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帶隊走進新加坡說相聲大獲成功,千人劇場門票銷售一空,你怎麼評價?

相聲一休哥



首先,需要明確門票是“銷售一空”還是“全部送出去了”,這是質的差別。作為國家之間的官方文化交流活動,“售票”一說很牽強、也不太可能,如果有賣票行為、那就屬於商演而非“文化交流”。

聚全國各級曲協之力、至今在國內都不敢舉辦一場像樣的大型商演,更何況跑去南洋新加坡賣票說相聲。國內成熟相聲市場都搞不定的事、到了國外就能實現?不可信。其次,新加坡雖然華人佔比高達74%,但多數南方閩粵一帶移民後裔,連鄉音都很模糊了、對於發源於北方的曲藝——相聲、顯然更加不熟悉。

讓上千新加坡人花錢去看一場自己陌生的曲藝演出,除了好奇心驅使——但因“好奇心”而掏錢賣票的觀眾畢竟是少數,實在找不出還有什麼吸引了。因此,所謂的“新加坡千人相聲演出門票銷售一空”、更大可能就由當地文化部門負責送票給當地華人,以及姜昆自己送一些在新加坡認識的友人。當然,附加送雞蛋是不可能了,因為雞蛋走出國門還是要過安檢的。

這種不需要自己花錢的旅行演出,曲協一年就有很多場次,確實很愜意。也難怪,許多人擠破了腦門也要往曲協衝——比如青曲社的苗班主。


岑詮



姜昆帶隊走進新加坡說相聲大獲成功,現場滿坑滿谷,上千張門票銷售一空。看到這個消息,相信很網友第一反應都是質疑,“消息是不是假的呀?”“是不是又送雞蛋了?”“是不是門票很便宜呀?”“是不是有團體合作呀?”


其實,這樣的質疑大可不必!姜昆帶隊出國演出獲得成功,實在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畢竟,這代表著中國的傳統曲藝,又一次走出過門、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看到中國相聲的魅力所在。這對於相聲來說,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對於傳統曲藝的傳承和弘揚,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而且,姜昆團隊能夠獲得成功,也並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一方面姜昆團隊的相聲,還是非常有實力的。

提到相聲實力,很多人都會拿姜昆與郭德綱對比。不可否認,過去一段時間裡,相聲界生生的分出一個主流和非主流之說。以姜昆為代表的主流相聲,和以郭德綱為代表的非主流相聲,好像是對立的兩夥人。甚至一度把相聲的粉絲,也分成了兩夥對立的人。而在這個過程中,德雲社更加得到觀眾的認可,佔據了相聲商演的大半壁江山。


可是,這並不代表姜昆團隊的相聲實力就真的不行。試想一下,能夠憑著主流相聲之名,與非主流相聲競爭這麼長時間,沒有實力肯定是不行的。或者說,即使有一些差距,這個差距也一定不會特別大。這就好比馬雲和馬化騰爭奪首富的位置,即使馬雲獲勝,也不代表馬化騰就沒有實力。

而這一次,姜昆更是帶著所謂的最強陣容出國演出的。能夠敢喊出這麼一個口號,自然而然是很有自信的,也間接證明了他們的實力。


另一方面姜昆團隊在新加坡是有一定觀眾基礎的,新加坡聚集的華人非常多,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出國很長時間了。他們對國內的相聲記憶很多都還停留在八九十年代春晚上。而那個年代的春晚,恰恰是姜昆比較火的時候。《虎口遐想》《電梯奇遇》等等,都給觀眾很深印象。也就是說,姜昆在新加坡的一部分觀眾心中,還是很有位置的。

並且這一次並不是姜昆團隊第一次到新加坡,去年的時候曾經去過一次,當時姜昆表演的《新虎口遐想》就很受歡迎。在去年演出有了很好反響的基礎上,今年的演出必然會更加成功。


在我看來,主流也好,非主流也罷,其實只是觀念有所不同而已,並不能代表絕對的好壞。主流中有好的相聲,非主流中也有好的相聲。只希望相聲人能夠拋開這個隔閡,做到相聲一家親,相聲可能就會真的繁榮起來!


