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临高县第三中学走出办学困境纪实

核心提示

近几年来,临高县委县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工作思路,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地处县临城镇临调路的第三中学,在学校环境及硬件设施日臻完善的同时,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开拓进取,走内涵发展之路,把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作为前行的目标,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全方位构建德育体系,多举措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路架桥,学校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临高县第三中学走出办学困境纪实

无问东西,正道力行。面对“烫手山芋”,让每一个学生“六具有”,成为新班子领导下的临高三中学生培养之目标

是偶然也是必然,历史往往在一念之间得到改写。

时间定格在2017年9月初,随着县委组织部的一纸任命,临高县第三中学组建了以校长张万豹为主的领导班子。张万豹坦言,相对于临高中学、二中、实验中学及思源学校,三中属于生源录取低分率较高的学校,而且学生纪律观念差,无上学意识,爱来就来,不爱来就不来。

记得张万豹刚到临高三中时,他发现在班上课的学生还不到一半,晚修到了八点钟,还有很多学生在外面的街道上闲逛。除此之外,学校师资队伍老化,缺少活力,部分科目专业教师缺乏。

由于过去临高三中处于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里比较薄弱滞后的一所学校,学校还有很多危房没有被拆迁,校舍修缮有待完善,缺少校史室、学生作品展厅以及风雨操场,监控系统覆盖面不足,功能室不仅不够用,而且设备不完善。更突出的是,学校没有围墙。校长张万豹一了解,原来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很多农户把房子盖在校内,自由进出学校,学校的围墙也就没有办法修建。这在无形之中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隐患。

“学校发展的关键,生源、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是决定因素。而我们缺的就是这些。”校长张万豹言道。面对这样一个“烫手山芋”,究竟怎样才能找到三中发展的出路?学校领导班子经过深思熟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办学宗旨下,把临高三中打造成“具有感召力的学校”,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六具有”学生。

所谓“六具有”,即“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扎实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具有新时代审美能力”。

新班子提出的办学目标——“具有感召力的学校”,就是要改变家长对学校的态度。过去由于三中办学成绩差,家长普遍对学校信任度不高,不少学生在学校呆到一学期,家长就想方设法把孩子转到别处上学。而现在,就是要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让来三中求学的每一个学生真正能够留下来,完成初中3年学业,成绩好的考入优质高中,实现人生更大理想,成绩一般的能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得一技之长,走上社会能正常就业,养活自己。

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临高县第三中学走出办学困境纪实

学校党建工作一丝不苟

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临高县第三中学走出办学困境纪实

新建的学校大门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构建德育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在“成才”之前先“成人”

俗话说,目标是行为的指针。要把学校打造成“具有感召力的学校”,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六具有”学生,学校领导班子认为,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中学阶段是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好的品德和习惯形成,是学生一生的财富。

为此,临高三中从实际出发,在制定详细德育工作评价考核方案,完善表彰奖励制度,全体教师参与,全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德育网络的同时,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坚持制度规范化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以学生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加强传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抓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诚然,养成教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时一天能做好的,重在平时的点点滴滴。在养成教育上,一方面,学校制度先行,严格按照《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禁止学生吸烟、染发、穿拖鞋、纹身、大声喧哗等不良行为。另一方面,从细微处入手,强化对学生文明、仪表、礼仪教育,从穿校服,排好队,走好路,不随地吐痰等小事情开始,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为此,新班子组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学生必须统一穿校服。过完春节后,在全校对学生进行军训。通过军训,达到增强学生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的育人目的。在军训过程中,学校强化军姿、训练跑操,并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把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贯穿其中,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为了把学生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规范班级管理,实行量化评分。过去学校班级评比,每一个班级学生的表现优秀,是校领导评分决定。实行量化评分后,值班干部、政教室、教导室、年级长、学生会一起统一对每个班级评分,这样评分就更加公正、客观。为此,学校以学生到校情况为切入点,除了每天打分评比,还要求对每天每个班级的学生到校情况在学校微信群公布。这样一来,每个班级的情况一目了然,每天都反馈,能帮助班主任老师及时有效地与家长交流,促使班主任对学生平时迟到、旷课管理的力度。久而久之,学生过去迟到、旷课等不良行为也就从源头得到遏制。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对学生德育工作上,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临高三中,为了确保德育工作的成效,学校领导不断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坚持落实好班主任坐班制度。过去学校没有班会课,新班子组建后,学校星期一单独安排一节课,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课。一方面,班主任老师对上一周班级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一方面,紧扣某一方面的主题,开展“法制教育”、“卫生教育”、“传染病教育”、“禁毒活动”、“网络、交通、火电、溺水等安全教育”、“校园欺凌警示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思想品格等方面逐一渗透。

