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實施稻漁綜合種養“百千萬工程”紀實

如果說最近幾年,農業領域呼聲最高、底色最靚的新業態,可能非稻漁綜合種養莫屬。且不說省肥減藥、控制投入多麼給力,光是小龍蝦、大閘蟹、福瑞鯉這些“流量明星”就足夠耀眼。

在安徽,稻漁綜合種養特別是稻蝦產業,不僅是農漁民增收的“利器”,更是安徽現代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神器”。去年底,安徽提出實施稻漁綜合種養“百千萬工程”,力爭到2022年,每年新增稻漁綜合種養100萬畝,每畝水稻產量達到1000斤,畝年產值達到1萬元。安徽省副省長張曙光指出,安徽稻漁綜合種養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今後一個時期,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和農業農村等有關部門要緊緊抓住政策環境持續優化、稻漁產品需求旺盛的有利時機,在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加強科技創新、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強化示範帶動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推進安徽稻漁綜合種養快速發展,保障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目標既定,重在落實。安徽稻蝦綜合種養產業如何上檔次、上規模?我們一起來看——

看規模:一個鄉不大,體量卻不小

凌晨4點,霍邱縣三流鄉,黎明前的黑暗中隨處可見星星點點的“火光”。

“農戶們正在田裡起捕小龍蝦。別看現在冷,一會兒可有熱火朝天的大場面!”三流鄉黨委書記孫廣傑一句話逗樂了大夥兒,一行人向著稻田深處走去。

黑暗中看不清人的身影,只能確認一處“星火”就是一個養殖戶。數不清的礦燈或遠或近,起起落落。

5點,三流鄉李東樓小龍蝦市場,老闆李德龍正在和一位來自合肥的客商“過招兒”。對方堅持要每公斤80-100尾的龍蝦,標準嚴苛,反覆挑選後還是從已經裝車的塑料箱中挑出了一些。

而另一旁,幾名腳踩膠鞋、駕駛三輪車的村民陸續趕過來,從網兜或是紅桶中倒出自己剛剛捕獲的小龍蝦。

6點,天已經大亮。此時在鄉鎮的“主幹道”上已經停滿了採購的車量,農戶們在幾家較大的交易商的門前排隊“出貨”。

馬南園村的胡言海,是養蝦的老手,他身邊圍著不少養殖戶一起交流經驗。今天他運來了兩桶蝦,20畝田最近每天都可以收穫近50斤的成蝦,平均每畝2斤多不止。他的蝦品質高賣相好,5-6錢的規格竟拿到了29元/斤的高價,才一個早晨就有1000多元到手,讓村民們羨慕不已。

據介紹,三流鄉雖然田塊較零散,不適宜大面積開溝渠,但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蝦,每家幾畝到幾十畝不等,全鄉4萬多人口,有超過一半從事養蝦,十萬畝稻田中近8萬畝開展了稻蝦綜合種養。根據三流鄉農村商業銀行的統計,2018年農民存款達到2.56億元,比5年前8000萬元多出1.76億元。

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蔣軍告訴記者,“三流模式”雖然沒有規模化的精養池塘,養殖方式卻十分科學。比如秋天提早收割水稻投放蝦苗,利用9-11月的溫度為小龍蝦搶出生長時間;冬季適當加高水位讓龍蝦越冬,次年春天就可以領“鮮”上市,從3月底一直到五六月延長供應時間,讓農戶增收,這恰恰是技術部門倡導的方向。眼下龍蝦苗市場緊俏,霍邱蝦還能提前上市,市場表現自然不俗。

據介紹,截至今年一季度,三流鄉稻蝦種養面積近8萬畝,是全省第一鄉;霍邱縣稻蝦種養面積超過40萬畝,是全省第一縣;六安市稻蝦綜合種養面積達66萬畝,是全省第一市。“今年3月17日,中國漁業協會組織專家經過實地考察、充分討論後,授予霍邱‘中國生態稻蝦第一縣’稱號,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縣,霍邱走出了一條以漁促稻、穩糧增效、質量安全、生態環保的現代農業新路子。”霍邱縣委常委馬仁高說。

看檔次:產業鏈延伸,消費端升級

如今除了六安,合肥、滁州、蕪湖、安慶、宣城等地都在加快稻蝦產業規模、檔次同步提升。

“今年初,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制定了《2019年全省稻漁綜合種養百千萬工程工作要點》,明確了2019年全省總面積達到300萬畝的發展目標。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各地積極開展高標準稻漁示範基地建設、小龍蝦良種生產基地建設、漁米品牌培育等工作,截至一季度末全省新增稻漁綜合種養55萬畝,總面積達到255萬畝。稻漁綜合種養呈現出形勢好、發展快、規模大、效益高的局面。雖然目前小龍蝦價格超過稻蝦米,但隨著一個階段的發展,二者價格將持平甚至逆轉。未來一定是稻蝦米的價格遠遠高於龍蝦,這也是我省發展稻蝦共作、保障糧食安全綠色發展目標。”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衛東表示。