雨天論娛樂


我喜歡相聲,喜歡中國的相聲。記得小時候,大概是八九歲時無意間得了一本厚厚的“馬三立傳統相聲集”,裡面收錄了馬先生近百段相聲。從此我的課餘時間一頭鑽進去,可惜沒有機會也從未想過要正而八經去學相聲,至今也不過算是個愛好者。文革後期,馬季,王志濤,楊鎮華等人退入二線,說得少了,好像說是搞整理了,姜昆,馮鞏,侯耀文等人撐起了一片天,但是這些人都在國營單位,說不說每月都拿工資。到了後來,說相聲的人越來越少,內容越來越受到侷限,觀眾鼓掌的多,發笑的時候少。再到後來,相聲幾乎成了對口詞,群口詞,臺上站了一群人,為首一個人說一句,其他人一起說一句,觀眾沒笑,自己先帶頭笑,更有職業“領掌的,帶頭髮出笑聲的”……於是,我就不在聽這種“相聲”了。郭德綱出現了,大褂兒出現了,老百姓笑了,我也笑了——相聲又回來了。姜昆帶隊世界巡演,是好事,我贊成毛主席說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各顯其能,各得所有。但是我還是看不慣群口詞,對口詞式的相聲!


從北方來到北方去


說姜昆相聲不好的,你們聽過多少他的相聲?

在相聲最熱的80年代,姜昆是最受歡迎的之一,難道都是虛假的?

每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對相聲也是如此,郭德綱近年來在相聲界一枝獨秀,自有他的道理。你可以只喜歡他,但也不必去踩其他的人吧。

相比較80年代相聲界的百花齊放,現在的言必稱郭不是什麼好事情。


IT研究院


要不郭德綱和姜昆大師來個擂臺賽,同一個劇場,同一個時間,同時買票!對比一下就知道了!前提不允許送雞蛋,掛麵,蒲扇…[大笑][大笑]


A鬍子拉碴A


這是一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補鞋的老鞋匠,因為職業門檻較低,又不需要太高深的技能,混口飯吃還是很容易的。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補鞋的手段千篇一律,補過的鞋也不愛穿了,這幫老鞋匠也就沒什麼市場了。但畢竟是“老手藝人”,他們雖然靠手藝賺不到錢,但畢竟經歷過“好時候”,靠擺老資格還是生活得下去。並且為了自抬身價,甚至還自詡“非遺”傳承者。

可是後來就不太好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了一堆“鞋店”,他們不止修鞋,還洗鞋、擦鞋、翻新、改色……,服務種類繁多而新穎。更過分的是,還開了很多連鎖店,而且生意火爆。這引起了那些已經很久吃不到肉的“老手藝人”的強烈不滿,這已經不是他們當年的營生了,是非主流的。而且,這麼多的服務種類,必然就會有很大花銷。較之以前幾毛幾塊的補鞋花費,這就是不道德的奢侈行為,是“三俗”的。另外,這麼幹下去,誰還會在修鞋的過程中對自己的人生有所感悟,誰還會從修鞋中學到東西,誰還會在乎自己已經修補過無數次的舊鞋?過分!

所以,“老手藝人”出手了。他們找出了多年之前就束之高閣的舊工具,擦去了灰蹭掉了鏽,重新擺攤,誓要奪回自己的領地。沒生意上門?不怕!他們白送,而且以此嘲諷那些“不務正業”者——不賺錢才顯高風亮節。修的不好?不怕!他們主流,所以覺得那些認為修過的鞋還能穿的舒服的人,都是痴心妄想。

以上,是故事,冤枉了修鞋的老師傅們,也調侃了鞋店的從業者們,深表歉意!


