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提轄為了一個金翠蓮這麼做值得不值得?

天上人間148540475


細讀《水滸傳》文本,魯達打死鄭屠並不是為了給金翠蓮出氣,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顏面。從整個魯達—魯智深的故事看,因為金翠蓮的出現,導致了魯達踏上“征途”,開啟了別樣人生。

假如魯達沒有遇到金翠蓮,金翠蓮也沒有挑起這場人命官司,恐怕梁山之上不會有花和尚魯智深。魯達也將老死渭州城,沒有魯智深“非凡正果”。所以說,魯達遇到金翠蓮,值!

不過,施耐庵在寫這個故事時,運用了很多巧妙的筆法,甚至是以障眼法轉移讀者視線,很多讀者都誤讀了“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故事。

金翠蓮的訴求是什麼

卻說魯達與史進、李忠在潘家酒樓喝酒,遇到了金翠蓮父女。金翠蓮當著三人的面,訴說了自己的遭遇。金翠蓮說,他們一家三口從汴京來到渭州投親不著,母親又病死在客棧。正當他們父女在此地“生受”之際,此間的一個大財主出現了。

金翠蓮說,這個財主是狀元橋肉鋪的屠戶,名叫鄭屠。金翠蓮此時挑唆道,鄭屠有個綽號,叫做“鎮關西”的鄭大官人:

因見奴家,便使強媒硬保,要奴作妾。誰想寫了三千貫文書,虛錢實契,要了奴家身體。未及三個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將奴趕打出來,不容完聚,著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錢三千貫。

從金翠蓮的這段話中,可以看到,鄭屠很是好色,揹著老婆養外室。可惡之處在於,鄭屠虛錢實契,強媒硬保,要了金翠蓮。鄭屠乾的這件事情被大老婆發現了,於是,將金翠蓮趕打了出來。鄭屠大老婆尤自不罷手,還要追討原本就沒有的三千貫典身錢。

自始至終,金翠蓮除了埋怨鄭屠強媒硬保,虛錢實契外,最重點的還是在數落鄭屠的大娘子,不僅不容她與鄭屠完聚,還要追討根本就沒得到的典身錢。

魯達大概與有的讀者一樣,根本就沒聽懂金翠蓮控訴的是誰,她到底有何訴求,想要什麼。

從文本分析,金翠蓮最大的願望,就是回到鄭屠身邊,與他“完聚”。其次,是要去除三千貫冤枉債。

第二個訴求,魯提轄辦到了。當時,魯達與史進、李忠湊了些銀子,給金翠蓮父女做盤纏,讓他們回汴京。魯達守在客店,等於是護送金氏父女逃離渭州,擺脫鄭屠大老婆的追債。

假如魯達一直盯著這事,估計鄭屠大老婆也拿他沒辦法,金翠蓮父女一定能夠安全脫險。但是,這只是魯達對付鄭屠的第一招,金翠蓮的事情辦完了,自己的怒氣還沒出,自己的面子還沒有找回來。於是,“拳打鎮關西”鬧劇開演了。

誰是《水滸傳》中的鎮關西

金翠蓮說,渭州城屠戶鄭屠是鎮關西,這是可能是信口開河的栽贓。或者說是施耐庵有意轉移讀者視線,引出魯智深的故事。

鄭屠是不是自稱鎮關西,魯達比金翠蓮清楚。金翠蓮來渭州城才幾個月,市面上還沒有混熟。魯達是渭州城的提轄,小種經略府專職管家,司職採辦經略府後勤雜物。從他隨意在酒樓茶肆賒賬,以及與鄭屠的關係看,魯提轄非常熟悉市井情況,鄭屠有這麼一個欺壓關西的嚇人綽號,魯達能不知道?

