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航行五百年|麥哲倫:那次航行原本是尋找香料

香料島的意義

麥哲倫是著名的航海家,聲名來自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出發那年是1519年,到今年正好是五百年,他率領五艘帆船從西班牙向西航行前往亞洲。三年之後只剩下一艘帆船繞過地球一圈返回西班牙,出發時的兩百多名船員只剩下十八人,連身為指揮官的麥哲倫自己都命喪途中。其實,麥哲倫航行的初衷並不是想繞著地球兜一圈來證明地球是圓的。他的目標其實是印尼的馬魯克群島,當時被歐洲人稱為“香料島”。

环球航行五百年|麦哲伦:那次航行原本是寻找香料

位於印尼東部的馬魯克群島,被歐洲人稱為“香料島”

提起香料人們通常想到的是胡椒,在印度與東南亞都有出產,在香料之中最為大宗。但是除了胡椒,亞洲還出產另外幾樣更為稀有的香料,最為走俏的是丁香與肉豆蔻,只有印尼東部的馬魯克群島才有出產。如果說胡椒運回歐洲價格可以升上百倍,丁香與肉豆蔻則可以升上千倍。馬魯克群島因此成為冒險家夢寐以求的香料島。

环球航行五百年|麦哲伦:那次航行原本是寻找香料

作為香料(上)與作為植物(下)的丁香與肉豆蔻

1498年,葡萄牙航船到達印度,其後摸清了當時亞洲海上貿易的大結構:在印度洋周邊,最俏的貨物是胡椒與印度的棉布;在南中國海周邊,最俏的貨物是丁香、肉豆蔻與中國的絲綢。通過馬六甲,兩個區域之間有許多貿易往來。但是葡人除了貴金屬之外,沒有什麼值錢的貨品,只能憑著商船上的火炮在印度洋周邊施展武力,建立關卡堡壘。1511年他們佔領馬六甲,將眼光投向南中國海。但是南洋群島分佈太廣,以火炮對付中國更是討不到便宜,葡萄牙只是找到香料島的所在,建立倉庫,留一兩個據點。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麥哲倫來自葡萄牙,1480年出生於小貴族家庭,成年之後去印度洋闖蕩。遠航亞洲的葡萄牙人之間拉幫結派,為利益分配吵得不可開交。麥哲倫在派系鬥爭中站錯隊,得不到國王的賞識。反倒是他的一位表兄弟從印度被派往香料島,得以遠離是非,不時來信稱道當地的好處,還娶了亞洲女子住了下來,樂不思蜀。

這些事情促使他產生向西航行,另闢捷徑前往香料島的想法,也就是哥倫布西行航海前往亞洲的翻版。那時候,人們已經知道美洲大陸的存在。1513年,西班牙人進一步摸到巴拿馬的西岸,看見汪汪大洋稱之為“南海”,但是美洲大陸卻擋在大西洋與“南海”之間。麥哲倫認定可以找到一條海上通道,進入南海之後西行去亞洲沒有多遠。

建議交給葡王卻受到冷遇。1493年哥倫布首航美洲歸來,葡萄牙與西班牙為各自的探索範圍爭吵起來,最後定下一條由教皇見證的分界線,大約落在西經46度,切到亞洲變成東經134度,葡、西各得一半。只是經度的測量需要標準的時鐘,歐洲用的機械鐘擺在顛簸的海上走不準,分界線的具體位置無法確定。葡人向西航行肯定會引起西班牙的不滿,而且如果香料島果真離美洲不遠,很可能落在西班牙的探索範圍。葡萄牙既然可以繞過非洲,走過印度洋、馬六甲從香料島進貨,悶聲發財就好了,何必哪壺不開提哪壺。

环球航行五百年|麦哲伦:那次航行原本是寻找香料

葡萄牙與西班牙之間商定的探索分界線,時常被人稱為教皇子午線

可是對西班牙來說,麥哲倫提起的正是想要的那一壺。美洲發現之後,西班牙探險者四處襲擊土著部落,搶得的金銀遠比不過葡萄牙販運亞洲香料的獲利。若是西行可以到達亞洲,甚至香料島屬於西班牙,前景極為誘人。看透這一點的麥哲倫,於1517年來到西班牙推銷西行的建議。就像當年哥倫布從葡萄牙跑去西班牙,也是為西行探險找資助。

