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的「盲區」

水滴的「盲區」

/麻雀

11月6日,全國首例個人大病網絡求助糾紛,在北京朝陽法院一審宣判。籌款人莫先生隱瞞名下財產及其他社會救助,將水滴籌公司籌集款項挪作他用,被要求全額返還153136元並支付相應利息。

梳理事件始末,2017年9月,莫先生之子出生後身患“威斯科特-奧爾德里奇綜合症”。 2018年4月15日,莫先生以“欠20多萬外債,….後續至少要40萬元治療費用”為由,通過水滴籌發起40萬籌款。當日水滴審核通過,次日籌集153136元。

事後莫先生以“抗排異、抗感染和心臟治療”為由申請提現,4月18日,水滴籌將籌款153136元全額匯款給莫先生。

2018年7月23日,莫先生之子死亡。莫先生妻子向水滴籌舉報稱,“籌款那次住院用掉5.3萬,其中31500元社保報銷,醫院有2萬元基金,水滴籌的錢基本沒用……孩子父親是拆遷戶,有房有店面,不存在借錢……”。

及至法院宣判,莫先生謊報資產坐實,水滴籌討得籌款,這場網絡互助糾紛看似塵埃落定。

但圍繞網絡互助籌款“資產審核不清”、“資金管理盲區”的爭論,卻遠未停歇,甚至愈演愈烈。

01 資產審核盲區

實際上,早在今年5月,德雲社演員吳鶴臣腦出血向水滴籌籌款100萬一事,便在社會引起軒然大波。

風波之後,公眾及媒體的關注點已經從“有車有房是否可籌款”話題,轉而聚焦到“眾籌平臺是否對籌款人真實資產負有審核責任”這一盲區上。

而通過近期事件來看,圍繞審核責任,互助平臺及捐贈用戶各執一詞。

5月4日,“水滴籌”相關負責人曾就吳鶴臣籌款事宜向媒體回應,審核信息沒有界定“有車有房就完全不能發起籌款”,但前提是“要按照平臺的規定,去提交這些相應的證明材料”。但平臺“沒有資格去審核發起人的車產和房產”,只是“去做公示”。

此前多家媒體報道,在輕鬆籌、水滴籌等平臺,提交併通過審核十分容易,甚至一張像素較差、存在PS痕跡的診斷證明,最快2分鐘就能過審。

“除審核流程不嚴外,審核責任人主體不明才是癥結所在。” 公益人士李瀟瀟對趣識財經表示。

水滴創始人沈鵬此前接受趣識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是非黑即白的審核,即到底有沒有病,是否把所有資產都公開了,以及公開情況是否屬實。但他也強調,水滴本質是一個雙邊性平臺,是讓兩邊變得更透明,而並非一審到底。

“水滴籌本身是中介平臺,是否有審核資產的資質很難說清;但捐贈人捐的是真金白銀,水滴籌作為中樞環節,健全審核機制,保障捐贈人權益也是應有之義。”李瀟瀟說道。

在11月6日的判決中,朝陽法院建議水滴籌等網絡平臺,應加大資源投入,健全審核機制,配備與求助規模相適應的審核和監管力量;完善籌款發起人家庭財產公佈標準,履行審查監督義務,保障捐贈人權益,並強化款項使用的監督。

如上文所言,線上審核漏洞較多,籌款發起人的真實病情、真實資產,是個精細化的運營過程,這急需線下的深度參與。

半年前,目前水滴在全國已有超過18000名志願者。“一些水滴志願者在醫院內的閒置空間、醫院旁的租賃室,搭建水滴服務站,為用戶答疑,並指導他們使用水滴籌款。”

“但志願者,主要還是提供指導服務,他們大多可能沒有能力來做資產審核。” 李瀟瀟對趣識財經說道,“更重要的是,即便他們參與到病情、資產審核中,也不能保證審核的真實客觀性,因為這些志願者是就近性的,也非水滴正式員工。”

02 資金使用盲區

或許,比資產審查更大的盲區,是在資金端。

而為用戶詬病較多的,是強制“預存金額”條款。針對互助分攤業務,水滴互助客服表示“分攤金額是需要預先充值的,然後在充值賬戶中倒扣,如果基礎計劃餘額低於1元,百萬計劃餘額低於5元,那麼用戶將會進入休眠期,權益失效。”

而一旦存在預先充值,便免不了涉及資金存放等問題。

水滴互助客服表示,水滴用戶所交資金存放在平安銀行,是託管賬戶,資金用途定期公示。如下圖所示,公示信息中,可以看到互助金上期結餘、新增會員預存互助金、本期新增已劃撥互助金、賬戶結息、本期結餘等關鍵信息。

水滴的「盲區」

援引平安銀行北京東三環支行對柒財經就資金存管的回覆,“水滴公司所開的單位存款證明書是正常賬戶,正常結算,除非凍結否則平臺可自由提款。

金融行業分析師王朝表示,“即便是P2P平臺,只要資金託管在銀行,那平臺便沒有使用資金的權利,這也比眼下互助籌款平臺要規範的多,這也是互助行業的監管盲區。”

而另一家為公眾熟知的輕鬆互助,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輕鬆互助界面顯示“專業機構資金託管”,但客服表示,“具體哪個第三方機構是沒有辦法告知的,是保密的,如需申請互助金,則派專門的工作人員去提取款項,而在互助金上期結餘、新增會員預存金等資金信息方面同樣無法告知。”

一時間,互助行業的資金存管竟成秘不可言之物。

03 盈利之困

其實,拋開資產審核與資金存放盲區不談,水滴一直在默默做“公益”。

數據顯示,水滴互助已累計給3600多個家庭,提供了5億元的互助金。水滴籌已為幾十萬名大病患者提供籌款服務,累計籌款超160億元,贈與人次超5億次。水滴保已與60保險公司達成深度合作,保障用戶超1200萬。

得益於“籌、助、保”三架馬車狂奔,水滴也獲得了資本市場認可。繼3月27日5億B輪融資後,6月12日水滴再次完成10億C輪融資。不到三個月,水滴融資總額超15億。

同樣也是在水滴完成10億C輪融資發佈會現場,水滴保品牌也升級為“水滴保險商城”,成為水滴集團的最核心板塊。

在趣識財經看來,水滴保險商城平臺的建立,不僅意味著水滴由以互助籌款為核心,轉向以健康保險為核心,也暗示水滴盈利模式的再進化,“水滴不甘於只做公益”。

正如沈鵬所言,“商業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 經過3年發展,水滴互助與水滴籌以公益之名,在幫助幾十萬籌款用戶之餘,也為自身積累起上億註冊用戶,這構成了水滴保險商城的客戶基礎。

“這應該就是水滴三級火箭模式的邏輯所在:從互助籌款中積累用戶,在保險商城中完成流量變現。”

雖然,水滴並未公佈盈收數據,但保險業內人士分析,水滴目前依舊還在高速擴張期,應該還處在較大的虧損階段。而且,線上保險前期投入成本較大,加之行業透明度較高,利潤空間並不大。

但無論如何,保險商城已被賦予重任,它決定著水滴未來能否盈利、何時盈利。

縱觀水滴三年,猶如御風而行。不管是融資進程,還是用戶體量,水滴都取得了驕人成績。

但,水滴石穿,尚需時間。圍繞互助籌款層面的資產資金盲區,圍繞保險商城的變現盈利之難,水滴都有不少的功課要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