魯達一定是知道的,但是,為何又篤信金翠蓮的話,要去找鄭屠的麻煩,並且出手無情,三拳打死了鄭屠呢?原因很簡單:魯達才是真正的鎮關西。

卻說魯達將鄭屠踢翻在地,一隻腳踏在鄭屠的胸脯上,掄起醋缽兒大小拳頭,看看這鄭屠道:

灑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

這句話講得十分清楚:灑家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灑家不枉了叫做“鎮關西”。原來,《水滸傳》中的鎮關西不是別人。正是拳打“鎮關西”的魯達自己。

而且,從魯達的話中不難看出,打鄭屠主要是因為這個“狗一般的人”也敢叫做鎮關西,為金翠蓮出氣倒在其次了。

當時,在潘家酒樓聽完金翠蓮的哭訴,魯達便把注意力轉移到“鎮關西”這三個字上來,根本就沒有搞明白金翠蓮投訴的是鄭屠的大老婆。接著金翠蓮的話,魯達問金老:“那個‘鎮關西’鄭大官人在那裡住?”

鄭屠有沒有自稱鎮關西,魯達其實並沒有搞清楚,即便是此人暗地裡有這樣一個綽號,也沒有招惹魯提轄。鄭屠對魯達是畢恭畢敬的,他也不敢也不願意得罪這個小種經略相公府的提轄官,肉鋪生意還得魯提轄關照呢。但是,恰恰魯達就是鎮關西,這等於在太歲頭上動土。魯達的意思也十分清楚,自己何等樣人,關西五路廉訪使,名副其實的鎮關西,豈能與“狗一般”的人一個層次?

何況,金翠蓮要的是與鄭屠“完聚”,魯達應當像後來在桃花村“說姻緣”那樣,制服鄭屠大老婆,然後滿足金翠蓮的願望。退一步講,幫到金翠蓮父女出了渭州城,逃脫冤枉債之後,便算幫到邊了。後來的行為幾乎與金翠蓮無關,假若有關,也應當給金翠蓮索要三千貫典身錢,讓鄭屠兌現實契,還金翠蓮一個公道。魯達沒有這樣做,只是為自己找回顏面,滅掉“鎮關西”,渭州城只能有一個鎮關西。

施耐庵這樣寫,目的是為了把魯達變成魯智深。

魯達打死鄭屠值嗎

肯定值。從文本故事看,魯達因為金翠蓮的突然出現,打死了鄭屠,便開始了追尋正果之途。魯達逃到雁門縣,在這裡遇到了金翠蓮父女。從金翠蓮迅速的典給趙員外做外室來看,當初在渭州城對魯達的哭訴,果然是為了在最困難的時候找一個依靠。

無論魯達打死鄭屠的目的如何,但導致的結果卻是因為金翠蓮遇到了趙員外。這個趙員外很有來頭,他的莊園叫做“七寶村”,是一個掌控著佛教七寶的非常有權勢的人。因為此,魯達變成了魯智深。

魯智深這個稱呼很奇怪,一則,魯達剛剛剃度就與智真長老平輩,成了師兄弟的關係。二則,入了佛門,就不應當再以姓氏相稱,而是釋家弟子,智深就是智深,不能叫“魯智深”。

這一段故事,隱寫的就是宋徽宗革佛曆史。在宋徽宗下達的“革佛詔”中就有一條,和尚要稱姓氏。因為,在這道詔令中,宋徽宗廢掉了釋迦摩尼佛,降為道家的大覺金仙。既然釋家都沒有了,智深當然就得叫“魯智深”了。

然而,佛門卻沒有認可這一點,無論智真、智清,從來都沒有把這個師弟叫做“魯智深”,而是按照佛門規矩,叫他“智深”。

智真長老認定,魯達將來正果非凡,必定要達到“汝等皆不及他”的層級,與自己一樣,做個住持長老。智真長老的這個預言,在七十回書中就實現了。

魯智深從大相國寺中逃到二龍山,與楊志聯手奪取了寶珠寺,花和尚做了寨主,豈不就是住持方丈嗎?