麥哲倫的遭遇比哥倫布順利許多。哥倫布的建議有明顯的計算錯誤,兩次被否決,前後耗時七年,最後還是國王覺得反正花費不大,不如試一試,這才得到資助。到麥哲倫的時代,人們對計算正確與否已經不大在意,畢竟哥倫布的錯誤計算還是帶來美洲的意外發現,地理是探索出來的,不是推導或計算出來的。

國王好奇的反倒是如何跨越美洲,進入“南海”。麥哲倫聲稱最關鍵的機密不可洩露,拍著胸脯保證自己到過亞洲,在香料島有好朋友,見過葡萄牙最機密的航海圖。國王也不再追問,衝著他的經驗批下資助,裝備五艘帆船約250位船員在1519年9月啟程。

海上探索一年多

环球航行五百年|麦哲伦:那次航行原本是寻找香料

拉普拉塔河是世界最大的河流出海口

麥哲倫其實沒什麼機密。那時候南美洲東岸人煙稀少,葡萄牙人已經在巴西登陸,再往南走屬於未知領域。鳥拉圭與阿根廷交界處有一條拉普拉塔河,入海最寬處達到220公里,看過去像是海峽。他對此抱著很大的希望,但是走進去才發現是流著淡水的河灣。接下來船隊繼續向南,像無頭蒼蠅一般在未知海岸摸索,天氣越來越冷,風浪也越來越大,致使一艘帆船受損嚴重沉入海底。作為指揮官的麥哲倫卻口風很緊,什麼都不透露,凡事也沒得商量。幾位西班牙小貴族出身的船長深感不滿,發動反叛受到鎮壓,被分屍掛在船桅上示眾。麥哲倫也就此斬斷自己的退路,回到西班牙肯定有人要找他的麻煩。唯一的生路就是走到香料島,才可能贏得國王的諒解與支持。

环球航行五百年|麦哲伦:那次航行原本是寻找香料

麥哲倫船隊在大西洋與太平洋之中走過的路線

到1520年11月,南半球天氣開始轉暖,在海上漂泊一年出頭的船隊終於走進一條不大起眼的海灣,航道彎彎曲曲時寬時窄,兩邊都是雪山,偶爾還看到企鵝,但是一路走過去都是鹹水。費時一個多月走了近五百公里,終於來到美洲大陸的另一邊。這一條漫長的通道,被後人命名為麥哲倫海峽,其位置在南緯53度左右,放在北半球相當於我們的大興安嶺,到後來也沒有成為重要的航海通道,因為其天氣惡劣,走來很不方便,

环球航行五百年|麦哲伦:那次航行原本是寻找香料

幾乎在南美底部,聯結大西洋與太平洋的麥哲倫海峽

來到“南海”入口,四艘帆船上只有約三個月的淡水與糧食儲備。麥哲倫還是死不回頭,強令下屬繼續前行。其中一艘帆船拒絕從命,脫隊逃回西班牙。剩下的三艘在大洋中走了三個月出頭,近兩萬公里,一段極為艱苦的航程,完全不知道陸地在哪裡,也不知道飄向何方,餓的受不了的時候只能咬皮帶,吃木頭屑。所幸沒有遇上風暴,麥哲倫因此將大洋命名為“太平洋”。更幸運的是,在糧盡水絕的邊緣終於撞上關島,得以補充一些淡水與食物。十天過後,在1521年的3月16日,船隊到達菲律賓。

