒醒!”那是媽媽的呼喊,終於他慢慢地睜開了雙眼,看見淚流滿面熟悉的臉,安東尼終於從死神手裡撿回了一條命。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這份幸運。



這次甜蜜海嘯,造成二十一人死亡,一百五十人受傷。

這個甜蜜“海嘯”到底是什麼呢?你肯定不會想到,是糖漿,沒錯,就是我們常吃的甜的發膩的糖漿。

糖漿怎麼會引發“海嘯”呢?當然,少量的糖漿肯定沒事,假如高十五米,寬三十米的糖蜜罐突然爆炸了,那麼“海嘯”就形成了。



這個糖蜜罐是美國純淨蒸餾公司,位於波士頓住宅區的一個儲存罐,裡面裝的是糖漿,之所以儲存這麼多的糖漿,是因為這些糖漿可以用來生產工業乙醇,而這些工業乙醇是生產無煙火藥的必備材料。

要知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純淨蒸餾公司依靠大量生產工業乙醇,售賣給參戰各方,大發戰爭橫財,然而到了1918年,戰爭結束了,公司囤的這麼多糖漿便無從使用,於是就建造了一個巨大糖罐,用於存儲糖漿。

然而這個糖罐是草草建成的,並沒有經過嚴格的滲漏檢測和安全測試,當糖罐注滿糖漿時,就已出現了裂縫,而且不時有糖漿溢出,甚至有附近的居民,拿著碗過來接滲漏的糖漿。

誰都不會覺得糖漿有危險?誰也不會相信糖罐會爆炸?

1月15日這天,註定會被歷史銘記。1月14日,波士頓氣溫零下十幾度,然而在1月15日這天,氣溫突然升高到了零上4度,溫度的快速上升,導致糖罐內的糖漿迅速發酵,產生巨大的壓強,遠遠超過了糖罐的壓強。

只聽“轟”的一聲,爆炸了!噴湧而出的糖漿形成了巨大的海嘯,破壞力十足!



作家斯蒂芬·普利奧也是倖存者,據他回憶,整條大街都被糖漿覆蓋,到處都冒著氣泡,到處掙扎著被糖漿吞沒的人和動物,大量馬匹像站在粘蠅紙上的蒼蠅一樣死去。越是掙扎,死的越快。

現在,糖蜜儲存罐的位置已經了蘭貢公園,在公園的入口處,立了一塊牌子:

波士頓糖蜜洪水,1919年1月15日,位於商業街529號的糖蜜儲存罐因壓力過大爆炸,21人罹難,40英尺高的糖蜜波浪衝毀了高架鐵路,毀壞了多座建築物,淹沒了周邊的街區。儲存罐的結構缺陷與不尋常的暖冬導致了這起災難。

海恩法則告訴我們,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

我們要引以為戒,別再以生命的代價去驗證這一法則。


一半秋色


1919年1月15日下午,美國波士頓東北方向一聲巨響,隨後鋪天蓋地的“海嘯”發生了。

三米高的巨浪,帶著熱氣以時速5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襲擊了街上的行人,61人當場死亡,150人不同程度受傷,巨大的衝力,摧毀了一些車輛和商店,最慘的是一個在下水道清淤的環衛工人,直接悶在了裡面。

液體看似柔弱無骨,發起威來同樣令人震撼,親們腦補一下泥石流造成的災害情景。



當人們從驚慌失措的狀態中醒來時,發現這些黃乎乎帶著熱氣的液體竟然是蜜糖,準確地說是剛出鍋熱乎乎的蜜糖。

這61位當場死亡的人,幾乎是被燙死或者是被粘稠的蜜糖窒息而死的。150個受傷的所幸沒被蜜糖糊住口鼻,只是像個糖人一樣黏住了手腳。

人們這才明白了,原來不是發生了海嘯,而是波士頓城市經歷了一場甜蜜的“洗禮”。

襲擊波士頓城市的蜜糖是從哪裡來的?

當災難過後,波士頓城市一片狼藉,到處是黃乎乎粘稠的液體。城市街道和居民樓裡,人們根本寸步難行。



此時消防員衝鋒在前,他們用水槍稀釋蜜糖並降溫,波士頓的消防中隊全部出動尚且不夠,還從臨近的城市調來了消防隊員。

“糖水”被消防車抽運走,前前後後用了6個小時才把所有的蜜糖運走了,波斯頓城市用了近半年時間才徹底清理乾淨了。

在清理的同時,政府開始調查這些蜜糖來自哪裡?