這還不算完,智真長老預言魯智深將遇州而遷,遇江而止,最終還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名寺大剎的住持方丈。

假若沒有遇到金翠蓮,並因此打死鄭屠,魯達最多也就是個“鎮關西”而已。


綠野萍蹤01


沒有什麼值得不值得,英雄好漢的特質就是承擔了行使正義職責的那群人,當腐朽沒落的北宋王朝無法帶給廣大普通老百姓公平正義的時候,社會上自然會湧現出魯智深這樣的人物來行使正義之劍,懲惡揚善,帶給人們以光明。

魯智深能贏的英雄好漢的美名自然有其令人服氣的行為。他為了鋤強扶弱、抱打不平所付出的代價和承受的磨難並不是普通人所能承受的了的。因此,從古至今無論中外,英雄人物永遠都是稀有的。


魯智深是出家之後的法號,他的本名叫魯達,原是渭州小種經略相公府的提轄,因為與史進、李忠在酒館喝酒,偶然遇到賣唱的金老漢與女兒金翠蓮在隔壁哭哭啼啼。魯智深叫過金老漢父女來問緣由,原來是綽號叫“鎮關西”的賣肉屠夫鄭屠戶不但霸佔了金翠蓮而且還要訛詐她三千貫錢。

魯智深一聽在自己管轄的地盤上竟然有這種欺壓良善的惡霸,於是勃然大怒,《水滸傳》原著是這樣描寫魯智深當時的反應的:

魯達聽了道:“呸!俺只道那個鄭大官人,卻原來是殺豬的鄭屠。這個腌臢潑才,投托著俺小種經略相公門下,做個肉鋪戶,卻原來這等欺負人。”回頭看著李忠、史進道:“你兩個且在這裡,等灑家去打死了那廝便來。”

魯智深心裡合計著要收拾鄭屠戶,讓他知道仗勢欺人是要付出代價的。於是魯智深給了金老漢父女些銀子將他們打發走後,便開始實施懲治鄭屠戶的行動。魯智深到了鄭屠戶的肉攤故意百般刁難將鄭屠戶激怒。兩個人當場動手,魯智深僅用三拳就將作惡多端的鄭屠戶打死,這就是《水滸傳》中有名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故事。

魯智深的英雄行為讓他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他從一個堂堂的關西五路廉訪使一夜之間變為官府緝拿的殺人犯,人生真可謂大起大落。後來被官府逼得走投無路最終投靠到五臺山落髮為僧。

我想魯智深這種不計個人後果的英雄行為是大多數人都不敢做的。這也是為什麼魯智深能成為聲名遠播的英雄豪傑而別人只是默默無聞的凡夫俗子的原因。誰都羨慕英雄,誰都想成為英雄,但卻沒有幾個人敢去做與英雄名號相匹配的事。因此魯智深並不是為了金翠蓮這麼做值不值得的問題,金翠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任何一個弱者在被惡霸欺凌的時候魯智深都會出手拔刀相助。


鄭非夢妙文


如果做事以前,先考慮一下值不值得,魯達最後也就不可能成佛了。對魯智深來說,救苦救難是他的天性,不用思考,不用決定;拳打惡霸也是他的天性,忍不了,也不想忍。

魯達原本是提轄,金翠蓮不過是個賣唱女子,魯達幫助了金翠蓮不說,還因為這事丟了官職,成了逃犯:這在外人看來肯定不值,在自私自利的人眼裡簡直就是犯傻。然而,善良有時就是犯傻,正義有時也像犯傻,比如見義勇為,比如疫情期間的逆行者,他們的“犯傻”令人尊敬,也令人感動。

在魯達的眼裡,金翠蓮是受害者,是弱小者,換了樣貌,換了年齡,換了性別,都不影響魯達挺身而出:魯達既是為了金翠蓮,又不是為了金翠蓮。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魯達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形象,也代表了我們所有人對正義的信仰。


上頭派掌門


事後看值不值,當然不同價值觀的人有不同看法,但在魯達當時,他是沒考慮這個問題。回顧事件的發展即知,魯達聽了金翠蓮的敘述,怒火沖天,然而還覺得沒有這麼無理的,將信將疑,所以他有一連串的考察行動,證實了鄭屠的可惡,這才決定拯救金氏父女,懲罰鄭屠,不過他可沒打算要打死人,這是馬後炮說值不值的分歧點。魯達三拳下來,是失手錯殺,他那個時候也是慌的,畢竟鄭屠過錯並不至於要抵命,過失殺人這個罪名是逃不掉的,於是他決定走路開溜,這表明他並非存心殺人,沒有考慮打死人值不值的問題。懲罰鄭屠肯定是值得出手的,但打死人卻是不值的,不過這是意外。