熱帶風情

如果說此前船隊的航行是在冰寒地帶與大自然的搏鬥,在菲律賓他們卻要領教一番熱帶海島的風土人情。麥哲倫起初並不知道船隊身處何方。他有一名隨身奴隸名為恩裡克,十年前麥哲倫跟著葡萄牙船隊跑亞洲的時候,在馬六甲奴隸市場上將其買下帶回歐洲。來到文化語言與馬來相近的菲律賓,恩裡克突然聽到久違的馬來語很是興奮,與當地人聊得火熱。一旁的麥哲倫看在眼中也很是驚喜,意識到肯定是到達了亞洲。準確來說,恩裡克才是第一位完成環球之旅的人。

菲律賓人對外來船隻並不陌生,早就接觸過來自中國、日本、甚至阿拉伯的商人。他們拿著蔬菜、水果與糧食,換取船隊帶來的鈴鐺、帽子、梳子、鏡子。剛剛經歷艱苦遠航的船員,這才有機會恢復身體。專責記錄的船員也記下當地的生活習俗,印象最為深刻的有兩件事。其一是菲律賓人對黃金並不特別在意,雖說有身份的人時常掛著金飾。他們反倒更想得到鐵製品,願意用黃金來交換,甚至一磅黃金換一磅鐵。其二是當地人身上穿得很少,連少女都光著身子,已婚女子才在腰間纏著些棕櫚葉。不管未婚已婚,她們對性的態度很開放,完全不同於信天主教的歐洲人,把性當成罪惡。

許多船員藉機縱慾狂歡,只要給當地女子一些銅鐲、玻璃珠、頭巾等等小玩意,就能如願。麥哲倫下令制止,教訓船員不要忘記天主教教規:與異教女子行房是罪上加罪。只是教規對船員的約束力有限,就算有所顧忌也只要多加一道程序就可以繞過去:先煞有其事地給她來一道洗禮,接下來發生的就是兩位基督徒之間的事了。

軟硬兼施

麥哲倫本人倒是不受這些誘惑,而是把精力花在與當地人建立關係之上。菲律賓由許多大小不一的島嶼組成,政治被佔島為王的小頭領碎片化。與他們交往的時候,麥哲倫是軟硬皆施。

硬的一手是炫耀武力,亮出盔甲讓船員穿上,顯出威風凜凜的樣子。更為嚇人的是鳴炮。歐洲的商船上帶有火炮,葡萄牙人來到亞洲以後,幾乎是走到哪裡鳴到哪裡。在菲律賓,麥哲倫也遵循這一傳統,動不動就放炮,不為擊中任何目標,只為轟轟的響聲鎮住當地的居民。

軟的一手是宗教。跑遠洋的船員,對上帝有一份特別的虔誠。大洋上的環境險惡,碰上風暴、疾病或意外,船員的性命只有上帝才能掌握。麥哲倫一路下來成功平叛,找到海峽通道,闖過太平洋,抵達亞洲,屢次走出絕境,說明上帝對他格外恩典,也讓他鼓起一份特別的宗教熱情與自信,時常將上帝掛在嘴邊。

环球航行五百年|麦哲伦:那次航行原本是寻找香料

菲律賓宿務島上的這一亭子裡有一個十字架,號稱是麥哲倫樹立的

當年的復活節在3月31日,他特意到岸上舉行彌撒。圍觀的菲律賓人不知其中的含義,但是看著耶穌與聖母的畫像也會跟著敬拜。到最高潮聖餐禮的時候,留在船上的船員更是又一次鳴炮,顯示軟硬實力的完美組合。

一週過後船隊來到宿務,菲律賓中部較大的一個島嶼。宿務王對麥哲倫尊敬有加,竟然表示願意受洗成為基督徒。教會歷史上有許多國王信教,民眾跟隨的例子。羅馬帝國晚期,正是因為皇帝君士坦丁心向耶穌,才使得基督教從受迫害的小宗教變成帝國的國教。宿務王願意信教,那可是非同小可的收穫。

不過他有一點難處。天主教規定一夫一妻,歐洲的王公貴族可以有許多情人,卻只能有一位妻子。宿務王有四十名妃子,實在捨不得放棄。為著傳教的大局,麥哲倫轉身說服隨船的神父把教規擺在一邊,不但給宿務王施洗,眾妃子也一一洗過去,每人還特意取一個洋名:喬安娜,伊莎貝拉,卡特琳娜,……

