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烈士传

徐英烈士传

徐英(1907-1930)

徐英烈士传

徐英故居

徐英是中共浙江省委第五任书记,是土地革命时期年轻的浙江省委书记。只活了24岁的徐英,毕生用满腔热血不屈不挠奋战,驱散国民党反动统治黑暗。徐英钢铁一般的红色信仰,火把一般的革命斗志,磐石一般的不屈精神,是武义的骄傲,也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一座高大的红色丰碑。

(一)

徐英(1907—1930),原名徐胡连,又名紫衡,化名于凤鸣。生于1907年8月19日,武义县水碓后村人。1925年冬在宁波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中共宁波特支书记、地委委员、武义县委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书记等职务。1929年12月17日,在宁波不幸被捕,1930年8月27日,在杭州浙江陆军监狱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4岁。

1907年8月19日,我们灾难深重的祖国还在腐朽黑暗的清朝政府统治下,离武义县城24华里的水碓后小山村,凌晨子时,村里一座坐西朝东建于清代的砖木结构、由前后二进组成的两个三合院厢房内传出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啼哭声划破夜空,惊动村庄,一个新生命诞生了,他就是日后为红色革命信仰赴汤蹈火的徐英。

徐英出身贫苦,5岁时父母双亡,从小由姐姐抚养。徐英小时候,村里人都叫他“徐大胆”。他天不怕地不怕,小小年纪一个人敢在黑夜里到屋后山地取回蔬菜,也敢于爬上大树掏鸟窝。

徐英天资聪颖,从小勤奋好学,家人省吃俭用,勉强供他读了5年书。徐英从小就喜欢舞笔弄墨。他勤奋刻苦,仔细研读父亲和家族长辈留下的书法笔迹,用心揣摩书法门道。家里穷买不起纸张,他就想出省钱的办法,用黄砂和泥土当练字的纸张,黄砂上和泥土地上用小竹棒比来划去,练习写字。只上了五年学的他,小小年纪竟然无师自通练就一手漂亮的好字。这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从事党组织文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徐英性格开朗,遇事不慌,乐于助人,爱打抱不平,在学校和村里都有很强的号召力,屁股后面总是跟随着一群铁杆“粉丝”般的小伙伴。

(二)

徐英13岁出外谋生。1925年,19岁的徐英成了宁波美球针织厂的工人。生性开朗的他一进厂似乎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很得工友信任。不久,他看到工友每天在震耳欲聋的机器声中上班十二小时以上,织布车间挡车工每天上班来来回回走的路足足有三十多华里。工友干的是牛马活,吃的是猪狗食。徐英看到城里的工人和乡下的农民一样缺衣少吃,感触很深,他立志要解救天下穷苦人。

徐英和厂里摇纱车间的女工许兰、钱珍英一起行动,联络工人,发动工友,成立了宁波市第一个工会——美球针织厂工会。为人热情技术熟练的徐英因为威信高,被选为工会主席。一名小学教员王小曼(即王嘉谟,公开身份启明女子中学教师)协助美球厂识字班教学。徐英因此和宁波地下党创建人王嘉谟认识,并结下了深厚革命友谊。

1925年冬,徐英由王小曼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美球厂支部书记,又担任了中共宁波地委交通联络员的工作。徐英是宁波工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积极协助总工会主席王鲲做好当时较为复杂的南门和西门一带的工会工作,筹建了宁波工人纠察队,为迎接北伐军抵达宁波作准备。1927年2月,他和王鲲拟了《优待工人条例》颁发全市,有力地促进了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全市先后新成立了80多个基层工会,会员猛增到八万余人。各基层行业工会纷纷提出改善劳动条件,保障民主权利等要求,进行罢工、请愿和示威游行等斗争。

在国民党“清党”、“剿共”的乌云密布形势下,斗争的环境愈来愈险恶,不久,城里出现了“生擒王小猫(指王小曼)、活捉徐狐狸(指徐英)”的反革命标语。美球厂的老板告发徐英在厂里组织工会“闹事”,结果徐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拘留所里,徐英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频繁审讯和严刑拷打,丝毫不露真情。美球厂的工人听到徐英被捕的消息后,义愤填膺,纷纷向厂主交涉、抗议,提出“若不释放徐英,我们就不上工”。厂方唯恐事态扩大,难以平息,只得答应保释。徐英被保释后奉命从城里转移到郊区隐蔽,不久,被调到省委,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在杭州,他介绍了之江大学读书的武义人倪云腾加入了共产党。

(三)

1927年11月中旬,省委指派徐英回武义担任县委书记。当时武义县委的主要负责人遭到国民党的通缉,隐蔽到外地,党的组织活动停顿。徐英回到武义以后,就进行秘密串连,把党组织重新恢复起来,将原来的临时县委组建为县委,并任县委书记。

21岁的徐英回到武义,他认真分析当时武义县情,当时武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人口少,总数只有约9万人口,可耕地面积有30多万亩,人口与耕地比例是1:4。二是大地主特别多,城区有十几家每户占有水稻田700亩以上的大地主。大多数农民租种地主的田地,受地主恶霸重租剥削,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徐英因此决定,迅速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恢复和发展农会,解决农民疾苦,开展减租减息斗争。

11月下旬,徐英调回省委工作前,在下王宅王树平家主持召开了秘密会议,传达了省委指示精神,推举邵李青为县委书记,倪云腾为团县委书记。会上确定了县委当时的任务是: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恢复和发展党团组织;组织农民协会和筹建农军(后称工农红军);规定了秘密活动的地点和联络暗号,县委的联络代号为“壶峰”,团县委的联络代号为“青峰”。