蜜糖是美國人制造甜食的主要原料,同時也是郎姆酒的主要原料,波士頓是美國最大的郎姆酒生產基地。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解除了禁酒令,美國人喜歡喝郎姆酒,郎姆酒的銷量大增,這就造成了釀造郎姆酒的主要原料——蜜糖的緊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郎姆酒工業公司,在離波士頓不遠的地方上了一條生產線,專門生產蜜糖。

由於當時還不是郎姆酒銷售旺季,生產出來的蜜糖一時用不完,只好儲存起來,等旺季到來再用。蜜糖的貯存問題擺在了面前。

通過董事會的研究,朗姆酒廠決定修建一座直徑25米,高15米的大型儲存罐,這座罐能容納14,000噸的蜜糖。

禍源終於找到了,造成波士頓城市災難的就是這14,000噸熱乎乎的蜜糖。

美國政府直接向朗姆酒廠提出索賠,酒廠總經理直呼冤枉,聲稱蜜糖罐是被壞人爆炸的,屬於不可抗拒的風險,朗姆酒廠不想承擔責任。



為了弄清原因,政府派專家深入調查和研究,最終找到了蜜糖罐爆炸的原因。

原來這是波士頓特殊的氣候環境造成的。在爆炸前一天,波士頓的氣溫只有零下15度,爆炸的當天,城市溫度上升到了零上5度。

上下20度的溫差,使罐內蜜糖的溫度急劇膨脹,最終撐破了罐體,瞬間的壓力產生了“蜜糖”海嘯,波士頓陷入災難之中。

原因找到了,造成的災難必須有人承擔。美國政府對郎姆酒廠下達了100萬美元的罰單,用這些錢來補償那些受損的人們,最悲催的就是61位當場死亡的人,賠多少錢也挽不回生命。



結語:災難是血淋淋的,痛苦是傷心欲絕的,如何避免災難再次發生值得每個人思考。我認為安全無小事,要考慮到每個細節,比如建立儲存罐應該遠離城市,或者建在地下,再就是要科學管理,當發現溫度急劇變化時,及時為罐體降溫也能避免爆炸……


秉燭讀春秋


1919年1月15日中午時分,波士頓的北端,正值陽光明媚,很多當地的百姓在吃完午飯後,都坐在自己的門外,悠閒的曬著太陽,一切都是那樣的平靜和美好。

突然,只聽轟地一聲,天空突然傳來巨響,緊接著,一股七八米高的滔天巨浪席捲而過,當地很多人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就被這股巨浪給瞬間吞噬進去。

這股巨浪共持續了十來分鐘,最終造成21人死亡,150多人受傷,數百座建築物被毀壞,大量的街道被淹沒。

對於當地的百姓來說,這是一次特殊的海嘯。為什麼說它特殊呢?因為這股滔天巨浪並不是來自海上的海嘯,而是來自糖蜜。沒錯,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甜甜的糖蜜。



據文獻記載,在當時波士頓的北端,有一家叫做美國工業酒精的公司,這家公司在當地興建了一座專門用來盛放糖蜜的鋼結構儲存罐。

它的設計高15米,直徑27米,可容納950萬升的液體。 這家公司之所以存儲這麼多糖蜜,是因為這些糖蜜可以用來生產工業乙醇,而這些工業乙醇是生產無煙火藥的必備材料。

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國工業酒精公司依靠大量生產工業乙醇,賣給參戰各國,大發戰爭財。 但等到1918年底戰爭結束後,公司囤集的大量糖蜜暫時無從使用,所以他們便在波士頓的北端建造了這座大型的鋼結構儲存罐,用來存放這些糖蜜。

因為這個儲存罐只是用來暫時存儲這大批的糖蜜,所以它的設計和修建都比較簡陋,沒有經過嚴格的安全測試。



據說,這個儲存罐的罐壁太薄,底部範圍大約在0.8到1.7釐米,根本無法承受950萬升的糖蜜。所以當這個儲存罐被裝滿後,當時就產生了許多裂縫,以至於周圍的百姓都可以通過這些裂縫來收集糖蜜,但公司的人員卻對此熟視無睹。