過後,有人提到宿務王的哥哥因為重病在身不能受洗,麥哲倫忙說信仰基督就可以治病。他來到病榻前,親自施洗。原本躺在床上無法動彈,連話都說不出來的病人,竟然嗚嗚發聲,沒過兩天還能下床走路。這一奇蹟轟動一時,當地人幾乎把麥哲倫當神仙下凡。連外島民眾聞訊之後都紛紛跑來受洗,前後共有兩千多人。

信耶穌的宿務王是西班牙的當然盟友,麥哲倫進一步要求當地人像歐洲人那樣,服從國王的神授君權,並許諾船隊將全力維護國王的權威。宿務王順勢提起附近的麥丹島上,有一位名為拉普拉普的頭領,不但自己不願意受洗,還阻止其它島民信耶穌。他手下已經集合數千名勇士準備討伐,詢問麥哲倫能否派人助威。麥哲倫早就想展現基督勇士以一抵百的雄威,拍著胸脯大包大攬,不用宿務王出一兵一卒。他要親自帶兵收拾這位不知好歹的拉普拉普,屆時當地人只要坐在一旁觀賞。

回到船上,麥哲倫召集會議討論相關部署,幾位副手一致反對。出來探險的指令上寫得很清楚,找到通道前往香料島,既沒說傳教也沒說征服。出來這一年多還沒走到目的地,人員與船隻已有不小的損失,實在沒有必要冒險幹這麼一仗。在宿務停留已有一段時日,應該起錨前行。他們沒有說出口的是,奇蹟治病的事在歐洲多了去,有的靈有的不靈,還是見好就收,哪天宿務王的哥哥一蹬腿就麻煩了。

戰死沙灘

已是深受聖靈鼓舞的麥哲倫根本聽不進去,有上帝的保佑能有什麼麻煩?三艘船上各抽二十名自願者,湊足六十人,其他人不想來就不用來。1521年4月27日天還沒亮,麥哲倫帶著六十人出征麥丹島。討伐隊基本由船上燒火打雜人員組成,因為有打仗經驗的水手都不肯出戰,主要副手也沒有一人參加。宿務王與當地的頭面人物坐在自己的船上遠遠觀戰,等著麥哲倫再次展現奇蹟。

天亮之前潮水太低,三艘西班牙帆船無法靠岸提供炮火支持。討伐隊划著小艇不久就碰到珊瑚礁,七手八腳下船之後發現離岸邊還很有一段距離。等到整好隊伍向海岸進發時,天開始透亮,潮水也跟著漲了上來,全副盔甲的麥哲倫帶著隊伍在海水中深一腳淺一腳往岸上走去。

环球航行五百年|麦哲伦:那次航行原本是寻找香料

十九世紀圖畫書中,麥哲倫拼死沙灘的情景

麥丹島上,拉普拉普帶領近兩千勇士早已做好準備。兩軍相遇之初,西班牙人火槍發射的響聲很有點嚇人,但是殺傷力並不顯著。反倒是菲律賓人如雨點一般的亂箭飛石讓人難以招架。形勢很明顯對西班牙人極為不利。戰前麥哲倫話說得很滿,不能輕易後撤。到實在抵擋不住下撤軍令的時候,作為主帥的他已經被團團圍住。周邊的人逃的逃死的死,只剩下麥哲倫拼搏到最後一刻,被砍得沒有留下一塊完整的皮肉。

戰後餘波

戰後舉行的葬禮上,哭得最傷心的是剛受洗不久的宿務王,西班牙人大多反倒沒有特別感覺。麥哲倫對手下太過嚴厲,他不在了大家的日子不用過得那麼緊繃。幾天後,宿務王設宴款待船隊高層,近三十人欣然赴宴。萬萬沒想到,飯吃到一半突然殺出伏兵,除了一兩個起疑心跑回船上的人之外,其他人都做了刀下鬼。