乏善可陳W


姜昆的千人劇場門票銷售一空,只能說明相聲確實火了,在國外很受歡迎。並不代表姜昆大獲成功,他只是去做文化交流,借了德雲社東風而已。

新加坡華人喜歡相聲

姜昆率領的主流相聲團體在新加坡演出,其中的相聲演員周春曉在微博宣稱,千人劇場門票已售完畢,並且現場的觀眾看了以後非常感動。

從現場來看,年輕人居多,清一色黃皮膚,黑眼睛。看來相聲這門傳統曲藝是火到國外了,連新加坡的華人都這麼愛聽相聲。


關鍵是新加坡的華人在當地工作生活,要適應本土的文化氛圍,很難有機會接觸到中國文化。而相聲又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少有機會了解,剛好姜昆到新加坡文化交流,能夠帶來一場演出,當地的華人還是挺想看的。

德雲社的人之前在新加坡開過專場,讓相聲真正走進新加坡華人的心中,那裡的很多年輕人從此喜歡上了相聲,壓力大的時候,就聽幾段相聲解悶。很想再看德雲社的演出,可惜很難得,德雲社並不經常去那裡。


剛好現在姜昆來演出了,反正都是相聲,新加坡華人不太清楚主流與非主流的區別,就慕名而來看一看,在異國他鄉聽一下鄉音還不錯。很多觀眾是抱著這樣的心態來的,並不是真的很瞭解姜昆他們或者崇拜他們。

借德雲社的東風

姜昆開啟他的世界巡演,完全就是借了德雲社的東風,是德雲社讓相聲如此火爆,在年輕人當中很受歡迎,有了很好的市場基礎,才讓這麼多的相聲團體有機會出來賣票。


自從郭德綱火了以後,相聲界的牛鬼蛇神就出來了。最有名的就是姜昆,因為他是曲協領導,格外引人注意。

新加坡的相聲市場不是姜昆他們開闢的,老早以前德雲社的人就在那裡開闢市場了,正是通過德雲社,才讓那裡的年輕人瞭解了相聲這門藝術。

現在德雲社沒有到新加坡開場演的計劃,去別的國家去了,就給了姜昆他們可乘之機,他們便藉著這股東風來這裡說相聲,美其名曰“文化交流”,實際上就是兄蹭德雲社的熱度。


先有德雲社,才有姜昆他們,要不然誰會給姜昆機會呢,可惜他們並不感恩。

性質不一樣

儘管姜昆的本次演出賣票,但性質還是與德雲社的商演完全不一樣。德雲社的商演是自負盈虧,一切成本都是自籌,但姜昆他們就不一樣,有補貼,雖然他們不明說,但大家都心知肚明。

那麼所謂的文化交流就是去完成任務而已,反正賺不賺錢都無所謂,不影響他們的工資。之前,姜昆在國內演出的時候,被曝出有政府補貼,門票賣得非常低,他的巡演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商演。

所謂的千人劇場門票已售完,都是他們自吹自擂的。這些觀眾還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去買票的,很多並不是心甘情願,跟姜昆他們一樣,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已。

周春曉還說現場觀眾很感動,相聲的功能是逗笑的,不是感化人的,吹牛皮吹到這份兒上,真是沒誰了,當觀眾是傻子嗎?真是厚顏無恥啊!


R娛記


新加坡近百分之八十的華人,那怕是方清平去了千人劇場也會滿。相聲不需要高雅俗的岀奇就行,而且相聲例來都是捧逗和單打獨鬥,老藝術家候寶林把相聲從地攤上帶到大舞臺憑的是對藝術的追求,還有馬三立的單口相聲是新中國讓他們成名。姜昆也好郭德綱也罷本不應該是二個對立的相聲人是名利和媒體活生生的讓他們勢不兩立,從來沒人讓他們勾通一下藝術彼此互補文藝界有很多座談會都是為了彰顯個人奇志大兵一對完美的相聲人為了利益分道揚鑣,這種亂象是缺乏真正的組織者,誰都稱不上真正英雄。


何安華168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很無語,千人劇場門票“銷售一空”就意味著成功嗎?怎麼銷售出去的心裡沒點數嗎?難道這層“窗戶紙”一定要我來捅破?