這樣等到1919年1月15日時,災難終於發生。當時,在這一天的前一天,波士頓的氣溫都在零下十幾度,但在15日這一天,當地的氣溫突然就上升到零下4度,正所謂熱脹冷縮,這快速上升的溫度,讓儲存罐內的糖漿迅速發酵,並由此產生巨大的壓強。

這巨大的壓強很快就將儲存罐原先的裂縫給擴大,最終只聽“轟”的一聲巨響,近900萬升(10886公噸)的糖蜜像海嘯一樣傾瀉而出,將周圍一切都給瞬間吞噬。由此,人們便稱這次災難為“大糖蜜災難”。

事故發生後,波士頓的海港都被染成褐色長達六個月,一位目擊者報告稱,“波士頓人所能感覺到的一切東西,都是帶有粘性的。”甚至,在災難後的幾十年時間裡,該地區居民仍然聲稱,在炎熱的夏天還能聞到了糖蜜的味道。

後來,當地的百姓將美國工業酒精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其賠償損失。隨後這場審判持續了整整五年,共收集了數千名專家證人的意見,產生了2萬頁相互矛盾的證詞。最終,法院裁定美國工業酒精公司向受害者及其家屬支付628,000美元的賠償金,相當於現在的800萬美元,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現如今,這座糖蜜存儲罐的位置已經變成蘭貢公園,在公園的入口處,立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1919年1月15日,位於商業街529號的糖蜜儲存罐因壓力過大爆炸,21人遇難,40英尺高的糖蜜波浪衝毀高架路,毀壞諸多建築物,淹沒了周邊的街區。儲存罐的結構缺陷和不尋常的暖冬導致了這場災難。


我是趙帥鍋


此事發生在公元1919年的1月15號的美國波士頓,那天有一個名字叫安東尼的小夥子帶著妹妹在街上游玩,因為今天是他的生日,而且母親還答應給他送上一份驚喜生日禮物,這使得安東尼十分高興,於是迫不及待的回家找母親討要禮物。

然而意外發生得太突然,正當安東尼牽著妹妹的小手走近家門口之際,突然藍天白雲中響起一聲巨響,轟隆轟隆,頃刻間之間,就猶如引發海嘯一般,只見四米左右高的巨浪撲面而來,期間還冒著滾騰的熱氣,隔著老遠就令人感受到炎熱。此時安東尼立刻從生日的喜悅中跳脫不來,他可不想自己的生日成為忌日,於是就本能的想張嘴喊:“媽媽,救命!”,結果這狂浪來得太快,等不及他出聲就一下把他整個人給吞噬進去了,安東尼只感到被黏糊的異物塞滿喉嚨,導致他一度不能說話也無法呼吸,掙扎沒幾下就暈厥過去了。

該次事件發生的很突然,完全在人們意料之外。小男孩安東尼本以為自己死定了,不料迷迷糊糊之中聽到熟悉聲音在喊自己:“我的寶貝,醒醒,快醒醒”。安東尼微睜開眼,看見哭泣的媽媽,證明自己被拯救回來了。事後,一場又熱又黏糊的“海嘯”總共令21人身亡,另外有150多人有不同程度受傷,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巨浪居然全是糖漿,而死去的人是幾乎全是被糖給甜死憋死的。那麼究竟為什麼會引發這一場糖蜜海嘯呢?

原來真正凶手是一個巨大的蜜糖罐。該糖罐體型差不多有兩棟大廈般高大,其位於波士頓某街道住宅區,是美國一家純淨蒸餾加工產品公司的資產,而大糖罐主要是保存大量糖蜜漿供給生產線。起初周邊的居民瞭解到裡面裝得全是糖漿,非有害物質,所以對其疏於防範,殊不知這些商人則在背地裡利用糖蜜來製作工業性乙醇。

所謂的工業性乙醇實際上是製作無煙的火藥原料,而美國純淨蒸餾加工公司實則是一家用糖衣包裹起來的武器原料製作商,他們專門通過製作大量工業乙醇販賣給其他戰爭國家,從中獲取利潤。特別是在1914年的時候,全球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軍火裝備十分緊張,因此美國純淨蒸餾加工公司就趁機大發橫財。