三艘舤船慌忙起錨出海。前思後想,這才意識到他們早就得罪了人。船員與本地女子的狂歡早就在當地引起強烈不滿,只是宿務王為著讓麥哲倫替他出戰,一直壓著。麥哲倫一敗塗地之後,宿務王最沒面子,面臨巨大反彈,還要準備應付拉普拉普的報復,只得殺西班牙人平息眾怒。至於說受洗信基督,本來就是圖個新鮮,菲律賓人根本搞不清其中的含義,過後也就隨手扔在一邊。

再有則是麥哲倫的馬來奴隸恩裡克,在主人死後原本應該得到自由身,但是船隊高層不肯答應。恩裡克表達過強烈不滿,還曾經下船找過宿務王,屠殺案發生後也不知去向,很可能在背後搞過鬼。

沒有麥哲倫的航程

麥丹島一場無謂的打鬥結束了麥哲倫個人的航行,但是船隊才走到一半,前邊還有千難萬險。剩下115人不足以駕馭三艘帆船,只好燒掉一艘,留下維多利亞號與三位一體號,在南洋群島之間轉來轉去,折騰半年才找到菲律賓東南邊的香料島。當地的島民還算友好,船隊修整一個多月買下許多丁香,在1521年12月底準備離開時,卻發現三位一體號嚴重漏水。船員們分成兩派,一派登上維多利亞號馬上出發向西航行,要穿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返回歐洲。另一派卻留下來修復三位一體號,準備向東航行,再次穿過太平洋返回美洲。

三位一體號原本是旗艦,修好後更為結實。但是他們在太平洋只走過一趟,對風向潮流都不熟悉。駛入大洋後迷失方向,兜了半年最後還是回到香料島。不幸的是葡萄牙已經獲悉麥哲倫船隊的動向,四處打聽攔截。三位一體號在香料島被葡人扣下,船上五十幾人被俘之後當苦工修堡壘,基本上都死在當地。

早前向西駛入印度洋的維多利亞號走的是既有航道,卻也是葡萄牙壟斷的區域。印度洋很大,還是有躲避的空間,但是無法在已知的港口停靠補給,航行十分艱難。它能夠在九個月後(1522年9月)抵達西班牙實屬奇蹟,船上六十人只有十八人生還,抵港時一個個瘦得不成人樣。

环球航行五百年|麦哲伦:那次航行原本是寻找香料

首次完成環球航行的維多利亞號的現代複製品

失敗的環球之旅

維多利亞號本是五艘船中最小的一艘,歷時三年繞地球一圈,帶回來的丁香價值竟然相當於組建整個船隊的成本。返航的船長大談麥哲倫的不是:對部下過於嚴厲,在菲律賓過於莽撞,還指控他一路都有投靠葡萄牙的嫌疑。船隊雖然成功穿過太平洋到達香料島,卻沒有找到返回美洲的航道,太平洋航線的建立還要再等半個世紀的摸索。

首次環球航行其實是失敗之旅,地理上有意義,商業上無利可圖。麥哲倫被西班牙當作罪人,受國王的譴責。但是船上留下了不只一本航海日記,特別是隨船有一位威尼斯人皮加費塔,對沿途的經歷記載詳細,對麥哲倫崇拜有加,而且還幸運成為十八好漢中的一位。是他將航海日記在民間出版,後世才有人提出平反,把首次環球航行的功勞記在麥哲倫身上。

环球航行五百年|麦哲伦:那次航行原本是寻找香料

麥丹島上拉普拉普的銅像

在地球這一邊的菲律賓,麥哲倫卻被當成殖民入侵的先鋒。現代菲律賓獨立後,麥丹島被命名為拉普拉普市,專門為他設立一座銅像,稱頌他是抵抗殖民者的民族英雄。

Laurence Bergreen, Over the Edge of the World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8)

William Manchester, A World Lit only by Fire: the Medieval Mind and the Renaissance (New York: Hachette, 1992)

Bailey W. Diffie and George D. Winius, Foundations of The Portuguese Empire, 1415-1580 (Minneapolis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77)

M.D.D. Newitt, A History of Portuguese Overseas Expansion, 1400-1668 (New York: Routledge, 2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