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葬禮現場,10萬人自發送葬,巴金胡風等人親自抬棺

魯迅葬禮現場,10萬人自發送葬,巴金胡風等人親自抬棺

魯迅是上個世紀中國文學的地標,不管是中學、大學還是走入社會的人,沒有一個是沒有拜讀過魯迅作品的。他的作品傳播度之廣,影響力之大,時到如今也難以有人能出其右。

二十世紀有幾個人深刻地改變了中國,魯迅算頭一個。這個體重八十斤,個頭不過一米六的小個子老先生,有著一種令五千年封建糟粕文化戰戰兢兢、土崩瓦解的破壞力。

即使在八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再次閱讀,仍能感到它的殺傷力。他犀利直接,這種文風來自其獨特的成長經歷,兒時家境從富足跌入潦倒,長大後東渡日本求學,在異國他鄉體會到了中國人在先進文化下的悲小無助。

他開始懷疑其自己所生活的環境,開始懷疑自己當時選擇的人生道路,他選擇了一條作為基礎也是最為直接的方式,來幫助中國人站起來

首先是唾罵,把那個五千年腐朽文化罵個底朝天,之後便是把一些封建餘孽一個一個拎出來責備。雖然他的人生只有幾十年,可他卻像是被壓抑了幾千年一樣,反抗的極為激烈。

魯迅葬禮現場,10萬人自發送葬,巴金胡風等人親自抬棺

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時25分,魯迅先生在上海的寓所與世長辭,享年五十五歲

在生病之時,他就已經找了日本醫生須藤診療咳嗽,但這位醫生並不怎麼高明,他把咳嗽誤診為心源性哮喘,用了完全錯誤的治療方式。

在先生去世之前,須藤醫生在為他做檢查時,先生還擔憂地詢問他的病怎麼樣了?但那個時候病情已經惡化,不管再怎麼更換治療方式都已經無力迴天。

周海嬰在後來的回憶錄裡也曾經提到,他和母親都懷疑父親迅速惡化與當時日本醫生誤診拖延脫不了干係。

在先生去世後,夫人許廣平悲痛不已,給魯迅先生的弟子胡風發了訃告,之後外界大眾才知道先生去世的消息。在接到消息後,上海的幾位友人便紛紛趕來弔唁,並幫助許廣平置辦喪儀事務。

魯迅葬禮現場,10萬人自發送葬,巴金胡風等人親自抬棺

先生去世的消息登報公佈後,引起巨大轟動,無數民眾自發前往弔唁瞻仰。

在殯儀館,或大或小,或老或少的人都為這個文學大家的隕落而失聲痛哭,有人為他獻上鮮花,有人為他朗誦詩歌,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內心的不捨與沉痛。

不過,魯迅先生對待自己的死亡還是比較平靜的,早在他去世的前一個月,他就想好了自己身後會發生的事情,他還表示:“我的怨敵可謂多矣......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足以可見他與封建餘孽抗爭到底的心情。

置辦喪儀的人決定用人力抬棺的方式,將魯迅先生從萬國殯儀館抬到萬國公墓。

選出來的16位抬棺也都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他們分別是:胡風、巴金、張天翼、陳白塵、黃源、肖乾、鹿地亙、黎烈文、孟十還、靳以、吳朗西、聶紺弩、歐陽山、周文、曹白、蕭軍。

魯迅葬禮現場,10萬人自發送葬,巴金胡風等人親自抬棺

從賓館到公墓之間的路程足足有十幾公里,但是這十幾位抬棺並沒有覺得這是個負擔,他們一路沒有停歇,步履沉重地送著這位革命戰士最後一程。

在送棺的路上,站滿了自發前來給魯迅先生送行的群眾和各界人士,保守估計足足有10萬人

這樣的陣仗幾乎是獨一無二的,從人們的悲痛之中,我們能夠看出魯迅先生在中國革命文學上的地位,如若沒有他,我們思想上站起來也許要再晚上幾年。哪怕是現如今,他的文字依然能夠用來評價許多社會新聞,他文章的價值遠不止文字那麼簡單。

參考文獻:

[1]許壽裳,《魯迅傳》,九州出版社,2017

[2]王曉明,《無法直面的人生》,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