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師範:合肥職教城的“老住民”

作者 李雲勝 余文文

在合肥磨店職業教育基地,聚集了幾十所職業院校,合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院校便是其中之一。職教城從2007年開始進行一期建設,幼兒師範在2009年整體搬遷至磨店,和後來陸續在磨店入駐的眾多職業院校相比,它算得上是職教城的“老住民”。

一、

1980年,合肥幼兒師範學校在原省業餘滑翔學校舊址上成立,位於長江東路,東七里站附近,這就是合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院校的前身。

幼兒師範:合肥職教城的“老住民”

2011年,合肥幼兒師範學校獲教育部批准升格,成為安徽省第一所獨立設置的幼兒師專。根據校史資料,在80年建校初期的時候,辦學條件十分簡陋,缺少水電,交通也十分不便。那時候,學校領導會組織師生共同參與建校勞動,為學校的建設添磚加瓦。

2000年的時候,幼兒師範開始擴招,由於學校的土地面積和教學資源的限制,學校在合肥的其他地方租了教學場地,來保障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

王曲雲女士是幼兒師範校史的研究人員之一,曾經也是學校任職教師,用她的話來說,2000年到2008年的那段校史就是“找地方辦學”。據她介紹,2002年的時候,學校租用了原合肥市第三十一中學的場地,安排2002級學生在此學習。2004年,學校又租用了中德印刷培訓中心的場地辦學。一年之後,2002級的學生和2004級的學生又一同遷至了位於合肥學院旁邊的明珠校區。此後,學校便在長江東路的老校區和明珠校區進行兩地辦學。

直到2009年位於磨店的新校區建好,學校才結束了兩地辦學的日子,所有的師生終於在磨店校區實現了大團圓。可是那段兩地辦學的日子,卻印在了王老師的記憶中。那時候,她住在老校區,經常要起早趕校車到明珠校區授課,這讓她覺得有些不方便。在她看來,兩地辦學的另一個缺點是,教師被分散在了兩個校區,這不利於教師隊伍的建設。而在整體搬遷至磨店後,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二、

幼兒師範:合肥職教城的“老住民”

其實,早在剛剛跨入2000年的時候,幼兒師範便打算升級為專科高等院校。根據相關規定,升級的前提之一便是校園的佔地面積,而老校區的面積達不到國家標準,再加上租用場地進行兩地辦學也並非長久之計,於是搬遷至更大的校區便成了學校發展計劃的一部分。

2009年,幼兒師範整體搬遷到了磨店職教城,正式結束了兩地辦學。原有的老校區的地皮被政府回收,建成了現今的行知學校(東七校區)。

然而,搬遷在最初卻並不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新校區的環境。

2009年的時候,磨店職業教育基地也才剛剛建設兩年。那時候,學校的建設遠不如現在。王老師笑稱他們是“踩著泥巴路進來的”。

剛搬遷至新校區的時候,學校連大門都沒有,教學樓只有主教樓,宿舍樓也只有兩棟,一到下雨天便泥濘不堪,讓人寸步難行,整個學校在初期可以用“荒涼”二字形容。

隨著磨店職教城和學校本身十幾年的發展,新校區早已變了一番模樣。學校裡面的建築多了,學校外面的公交車班次多了。用王老師的話來說,就是“設施越來越完善,校園越來越美”。

三、

走在校園內的主幹道上,經過藝術樓時,會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順著琴聲走進藝術樓,舞蹈室、琴房便呈現在眼前。其中有一間琴房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在這裡你可以看見鋼琴,可以聽見學生手指敲擊琴鍵的聲音,卻聽不見琴聲。原來這裡是靜音鋼琴室,每個學生都可以不受干擾地練習彈鋼琴。

幼兒師範:合肥職教城的“老住民”

彼時,學生的手指在琴鍵上靈活地起舞。三十多年前,練習鋼琴的學生亦是如此,只不過,他們的琴鍵是自己用黑筆在白紙上畫的。上個世紀建校初期,教學設施遠沒有現在齊全,鋼琴更是寥寥無幾。很多學生想要練習鋼琴,卻苦於沒有實體鋼琴可練,於是便想出了自己畫鋼琴的妙招。鋼琴的黑白鍵,被一支黑色墨水筆和一些白色紙張復刻。這種在紙上練習鋼琴的行為,在今天的學生眼裡,也許是無法想象的。

現如今,學生坐在窗明几淨的琴房裡,每個學生都可以獨享一臺鋼琴進行練習,這樣的機會也許是三十年前的學生夢寐以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