再從後面的發展看,魯達也沒救錯人,金氏父女也是知恩懂回報的人,包庇通輯犯,也是大官司,而且是動用了女婿的能力,實話說女婿是不必擔此風險的,還多次補償魯達造成的損失,這就是魯達救得值。事實上,魯達能修成正果,也是靠這個因緣,長老慧眼識人,他不入寺,哪有佛門包庇,須知在當時寺廟的勢力是足以對峙官府的,可以說是法外之地,金老女婿推薦他當和尚,就是這個原因。


TonyDeng


為了一個女人,魯智深算是吃了大虧。

本來魯智深是一個提轄官,每天正常工作,工資不少,社會地位較高,在當地也很有名氣,什麼老闆生意人都對他很尊重,即便是吃飯喝茶,都可以賒賬,但是沒想到的是,他竟然一時衝動和鎮關西發生了衝突,三記老拳打死了鎮關西,讓自己一下從提轄官成為朝廷通緝的對象。

按照,魯智深能混到這個位置,絕對不僅僅是武功好這麼簡單,起碼在為人處世上,他有自己的一套,那就是對人十分耿直爽朗,對朋友很講義氣,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魯智深得到了很多朋友和江湖好漢的尊重。他肯定也知道如何處理一些棘手的事情,但是為何他就會打死了鎮關西呢?

答案應該是鬼迷心竅,或者說是一時失手。

在和史進、李忠一起在酒樓喝酒吃飯的時候,魯智深一門心思想吃得痛快,但是才喝了幾碗酒,就聽到隔壁有人在哭泣,這等於掃了他喝酒的興致,於是他就讓酒保把那個小姐姐找來問話。原來金翠蓮和她父親被一個叫鎮關西的屠夫欺凌,每天只有在酒樓賣唱賺錢贖身。其實這個不是關鍵,關鍵是魯智深看到金翠蓮之後,馬上就動了情,決定要為對方出頭。

於是豪爽的他當場就拿出自己所有銀子,還找史進借了十兩銀子給了金翠蓮,第二天早上他還專門趕到金翠蓮的住處,把酒店小二暴打了一頓之後,保護金翠蓮婦女出逃。

可以說,事情到這個時候其實魯智深已經做了他能夠所做的一切,畢竟金翠蓮和魯智深之前完全不認識,算是萍水相逢,魯智深又是給錢給她,又是幫助她逃出魔掌,這個情誼已經夠大了。金翠蓮但凡懂事,都知道該怎麼報答魯智深。

魯智深決定好人做到底,然後就去找鎮關西,並三拳打死了鎮關西,為這事他付出了絕對大的代價。

作為一個正常人,金翠蓮難道就不知道魯智深對她的好感?肯定知道,但是她卻不願意。他和老爸匆匆出逃後,竟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找到了一個叫趙員外的財主,並嫁給對方當小妾。這件事後來被魯智深知道後,魯智深當場就懵了,或許他潛意識裡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舉動去討好金翠蓮,希望能夠和對方在一起。但是沒想到,這個丫頭根本就沒看上魯智深,而寧願繼續給人當小三,也不願和魯智深在一起。

和趙員外相比,魯智深到底哪點不如對方呢?或者說金翠蓮到底看上了趙員外的哪一點呢?其實出了金錢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金翠蓮之前就是當小三,她習慣了過這種日子,她習慣了這種安定的生活,而這是魯智深無法提供的。

所以在現實面前,魯智深失算了,只有敗下陣來。


精衛填


這根本不是一個值不值的問題,魯智深任俠仗義、嫉惡如仇,全無計較個人得失。救金翠蓮是素不相識;救周通欲搶的桃花莊女孩也是素不相識;救林沖直接對抗的是當時最惡的勢力;直接不給吝嗇小氣的李忠一點面子。五臺山雖然喝酒使性,但方丈其實看的明白,這才是心頭敞亮,心無芥蒂的好漢。所以他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山水行走