1918年,由於一戰結束,工業乙醇需求大幅度減少,純淨蒸餾加工公司所儲存的大量糖漿原料就沒有了用途,所以被一直囤積在巨型糖蜜罐裡面。到了第二年,1919年1月份,美國波士頓突然遇到極端氣候,氣溫一天比一天減低,到了1月14號當地氣溫一度下降到0下十幾多度,而1月15號當天又回溫到了0上5度左右,這種忽高忽低的氣溫變換,使得巨型蜜罐裡的糖漿快速發酵,給糖罐造成了大壓力,隨著壓強越來越高,發酵越濃,最終超出糖蜜罐的承受極限,一下子就爆炸開來了,因此裡面的巨量糖蜜漿在受到爆炸的推動力之下,形成了一片糖蜜海嘯。

如巨浪一般蜜漿朝周邊的居民區高高的潑撒過去,此時安東尼小剛好就走到家門口,因此就被突如其來的糖蜜漿重重吞噬,黏糊的糖漿有不通氣特性,差點把他弄窒息而死。

自從1919年糖蜜罐災難事件發生後,美國就吸取了慘重教訓,並且更加重視對工業公司原料的安全措施管理,以及律令不得在居民區建立工業廠房跟倉儲,以免災難再次發生。


貓眼觀史


1919年的美國波士頓發生的大糖蜜海嘯其實是一次意外事故,當時這次意外事故造成61人當場死亡,還有150多人不同程度受傷。

2011年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教授許成鋼稱,1913年美國GDP世界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強國了。美國原本是一個經濟比較落後的農業國,經過南北戰爭之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用不到50年時間完成了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過渡,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1890年到1917年是美國經濟突飛猛進的30年,這段時間被稱為進步時期,在這段時間內美國的建設事業,更是高歌猛進,在各個領域都在創造著發展速度的新記錄。

但是這樣的高速發展必然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從1900年開始,各種社會問題就逐漸暴露。其中貪汙腐敗、內幕交易、環境汙染、食品安全、假冒偽劣等等,這些中國人近年來耳熟能詳的詞彙,都紛紛出現在那個時代的美國。

一批像紐約一樣人口超百萬的大城市迅速崛起,一大批暴發戶競相炫富燒錢,為了得到更多的財富,人們不擇手段,真是應了馬克思在《資本論》的那段論述“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

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被到處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於是各個領域的社會問題迅速爆發,但是美國聯邦和地方政府反應遲鈍,對這些問題的應對和處置十分不力,很多公職人員和不法奸商相互勾結,危害社會整體利益。美國各級政府的腐敗和無能暴露無遺。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波士頓的大糖蜜災難發生。一家生產朗姆酒的企業,為了儲存制酒原料——大糖蜜,設計製造了一個高15米,直徑27米的儲存罐,這個大罐可以儲存14000噸的大糖蜜。

這個大儲存罐在建設的時候就出現了問題,在那樣的環境下是可以理解的。大罐子有很多滲漏的地方,以至於大糖蜜可以洩漏出來,當地的一些居民甚至提著桶去接這些滲漏出來的大糖蜜。可見這施工質量是沒有保證的。

之所以要把這個大罐子選在這裡,是因為當地的氣候比較適宜,溫度較低,便於大糖蜜長期儲存。但是這一年事發時天氣比較反常,事發當天——1919年1月15日下午,日暖風和,氣溫較高,事情發生當天的氣溫比前一天上升了將近20度。

大糖蜜在急劇的升溫中體積迅速膨脹,大罐子的質量又不好,於是一聲巨響過後,5米高50米寬的大糖蜜巨浪就湧向人群,這熱乎乎黏糊糊的大糖蜜就造成了人員的傷亡,這些大糖蜜直到半年後才被清除乾淨,政府向這家酒廠下達了100萬美元的處罰決定。

事發多年後,在波士頓晴朗高溫的日子裡,空氣中依然瀰漫著大糖蜜的香甜味道。誰能想到這香甜的味道背後竟然隱藏著一次不小的災難,而這場災難是高速度低質量建築物引發的,警示意義濃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