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旅——免稅業務壟斷,效益堪比中國菸草

中國國旅——免稅業務壟斷,效益堪比中國菸草

牛股的K線形態基本都是這樣的

中國國旅——免稅業務壟斷,效益堪比中國菸草

中國國旅的K線形態


中國國旅主要是依靠減免進口關稅與普通產品形成價差從而吸引消費的一種商業模式,而可以在這個行業獲得超額收益的秘訣主要在於行政審批帶來的”特許經營權“,這讓中國國旅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09年上市近10年以來除了10和15年的ROE低於15%以外,其他年份ROE均高於15%。

中國國旅——免稅業務壟斷,效益堪比中國菸草

在整個免稅行業中,擁有免稅業牌照的企業僅僅只有7家,在19年7月之前只有中免(國旅旗下)和日上免(18年被中免收購)具有全國範圍內經營免稅店的牌照。其他公司只可在區域範圍內進行經營免稅店的資格,例如深免經營的深圳寶安機場免稅店。18年中國整天免稅行業規模大約在395億,而中免一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就達到了332億,市場佔有率達到84%。也正是由於這種相對低程度的競爭讓國旅過去獲得一定的超額收益。

而我們要了解這種”相對壟斷“的持續性,當然要了解頒發”特許經營權“的國家的意圖以及未來的可能性,這對於瞭解國旅是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

國家扶持開設免稅行業的主要目的在於:一方面,通過免稅店鼓勵旅遊消費,尤其是鼓勵國外進入國內旅遊和消費,增加外匯收入。另一方面,鼓勵出境遊客在國內消費,讓旅客可以在國內也買到和國外一樣的免稅商品減少外匯支出。而這一代價是國家損失一部分的進口稅。

中國為什麼需要大力鼓勵入境遊?

我國入境遊最早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大力發展,國家通過逐步放開簽證,近20年以來入境遊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長率。而我國由於當時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出境遊發展相對較晚。所以,過去長期以來我國旅遊貿易服務維持著順差,通俗點的講就是外國人在中國旅遊消費支出要大於中國人出國旅遊消費支出。

中國國旅——免稅業務壟斷,效益堪比中國菸草

可在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物質需求已基本滿足且中產階級也不斷增多,導致中國出境遊人數逐漸升高。如上圖,入境遊人數增長緩慢,但出境遊人數依然保持著快速增長。在18、19年出境遊人數已經超過入境遊人數,這也意味著我國旅遊貿易服務業很可能面臨貿易逆差和外匯減少的尷尬局面。

中國國旅——免稅業務壟斷,效益堪比中國菸草

國家用來挽回這一局面的手段主要有:擴大免簽證國家、落地簽證、免稅購物、購物退稅、航權開放、證照互認等政策落地和適用範圍。總而言之,就是開放各種政策吸引國外入境遊客。

而免稅購物也是其中國家為了減少旅遊貿易服務業逆差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如海南的離島免稅店也極大促進了當地的旅遊業態。

這其中免稅行業主要通過“價格、品類數量、渠道”三大手段實現目的。

1、價格上,一方面,國家相關進口稅的減免支持是免稅行業存在的邏輯。另一方面,形成一定規模對上游供貨商產生一定議價能力才可進一步加強價差優勢。免稅店和一般的購物中心不同,在免稅店內基本都是要國際知名的品牌,尤其需要引入國際奢侈品品牌,可如果沒有一定規模卻要引入國際一線品牌的難度很大。這是因為大部分奢侈品牌都是通過特定的授權商進入中國市場,零售端的商家必須通過授權商來拿貨,這其中有很大難度,因為一線大牌對於選址以及商場定位等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通過免稅店銷售的商品如果定價過低會拉低國內同類有稅商品的檔次。特別是中國缺乏本土香水化妝品品牌,箱包等高端品牌,這導致缺乏定價權。其他國際上的一些免稅企業可以依託本土優勢獲得更低的成本和吸引力,例如韓國的香化產品,歐美奢侈品等,這是中國在免稅行業方面的先天缺陷。可見,形成一定規模對於在中國的免稅業態很重要,否則難以跟國外免稅企業競爭並且走上國際化道路。

2、產品品類上,早期,我國免稅業發展無法與國外企業競爭的主要原因在於未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另外,國家允許銷售的免稅產品數量限制和購買額度限制也是重要原因,因為放開免稅產品範圍和限購額度是以損失一定的財政收入為代價的。所以早期我們國家的免稅業難以與國外企業競爭,相對大陸內的免稅店,中國香港、韓國、日本、歐美等地的免稅店不僅價格優惠而且品類齊全。以日本為例,在2001年時日本政府為了帶動日本著名景點沖繩等地的經濟,就已經將免稅商品範圍擴大到所有進口商品。而目前國內大約為38種品類,並未全部放開,當然這也和市場規模有關。

3、從渠道來說,渠道對於免稅業企業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免稅店的銷售渠道主要以市內免稅店、機場和機上免稅店三種類型,目前國內主要以機場免稅店為主,大約佔據了50%左右。

在機場免稅店上,由於機場經營場所的稀缺性,所以企業對於機場議價能力低,不僅店面面積小且租金成本高。例如,白雲機場對免稅店合同銷售額提成高達 42%。

而市內免稅店與機場免稅店就比較有優勢了。比如,市內免稅店的租金成本較低,面積大,商品陳列空間多。而且通行便利,購物時間更加靈活,顧客逗留時間延長。市內免稅店一定程度上可以類比一般商場,消費者在購物中心平均逗留時間為2.5-3小時,遠超機場免稅店逗留時長,是更加理想的消費場景。另外,機場免稅店如果遇到旅遊市場不景氣,旅遊人數減少,將直接影響免稅購物人次。所以市內免稅店是未來重要的免稅銷售渠道。

相對來說,國外市內免稅店已經相對較為完善,作為免稅業第一大市場的韓國,市內免稅店佔據韓國49%左右的銷售額,主要在於韓國國內財閥對於政治經濟具有重要的話語權。

而在中國,市內免稅店規模只佔到整個行業的6%,目前開放的市內免稅店除個別旗艦店,都處於相對偏僻的地段。阻礙國內市內免稅店發展的主要障礙在於進口關稅對於財政收入的影響。進口稅是我國財政收入一個大頭,2019年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5812億元,關稅2889億元,佔全國稅收收入的11.8%。擴大免稅店的經營範圍勢必會對財政收入造成一定影響。

對於國家來說,這需要權衡利弊。某種程度上,免稅業是國家是一個吃國家稅收補貼的行業,而解決稅收減少的問題,相對讓給民營企業或外資,國企壟斷或許是可行的一種方法?由國企相對競爭,寡頭的競爭格局即可促進行業規模化發展,做大做強免稅業,從而減少稅收收入減少的問題,然後才可以進一步擴大免稅商品品類及渠道。

中國國旅——免稅業務壟斷,效益堪比中國菸草

所以長期看,免稅業的“特許經營權”將會長期存在,形成如石油行業兩大寡頭的格局。而免稅業將是一超多強格局,中國國旅作為頭部企業已經具有遠超其他友商的競爭優勢,或許將繼續維持。

而在我國旅遊服務業形成貿易逆差的長期趨勢下,或許會倒逼國家放開政策空間,對免稅業渠道及銷售品種逐步放開,以達到提振國內旅遊業消費減少外匯支出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