值不值,這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幾乎所有人、事、物等,都能與之產生聯繫。

我們買東西,要考慮下值不值,比較一下性價比;交往朋友,也要考慮與某個人交往會如何,到底值不值得深交;我們做一些事,也會考慮值不值,等等。

值不值,要看自己的判斷和需要,誰都不太可能清楚別人心中的值不值。

值與不值,看自己。

《水滸傳》裡的梁山泊好漢,做過很多不值得的事情,比如九紋龍史進,輕信了東平府的故交娼妓李瑞蘭,結果裡應外合的計策失敗了;豹子頭林沖,輕信了陸虞侯,差點沒被他害死等等。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是好漢們做的最多的事情,至於值不值得去做,那是兩回事,反正他們做了。

花和尚魯智深,大家非常喜歡的一位好漢,他不是完人,但與其他絕大多數梁山泊的頭領相比,他就是完人,當山賊沒濫殺無辜、做官沒貪贓枉法、為人沒出賣兄弟等等。

魯智深出場的時候施耐庵用他的本名魯達,那會魯達還是提轄,不是和尚,智深是智真長老賜給他的法名。

魯提轄在渭州,非常有名,武藝高強,為人仗義,還深得鎮守邊關的老種和小種經略相公的賞識,江湖上也有威名。

總之,黑白兩道都敬他,是一個值得託付的人。

魯提轄表面是個粗人,其實心思細膩,他只是不想多動腦子罷了。

真要把他細膩的一面用在做官和為人上,他的官職會很高,他的名聲會超過及時雨宋江和玉麒麟盧俊義等。

人各有志,怎樣為人處世是魯提轄自己的事情,誰也說了不算。

魯提轄出場便做過一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事,這也讓我們看到了施耐庵給他定下的基調,不會成為殺人放火的那類好漢。

魯提轄救的是金翠蓮,一個與父母到渭州投親不著,母親去世沒錢安葬,沒錢過活的弱女子。

窮,就要想辦法弄錢,那個年代,給財主當個妾,是個很好的選擇。

正好,渭州有財主鎮關西鄭大官人喜歡上她,便使強媒硬保,並寫了三千貫文書,虛錢實契。

沒得到錢,金翠蓮就成為了大官人的妾。

可是,鄭屠的老婆厲害,把金翠蓮趕出了家門。

可恨的是,當初沒給錢,現在還要錢,這讓金翠蓮和他的父親徹底沒了活路,只好到處賣唱。

金翠蓮本就可憐,又被鄭屠騙了身體,還逼著要錢,魯提轄怒了,給了金老漢和金翠蓮錢,讓他倆走,自己去教訓鄭屠,結果誤殺。

自此,魯提轄流落江湖。

後來呢,魯提轄又遇到了金老漢和金翠蓮,那時的金翠蓮又去給別人做了妾,成了趙員外的外室。

魯提轄再次見到金翠蓮,她成了一個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性。

先前做妾,這又做妾。

先前是沒錢被逼做妾,可有了點做小生意的本錢之後,她還是做妾,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她本就不是個好女人。

是不是呢?稱不上好女人,但也不是壞女人。

其實,通過後來做妾這件事來看,第一次見魯提轄的時候,金翠蓮說謊了。

她說:“鎮關西鄭大官人,因見奴家,便使強媒硬保,要奴作妾。”

“強媒硬保”,不可信。

她真要沒有給別人做妾之心,也不會後來再去做妾。

所以說,給鄭屠做妾,應該是自願,只是鄭屠選擇的時機不對,在金翠蓮母親去世無錢安葬的時候去讓金翠蓮給自己做妾,有落井下石之嫌,金翠蓮也可以利用這一點說鄭屠的各種不好。

