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代表 國家代主席 董必武故居

中共一大代表 國家代主席 董必武故居

到了紅安,自然要參觀、瞻仰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領導人之一——董必武故居。

中共一大代表 國家代主席 董必武故居

董必武故居,就在紅安縣城正南街,可以說,是現在的繁華地帶。這是一座老院子,門口"外方內圓",是個月亮門,不知原來就是如此,還是後來復修建成了這個樣子。"外方內圓",可體現出一個做人的原則,以及執法的風範。董必武就曾兩渡日本攻讀法律,從事法律工作,也是著名的法學家,解放後,擔任過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進了院子是一棟平房,有六七間。堂屋側面是董必武祖父與大伯父的住房。堂屋北面的後半間房,是董必武的出生地,中半間原是二伯父住房,後來為董必武父母居住。

中共一大代表 國家代主席 董必武故居

董必武的父親叫董基文,弟兄八個,行三,是個忠厚老實的鄉土教師。母親蔡氏是個勤儉正直的家庭婦女。全家二三十口人吃飯,除靠父親、叔叔教學和伯父經商做小買賣外,還要靠母親和嬸嬸紡線織布度日。當年的紡車、織布機至今還放在室內,已成了文物。

這到使我想起西柏坡董必武故居,也有一架紡車,是他們老兩口紡線用的,董必武還特別有體會,寫詩道,"捻線巴掌握手拳,看時容易做時難",都是從小從母親那裡學來的、體驗來的。

中共一大代表 國家代主席 董必武故居

生活的艱苦,促使董必武從小就刻苦讀書,還練起了毛筆字,這與他父親一次被辱有關。父親為了養家餬口,到麻城鎮附近教書,當地不三不四的人自以為才華出眾,要與他父親比出對子,並當場書寫出來。當董必武的父親書寫完後,他們又譏笑,字寫的像雞爪子,東倒西歪。一直跟父親讀書的董必武,恨不得上前與他們比試,可惜自己的本事還太小,從此,暗下決心,苦練了一手好毛筆字。

中共一大代表 國家代主席 董必武故居

參觀石家莊"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舊址"得知,第一套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這六個字,以及面額漢字,就是由時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兼華北財經辦事處主任的董必武書寫。當時,籌備中國人民銀行的南漢宸認為,董必武的書法在中國共產黨內是第一流的,就建議他書寫。戰爭年代哪有那麼多客套,董必武就答應了,在西柏坡小院中,攤開白紙書寫起來,還特意書寫了幾種不同的寫法,交給南漢宸他們去挑,就這樣,第一套人民幣誕生了。

中共一大代表 國家代主席 董必武故居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生,名賢琮,號璧伍,又名用威。1903年,董必武參加清政府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同住的一名考生不幸被衛兵提槍捅死,考生們見政府草菅人命包圍了貢院,"文章鬥不過權力,正義鬥不過刀槍",還是被撫臺派兵鎮壓下去。董必武雖然這次中了秀才,但心靈中卻埋下了反抗的種子。

同年秋天,董必武赴武漢張之洞創辦的新學考試,填寫名字時,寫罷"董"字,未等"賢琮"浮上腦海,就寫下了"必武"二字,立志萌發了反清的念頭。自此,董必武這個名字伴隨他革命的一生。

中共一大代表 國家代主席 董必武故居

董必武紀念館,就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內,展示著他光輝革命的一生。

董必武,可以說,是湖北第一人。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加入中國同盟會。1919年,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後,領悟到中國革命必須效仿俄國,走社會主義道路。1920年,為宣傳新文化、傳播馬克思主義開辦了武漢中學,培養人才,並與陳潭秋組建了武漢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又與陳潭秋一起到上海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武漢區委委員、武漢地委書記、湖北省委委員。

中共一大代表 國家代主席 董必武故居

1927年11月13日,黃麻起義的總指揮潘忠汝,就是董必武武漢中學的學生,後畢業於武漢中央軍事學校,中國共產黨黨員,不幸在後來突圍中犧牲。他生前詩云:"堯天舜日事經過,世態崎嶇要整磨。不肯昏庸同草木,願輸血汗改山河。"黃麻起義,也是中國革命的一個起點、星火,它始終燃燒著中國革命的道路。

吳煥先,原紅二十五軍政委,上學期間就開始接受進步思想,一次回家,把馬克思的像貼在神龕上面,父親很是不高興,讓他扯下來,他說,人家董必武董先生都敬仰他,我們有什麼理由怠慢他?父親一聽,也就不再堅持,因他肚裡也有墨水,早就聞董必武的大名。

正如李先念參觀完董必武紀念館所說:"董老是湖北革命的一面旗幟,我們都是他的徒子徒孫。"

中共一大代表 國家代主席 董必武故居

董必武的事蹟何止這些,他點燃了革命的火種,他培育了一個又一個英雄,他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1945年,他代表解放區參加了舊金山聯合國制憲會議,解放後,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

中共一大代表 國家代主席 董必武故居

他重任在肩,卻始終不忘家鄉,不忘老區,他不顧年邁三次回紅安。1956年3月,董必武第一次回到闊別十八年的家鄉,他不僅到處看望大家,還邀請解甲歸田的紅軍老團長,以及鄉親們開座談會,瞭解家鄉的情況。1958年3月,董必武第二次回到家鄉,他特意去了有"列寧市"之稱的七里坪,這裡是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也是將軍的搖籃,他寫詩道:"殘壘猶存舊戰痕,義軍根據地傳名。而今建設能躍進,不愧當年七里坪。"1962年5月,董必武第三次回到家鄉,參觀金沙河水庫時,上壩、下壩陪同人要扶,董必武說,二萬五千里長徵,難走吧,我都沒要人扶,也希望你們不要人扶。一語雙關,告誡縣裡的同志。又寫詩道:"三度回鄉景不同,樹高草密麥收豐。人民生產皆積極,共說中央政策工。"

中共一大代表 國家代主席 董必武故居

也就是這一年,紀念黃麻起義三十五週年,又勾起了董必武戰爭歲月的回憶,寫詩道:"廿二年間起伏多,黃麻革命湧洪波。大山三座終移去,黨引工農奏凱歌。""燎原烈火起星星,燒卻江淮腐惡根。英雄鬥爭成績夥,山區到處見新村。"

鄉情、鄉誼,使董必武特別留戀家鄉,就是家鄉的小吃也偏愛。紅安的醃豇豆、綠豆粑和臭皮子,只不過是最普通的食品,董必武也愛吃。因綠豆粑吃了老人不易消化,醫生只規定董必武吃一個,董必武吃了一個總覺得虧虧的,還想吃,趁醫生不注意,又夾起一個,剛咬一半,就被醫生髮現制止,只好帶回招待所,留下頓再吃。董必武一生廉潔,常寫“性習於儉,儉以養廉”,這也是他一生勤儉為政的寫照。

中共一大代表 國家代主席 董必武故居

1975年3月5日,正值董必武90壽辰,他並沒把自己的病掛在心上,他早就說過,"老去自然理,不因誰願否",只是回首了往事,寫下了最後的詩篇:"九十光陰瞬息過,吾生多難感蹉跎。五朝弊病皆親歷,一代新規要漸磨。徹底革新兼革面。隨人治嶺與治河。遵從馬列無不勝,深信前途會伐柯。"

詩寫成了,沒想到28天后,董必武與世長辭,告別了他留戀奮鬥的人間。

祝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永垂不朽!

九口2019-11-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