“姜昆說相聲”世界巡迴演出



今年對於姜昆而言,的確是“忙碌”的一年,計劃要在年內完成100場的世界巡迴演出,已經如火如荼的演了88場(絕大部分是在國內)。老實說這一點上我十分欽佩姜昆老師,“世界巡演”——何等的霸氣!連相聲界最火的德雲社國外演出也多半是冠以國別或洲別(如德雲社北美巡演、澳洲巡演等),看來,主流力量真是強大!

按照計劃,已經結束的新加坡演出,是第89場。未來不到兩個月時間裡還有11場演出要完成,看來“革命尚未成功,爾等還需努力”啊!

頗具爭議的演出陣容



本次新加坡的演出海報發佈之後,爭議四起!仔細看了一下海報上的演出陣容,除了姜昆,戴志誠,剩下的演員都幾乎沒聽過,據說這裡面還有在“相聲有新人”等節目裡淘汰掉的選手,我不是說淘汰了就沒有實力,只是覺得就是這樣的演出陣容,就敢稱是“中國最強”?還“震撼來襲”,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巡演”背後的問題,值得反思與探討



我一直都在關注姜昆的“世界巡演”及他的動態,我發現些有意思的問題。

一、官方活動,民間社團“不受待見”!

1. 10/12.法國巴黎,在美麗的塞納河畔,姜昆攜戴志成等曲藝名家參加了“中國曲藝70週年成就展”,他帶著外國友人參觀了中國曲藝發展的70年的變化以及各種成就,還有一些曲藝家的照片。最後為他們表演了精彩的相聲節目,現場氣氛熱烈!

2. 11/2.德國柏林,德國-中國曲藝周隆重舉行,姜昆、戴志成共同出席…

以上種種,都是官方性質的交流活動,姜主席出席無可厚非,可是一直提倡相聲要“百花齊放”的曲協,為何都是姜昆、戴志成這些人員參加,其他團體,比如德雲社、青曲社、相聲新勢力、嘻哈包袱鋪等,為何不邀請一起參加?難道是怕他們的節目“太燃”,自己下不來臺?

二、世界巡演“充滿爭議”



1.(如圖)某媒體刊登的票務廣告,場次是5/3號的“姜昆說相聲●海口站”,“某某補貼”四個字又一次觸動了人們心中的情緒!

2. (如圖)從新加坡巡演現場圖片可以看出,的確座無虛席,這個畫面中除了兩個小朋友,其他觀眾的年齡層次普遍偏大,這就不難解釋了——我始終認為,在海外的華人圈裡,老一輩們對來自祖國的一切藝術形式都是毫無條件的支持!

真心的希望有朝一日,”姜昆”們可以放下身份,堂堂正正做“商演”,讓市場來檢驗你的高雅(相聲)——這才是對相聲最好的繼承!


天雷娛樂


任何不經過市場檢驗的相聲表演,說自己成功,都是耍無賴!

何謂大獲成功?姜昆此次新加坡說相聲,不過是一次文化交流活動,千人劇場坐滿,恐怕大多數觀眾都是為“交流”而來,不是被本次相聲活動吸引而來,那麼,如此表演如何能談得上大獲成功,充其量就是,本次文化交流活動辦的不錯,僅此而已!



姜同學早先的相聲作品確實不錯,質量很好,但過去並不代表現在,也不代表未來!



姜同學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對於相聲的貢獻很大,這個不會否認,他的《樓道曲》《虎口遐想》確實不錯。不過,過去的成績並不代表現在,現在的姜同學,真的一言難盡。箇中滋味,自行體會。



姜同學的文化貢獻值得表揚,但與德雲社的文化貢獻仍有差距。

此次新加坡之行,姜同學在新加坡收得弟子,也收了弟子,就意味著相聲有了更多的跨國傳承,當然,傳承質量有待考證。這是姜同學做出的文化貢獻,值得表揚。不過,與當下日盛的德雲社相比,姜同學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對於姜同學來說,利用現有的優勢,多揣摩相聲作品,多注重相聲表演的文化輸出,才是正道,只有真正撲下身子,為相聲事業鞠躬盡瘁,才能得到民眾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