在临高三中,为了确保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学校实行的是全员育人德育模式,不仅领导深入班级督查指导,还要求科任教师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而在平时,德育处每个月对全校德育工作都有一次大规模、全方位的抽检活动。每一个班级的表现优劣,通过量化评分,在内部微信群公布,直接作为评选(红星班)、优秀班主任依据。对于平时表现优秀的班级和学生,学校德育处都会借助LED大屏幕进行宣传,积极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在学校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氛围。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学校还成立了舞蹈队、文学社团、书法社团、美术社团、篮球社团、足球社团、排球社团、乒乓球社团、合唱队、歌手社团、乐器社团、象棋社团等12个学生社团,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参与其中,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临高县第三中学走出办学困境纪实

书法社团

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临高县第三中学走出办学困境纪实

声乐社团,青春之歌永远激情飞扬

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临高县第三中学走出办学困境纪实

澜韵文学社团

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临高县第三中学走出办学困境纪实

篮球社团的学生跃跃欲试

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临高县第三中学走出办学困境纪实

足球社团,绿茵场上敢争锋

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临高县第三中学走出办学困境纪实

舞蹈社团,让学生健与美和谐发展

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临高县第三中学走出办学困境纪实

象棋社团

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临高县第三中学走出办学困境纪实

乐器社团,丝竹悠悠传雅韵

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再到以师为本,构建合格教师队伍,好的教学质量需要深耕细作

毋庸置疑,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临高三中,校领导认为,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学校不管建设有多么高大上,如果教学质量不能保证,就没有竞争力,民众就不会认可,学校也就无法打出品牌。

为确保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基础整体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校领导班子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一学校发展核心,聚焦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突破口,平稳而扎实地推进全校教育教学工作。

一方面,集思广益,发挥备课组群体作用,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全体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另一方面,重视对教学常规检查。学校除了实行科组管理科组,还要求各学科组长对科内老师教案做到日常检查。平时教师的听课记录,还有作业批改情况,不完成任务,就不能参与评优。

为把教学常规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推门听课成为常态,包括校领导和学校中层干部巡视校园时,在不打招呼的前提下,随时推门听老师讲课。这样在无形之中给老师一种压力。用校领导的话来说,推门听课的目的是要老师平时备好课,保证授课质量。因为只有保证每一堂课的质量,才能最终保证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除了推门听课,学校还举行公开课。事先由学校教务处设定的一个教学方案,然后每个科组根据教学方案进行备课,再各选一个代表来上课,全体老师聚在一起听课。公开课每个学期都要举行,在活跃学校教学气氛的同时,通过公开课,老师们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为了真实检验老师的教学效果,学校新班子上任后,就马上购买了一台网上阅卷机,并对段考和期考实行单人单座。由于教室不够,在段考和期考时,采取低年级跟高年级学生相互错开各一行来坐,这样学生就不能作弊,考试成绩也就相对客观,能真实评价一个老师的教学效果,学校根据老师教学效果,查漏补缺,进一步改善教师的教学手段。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现代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尤其对教师专业水平及个人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办好一所学校,要出教育教学质量,最终靠什么?毋容置疑,靠的就是教师。很简单的道理,要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自己先有一桶水。只有老师发展好了,学生才能教好,学校才能正常发展,这是校领导班子一致的共识。

基于老师在学校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学校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尤其重视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巩固和拓展。学校把“走出去、请进来”和校本研训相结合,实施“国培”教师培养工程,力求锻造一支业务高、团结且乐于奉献的合格教师队伍。