還有一種可能,金老漢沒錢安葬老婆,找人幫女兒找有錢人,找到的是鄭屠。

鄭屠本就是惡棍,與金翠蓮和金老漢的接觸中難免會有過激的行為。

即便沒有,以他惡棍的身份,金翠蓮怎麼說,不知情的人也會怎麼信。

種種來看,金翠蓮其實是一個想通過給他人做妾來達到榮華富貴目的的女性,也可能是他的父親金老漢有這種想法,但她沒有反對,說明內心也是同意的。

一個靠做妾,做外室而活的女人,在任何年代都是不受歡迎的,也是被很多人看不起的,浮浪子弟專盯她們,她們也極其容易與其他男人發生一些見不得人的事。

趙員外得了金翠蓮,但也防著,怕她跟其他男人做出見不得人的事,正因此才有了魯提轄進門不久,趙員外就帶了很多莊客來攆人。

知道了金翠蓮是怎樣的女人,也就有了魯智深為了這樣一個女人去殺人,值不值得這個問題。

單純從金翠蓮是怎樣的女人這個角度去看,魯提轄為她殺人不值得。

但,事情是魯提轄做的,沒有誰逼他,就算金翠蓮騙了他,那他也是活該。

從魯提轄的角度去看,他做的事情是值得的。

不管金翠蓮是怎樣的女人,她都是遭到了惡棍鄭屠的欺負,沒人敢管,魯提轄管了,是行俠仗義,是維護正義,是懲治惡人。

巧合的是,他救了一個想通過走捷徑而過上好日子的金翠蓮罷了。

只要不是救了十惡不赦的人,魯提轄的救,就是值得的。


Mr張先森說


當然是值得的。金翠蓮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是簡單的一個數字,魯提轄救了她,讓她免於危難,也全了自己的俠義之道,無論怎麼說都是值得的。

很多事輪不到自己身上,就會不在乎,等輪到了自己,就會有真切的痛。我們看新聞,一場車禍會有幾人死亡,冷冰冰的數字看著不起眼,但對事故方的家人來說,可能就是塌天之禍。所以魯提轄救了人,絕對是無上善舉。


佛家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從這件事就能看出,魯提轄是有慧根的,與佛有緣。世俗中的官身一定程度上掩蓋了他的慧根。做官一定會有很多束縛,即便他的官主要是抓賊,也會受到很多約束,不得舒展手腳。

而當忽然有個時候,機緣到了,就能脫開束縛,如龍入深海鳥入林,真正得到自由,金翠蓮就是這個機緣。魯智深救了金翠蓮,對金翠蓮有恩。金翠蓮的事助魯智深脫離宦海,也算是魯智深的恩人。施恩不圖報,回報自來。

真正自由的魯提轄到了禪林,這算是他命中註定的地方。長老為他起法號智深,正應了他的慧根。魯智深嗜好飲酒,看似不可救藥,卻天性率直,心無塵埃,這對於修行之人來說無疑最為重要。

佛家的禪宗是講究頓悟的,魯智深經歷了二龍山以及梁山之行,與人結拜過,喝過酒,吃過肉,掃蕩不平。這就是修行的過程,佛家說明心見性,魯智深明白了自己的本心,回想過往無拘無礙,所行之事對應本心,無怨無愧,所以頓悟了自我,安然離去,此生已得圓滿。


燈閱泰山


這就要看評價者的價值觀了。本人歷來敬重魯達,關鍵不在於他的武功,而在於他的品行與性格。他富有同情心,嫉惡如仇,行俠仗義。無論於自身有關否,只要有不平事,他就會出手。這等品性,比那些知恩圖報者不知高出多少。從這點出發,他為金翠蓮拳打鎮關西,值!起碼他覺得值!



世上需要更多的魯智深。魯智深是個善良的好人,真正的好漢,幫助金翠蓮完全出於公義之心,沒有任何私心雜念在裡邊。打鄭屠本意是教訓他,並沒有取他性命的意思,氣頭上出手過重殺了鄭屠。對魯智深來講,沒什麼值不值的問題,只存在公不公的問題,是真正的替天行道,既然是替天行道,可衡量的就是自己內心的良知,世俗意義上的值不值不是魯智深要考慮的。從古至今,我華族必有勇於擔當之熱血男兒,世上需要魯智深,否則上有高俅之類腐官,下有鄭屠之類土霸,升斗小民無敢出頭者,可怎麼活啊!升斗小民可以沒有魯智深那樣挺身而出的勇氣,但至少要有正義的認知,至少要肯定魯智深們的本心和行為,否則就真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