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在南丹縣芒場鎮巴平村熱鬧非凡,農業部門正給當地群眾發放魚苗,當天共發放魚苗36萬尾,惠及農戶1000多戶。
現場技術員還對農戶進行了培訓,講解了稻田養魚的技術和重要意義。稻田養魚技術充分利用稻田水面養魚,既可獲得魚產品,又可利用魚吃稻田裡的雜草和小蟲,魚的排洩物還可給稻田施加有機肥,魚在田裡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養魚的農田不能施化肥、打農藥,為水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 ,從而提高水稻的品質。這種“稻魚共生”的種養模式既提高了農田的綜合效益,又實現了資源和效益的有機結合,從而達到生態綠色優質高效的目的。
今年,南丹縣承擔農業部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任務是10萬畝。該縣大力推廣生態立體綜合種養技術,摸索出“稻-魚-鴨”的新模式,把發展稻下經濟作為產業扶貧的新路子,對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振興鄉村扶貧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全縣放養的魚苗達70多萬尾,鴨苗10萬隻,基本上覆蓋了全縣水稻種植的區域。(南丹縣農業局 林麗峰)
閱讀更多 廣西農業信息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