为此,只要平时有外出机会,学校领导都会安排教师出去学习,对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教学活动,更是鼓励教师踊跃参加。与此同时,在县教育局研训中心的支持下,学校还专门邀请县有关专家对学校教师发展把脉,对其教学能力进行评估与评价,在针对性开展各项专题培训的同时,学校加强了校本培训工作,相继出台了课题研究制度、理论学习制度、教学成果管理制度,以制度为准绳,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临高县第三中学走出办学困境纪实

学生用黑板报抒发浓浓的爱国之情

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临高县第三中学走出办学困境纪实

军训,让学生知礼仪

成绩属于过去,追求才能赢得未来。有着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有着社会各界的支持,未来的临高三中前景可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思想的跃进,办学目标的准确定位,管理方略的步步推进,老师整体素质的提升……这一切成为临高三中的源头活水,使得原本一团沉闷的教育教学工作,顿时有了勃勃生机与活力,而这种生机与活力的不断延续,就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2019年中考为例,虽然本届学生入学基础较差,但经过三年的努力,中考低分率控制在低分目标范围内,完成了学校制定的中考目标。在此基础上,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学科竞赛全面开花:

2018年,青年教师张峥参加海南省第八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荣获(声乐组)一等奖;学生陈珍灵,在临高县中小学生书画比赛中,荣获书法类一等奖;在海南省第九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学校选派的节目《苗岭连北京》荣获(中学组)一等奖、《黎乡笠影》荣获(中学组)二等奖;在参加第24届全县中学生运动会中取得第4名,在全县“高山杯”中学生足球比赛中,获得八强的好名次。

2019年,林晶晶同学参加的“科普小先生”演讲比赛中,荣获初中组二等奖;王柱同学在全县中小学生小歌手比赛中,荣获初中组二等奖;吕红玉同学在全县中小学生书画比赛中,荣获初中组书法类一等奖;林及弟同学在参加全县中小学生书画比赛中,荣获初中组绘画类一等奖……

“我们的学生能够有这样的成绩,非常不容易,毕竟其起点低。然而,通过学校的精心培育,他们的综合素养有了根本的改变,这是我们学校从领导班子到每一个老师都非常欣慰的地方。”校长张万豹感言道。同时,他指出,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更上一层楼,不仅旧的危房被拆迁掉,而且新建了围墙、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师工作间,学校环境越来越好。

事实上,最近两年来,对于临高三中发生的变化,学生家长感受最深,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进入三中学习后,首先在行为规范上有了很大的变化,穿着打扮像一个中学生的样子,说话也变得比以前礼貌了,在家里也能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简而言之,综合素质提升了。

在这些利好因素下,最近两年来,临高三中控辍保学成效显著,而且生源不断回流,如今在校生已由2017年的不到1600人,发展到现在1814人。

“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工作局面,是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及上级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同时也是全校教职员工努力奋斗拼搏的结果。”校长张万豹特别强调。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劳动,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使其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充满美好的东西。”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有一句至理名言:“一切真正美好的东西都是从奋斗中获得的,而美好的将来也以同样的方法来获取。”

如今的临高三中迎来了学校发展的最好时机,班子精诚团结,老师敬业爱岗,在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唯才是举的原则下,学校先后起用了符英新、严建华、王和安等3位责任心强的中青年教师充实到学校的干部队伍,提高了学校的管理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

暖暖阳光,朗朗书声,艳艳花朵,临高三中——这所有着数十年厚重文化历史底蕴的初级中学,岁月的洗涤,没有消磨其曾经创造的辉煌,而今天在国家教育均衡发展阳光雨露的沐浴下,他们没有停止前进的铿锵脚步,力求在精细化管理下功夫,把学校真正办成当地老百姓心目中“具有感召力的学校”。

目标是前行的动力,学校领导班子坚信,有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对教育的理解与支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一定会实现既定的办学目标,也一定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临高县第三中学走出办学困境纪实

做一个真正的朗读者

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临高县第三中学走出办学困境纪实

健康的体魄从晨操开始

办一所“具有感召力的学校”——临高县第三中学走出办学困境纪实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有趣新鲜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