在合肥市肥西縣三河鎮的龍安社區,600畝高標準蝦稻田今年春天正式啟用,春季放蝦,一年兩季。“從去年試養的情況來看,畝產小龍蝦100公斤,水稻產量可達到1400斤,離畝產‘萬元錢’的目標更近了一步。”龍安社區第一書記葉濤說。

據介紹,截至2018年,合肥市蝦稻綜合種養基地面積達20.2萬畝,全市共有萬畝示範區5個,千畝示範片24個,國家級蝦稻種養示範區3家。

在巢湖市柘皋鎮大鑫食品有限公司,老闆蘇虎正忙著“備戰”,他的加工廠很快就將滿負荷運轉。“每年龍蝦大量上市集中在5-7月。龍蝦進來以後會劃分規格,經過沖洗、高溫蒸煮、冷卻、工人剝蝦、調製烹飪、速凍等多個環節,最後包裝上市。2018年收購了3000噸原料蝦,主要加工蝦仁和蝦尾,銷售額達到6000萬元,主要銷往歐美國家,創匯約700萬美元。”蘇虎還表示,近幾年小龍蝦市場火爆,高峰時加工廠有400名工人,為近百名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崗位。

在品牌蝦的“供給”下,需求側和消費端更是火爆。以老謝龍蝦、阿胖龍蝦等為代表的“龍蝦大王”有口皆碑,在省內外享有極高的知名度。目前,合肥市城區品牌龍蝦餐飲店160餘家,年消費龍蝦達8500噸。全市現有各類龍蝦大排檔1500餘家,“吃龍蝦、喝啤酒、談生意、交朋友”的餐飲文化理念深入民心。2018年全市龍蝦產業銷售額達到65億元。

“到2021年,合肥力爭開展蝦稻綜合種養面積100萬畝以上,一產產值(龍蝦、稻米)100億元以上,一二三產總產值500億元以上;全力打造集養殖、加工、出口、科研、餐飲服務、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等於一體的完整蝦稻產業鏈條,努力把蝦稻產業打造成富民強農美居的第一特色產業、產業轉型升級的第一示範產業和接二連三融合的第一綜合產業。”合肥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易述遠表示。

看效益:“萬元”咋實現,品質給底氣

“百千萬工程”中的最後一個目標是萬元錢,即每畝產出綜合效益達到1萬元,可以說這是終極挑戰。但是“生態米、品牌糧”的定位,給安徽增添了底氣。

深處大別山腹地的霍山縣,由於光照時間短,一年只能種一季水稻。如何能讓土地發揮出最大的效益?“90後”妹子陳來鳳,靠著稻田養蝦一舉扭轉了家鄉的局面。

“充分利用田間生態環境開展稻田養蝦,在水稻種植和龍蝦養殖過程中,水稻採用人工栽秧,利用秸稈還田,全過程不使用化肥和農藥,產出優質有機的蝦田稻米。通過測產,稻穀平均畝產達到503.2公斤,龍蝦畝產150公斤,畝利潤超過7000元,實現了畝產千斤糧,畝增千元錢的目標。”霍山縣成鳳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來鳳說。

據介紹,2018年,該合作社種植優質稻米3600畝,稻田養蝦1100畝,年產小龍蝦150噸,優質稻米1800噸,農機社會化服務面積近10萬畝,綜合產值達到2300萬元。如今,合作社不僅種養模式科學,還把有機稻穀精深加工、包裝,註冊了“兩超”品牌商標和有機認證,打造“蝦田米”品牌,蝦田黑米、蝦田粳米等多個品類已經暢銷周邊地市。蝦田米在市場上可賣到每斤10元,大大提升了綜合效益。

同樣讓蝦稻米大放異彩的,還有全椒縣銀花家庭農場的主人張銀花。“改好田、種好草、培好水、投好苗、精管理、銜好茬、早上市。”在她開創的“21字經”指引下,龍蝦肥、稻米香、千斤糧、萬元錢目標已實現。

“在2018年漁博會上,百子銀花牌生態大米和龍蝦榮獲金獎。有來自保險行業的客商一下籤訂了80萬元的大單,採購了12萬斤綠色蝦稻米,這讓我們開展稻蝦共作的信心更足了。”張銀花說。

“當前,安徽稻蝦產業呈現出了種養面積增大、高效模式增多、綜合效益增加、品牌影響力增強、組織化程度增密的良好態勢。2019年,我們將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通過市縣增量、種苗繁育攻關、領軍企業和領軍人才培育、品牌創建、政策支持、政府推進等6大行動,加快稻蝦產業提檔升級。”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