1928年8月,县委在金畈村召开扩大会议,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徐英在会上分析了革命形势,就整顿发展党的组织,加强农民运动的领导,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会议决定在全县成立东、南、西、北四个区委,会后县委成员分头发动群众从事各项组织准备工作。经过徐英等同志10个多月的努力,东区建立起白溪、沈宅等31个支部,南区建起桐琴、东皋、佐溪等6个支部,西区建起陶宅、下杨、马昂、岭下汤等14个支部,北区建起叶村、吴村、朱村、王村等10个支部,城区建起下王宅等两个直属支部。全县共建立63个支部,党团员近1000人。

9月13日,永康、武义两县党的领导人在桐琴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于10月10日晚上,两县联合举行农民武装暴动。徐英任总指挥,徐强等为副总指挥。10月初,县委又在白溪的新殿湾召开干部会,制定《暴动计划方案》。

暴动失败后,省防军派出一个团来武义配合县自卫队,到处搜捕我党同志和革命人士。徐英就指派倪云腾调查因暴动造成的伤亡和被捕同志的家庭状况,及时做好难友家属的善后救济工作。为了有力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他和邵李青商量,派人镇压了抓人凶手林金良。

(四)

1928年11月底,省委将徐英调回杭州,任省委常委,分工负责职工运动。1929年1月16日,在中共中央代表彭湃同志的主持下,召开了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改组了省委,工人出身的徐英被选上了省委书记。徐英担任省委书记时间只有三个月,不到90天,但那时是浙江地下党开展工作最困难时期之一,那时地下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省委几个负责人连吃饭都没有钱。但徐英信仰坚定,坚持开展工作。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点燃了浙江大地上革命之火。

奉命于危难之际的徐英无所畏惧,他根据民主集中制要求召开扩大会议,选举了5名常委,决定了秘书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职委书记、农委兼军委书记等人选,健全了省委领导班子。徐英主持省委作出政治、组织、农运工运等四项决议案,他用复写纸抄写的方法写给党中央6份浙江工作报告,起草《军事计划草案》和《农村工作方针》,给各县委、特委通报斗争情况。

在这期间,杭州及各地的白色恐怖加剧,城市许多支部解体,基层组织遭到破坏,地下省委机关受到严重威胁。于是,省委几个负责人决定分别到各地巡视,直接领导各地的工作,徐英到了嘉兴、浙西一带检查和指导工作。徐英每到一地,在了解和指导当地党组织活动情况时,总是教导当地党的负责人说,目前浙江的党组织处在最困难时期,越是困难,越能锻炼人。在临安,徐英对县委书记邹子侃说:“我们共产党人从来没有个人的追求和打算,党的宗旨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一切从党的事业出发,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1929年4月,党中央在上海召开浙江工作会议,作出《浙江问题决议案》。5月,徐英接受任务到了宁波,再次领导了宁波地区的革命斗争。

1929年5月下旬,中央巡视员卓兰芳也到宁波进行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徐英到宁波后化名于凤鸣,与卓兰芳保持单线联系。经过两个月隐蔽而紧张的准备,于8月成立了中共宁波特支,徐英担任书记。由于徐英地下斗争经验丰富,安排巧妙,方法得当,工作进展顺利,到10月底,宁波特支就在镇海、鄞县、慈溪、奉化、象山等地以及鄞县警察局教练所内,先后建立起6个支部,有党员30余名。

(五)

七八月下旬,徐英又作为中央巡视员,前往台州、温州等地检查指导,将这些地区党组织的恢复和活动情况,及时报告中央。

正当宁波特支的工作取得较大发展的时候,国民党当局加紧了破坏和搜捕活动。由于徐英在美球厂的同事地下党骨干叛变告发,宁波特支机关暴露了。

1929年12月上旬,特支发动群众大规模散发广州暴动通告等传单,震动了宁波当局,他们伸出了罪恶的魔爪。12月17日清晨,徐英在特支机关——宁波君子道三街四号楼上被捕。

敌人从查获的我党文件和名册中,知道徐英曾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和宁波特支书记等重要职务,是共产党的“健全分子”。因此作为要犯押解到杭州,囚禁在丙监七号笼。国民党浙江高等法院在4月28日判处徐英死刑。徐英在浙江陆军监狱,度过了生命最后的204天。

徐英是坚强的共产党人,从他被捕之时就下决心,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坚持斗争一天,绝不放弃自己斗争的权利。他利用“放风”机会,很快与狱中的党组织成员裘古怀等取得了联系,参加领导狱中的斗争活动。他提出“法庭是战场,监狱是熔炉”,给难友们指明了斗争的方向。他用暗号建立起狱中的联络网,把上级党称为“外祖母”,把狱中的党组织称为“母亲”,要求难友们不能丧失意志,在特殊环境中坚持革命,用各种方式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保持身体健康。

1930年五六月间,狱中党组织接到“外祖母”的指示,要组织越狱斗争。徐英和难友们除了作好思想上、物质上的一些准备以外,还在看守监狱的卫队士兵中作了深入的“策反”工作,以接应狱外的党组织,夺取越狱斗争的胜利;后因这支卫队在预定越狱日期的前三天被调防了,致使越狱的计划未能实现。

1930年8月27日早上,徐英等19人在杭州浙江陆军监狱刑场英勇就义。为纪念、缅怀徐英等英烈,我县建成了徐英烈士纪念馆,供后人学习瞻仰。

温馨提示: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华英烈网(ID:zhonghuayingliew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