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旅:與時間賽跑的免稅之王

倘若把時間軸拉回到本世紀初,“海南國際旅遊島”絕對可以問鼎二級市場中炙手可熱的概念。

從2001年建立海南國際旅遊島框架建議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提出,到2007年海南省政府向國務院申請設立海南國際旅遊島綜合試驗區,再到2008年國務院原則同意,在這一重大題材面前,市場在後續數年內曾連番爆炒多隻股票。

相比這些活躍的“股紅”,中國國旅雖然也是海南地區免稅市場蓬勃發展的受益者,並且在持續夯實產業鏈優勢和渠道資源壁壘,但是一直以來股價表現並未直線上竄,而是不溫不火的慢慢上行,更像是一個暗自刻苦鑽研的思考者。

時間的滌盪之下,股價跌宕起伏之間,裝入海南國際旅遊島概念的一籃子股票都在慢慢顯出原形。如今,多隻概念炒作股都已經戴帽,更像是資金之潮退卻後的裸泳者;而中國國旅業績穩步增長之下,從登陸資本市場伊始便開啟了漫漫長牛之路,目前市值已經衝擊2000億元關口,作為免稅產業王者和冠軍的頭銜越發顯性化。

從某種意義上說,投資者對於中國國旅的“投票”,本質上與兩市第一高價股貴州茅臺有類似之處——貴州茅臺有著獨一無二的“茅臺”品牌、釀造原料及工藝護城河,中國國旅則擁有極其稀缺的免稅業務牌照,並由此構築起很強的經營壁壘,包括採購、供應商夥伴關係、商品及庫存管理、大規模店鋪經營經驗等。未來這些儲備資源仍然會持續發揮作用,大規模、多區域、多類型的店鋪經營管理也能更靈活、快速、主動適應經營方式的迭代,從而進一步樹高壁壘,進一步獲得免稅政策紅利。

記者曾聽過私募界的一種判斷:中國只有兩種白酒,一種是茅臺,另一種是非茅臺。套用這一說法,基於絕對龍頭地位,中國免稅業也可以說只有兩類公司,一是中國國旅,另一類是其他。

正是因為他家無法比擬的壁壘,中國國旅二級市場的股價才得到投資者的持續認可。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從2017年開始至今,中國國旅已經收出近12根季線,其中只有1條收陰,其餘全部收紅。單從這一點而言,就連貴州茅臺都不足以媲美(貴州茅臺同期收出三根陰線)。

那麼,持續高漲之下,中國國旅是否已經高估呢?實際上,在海南離島免稅政策刺激下,中國國旅上市時PE便超過60倍,並一路上漲到75倍。不過,政策落地之後,在公司持續轉型之下,中國國旅的營業收入與淨利潤也不停釋放,在此支撐下,公司PE消化到20倍到30倍之間。可見業績的持續成長,才是公司價值認可度的定盤星,也是最終助力公司不墜入裸泳圈的護身符。

倘若我們沿著前述疑問繼續往深度思考,會發現,雖然如今的中國國旅,依然在免稅業蓬勃發展的藍海市場中持續夯實發展根基,不過經濟學規律告訴我們,幾乎所有產業都會在過去或者未來面臨分水嶺,就如同2007年左右的鋼材生意非常賺錢,但主要影響因素與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突飛猛進有關;此後隨著基建投資減速,鋼鐵價格從頂峰跌去八成。可見,對於不少產業來說,實現盈利的邏輯很大程度上是時代所給予的紅利。

從這個角度說,雖然中國國旅所持續加碼和深耕的免稅市場並不可以與其他產業相提並論,公司本身的競爭壁壘和護城河也依然走在持續夯實和擴圍的路上,但是如何在產業紅利釋放過程中居安思危、提前謀備更長週期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公司面臨的重要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