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乘坐的聖瑪利亞號,與鄭和寶船到底有多大差距?

世界航海史,記錄的是哥倫布、麥哲倫之流發現新大陸。

但是,卻不能夠抹殺中國明朝末年鄭和,七次下西洋所領導的航海活動的事實。

“其規模之大,人數之多,範圍之廣,那是歷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後也沒有過。”

“這樣大規模的航海,在當時的世界歷史上也沒有過!”

這是中國史學家吳晗,經過研究之後,在1962年時寫下的對那次偉大的海上活動的讚美。

當時的中國人,沒有覺得它的意義是世界性的。因為那時的中國人還沒有將自己的文明與世界其它文明平等比較的思維方式。只是過了幾百年後,中國人才發現幾百年前的那次航海活動意義非凡,這讓後人們鬱悶了很久,因為我們的祖先沒有在世界上自我渲染,只是關著家門自豪了許久。

著名英籍科學史家李約瑟,花費近50年心血,撰著《中國科學技術史》,非常細緻的說明了當時的情況。其可信程度很高,這才讓世界知曉了中國人在地理大發現之前,已經對地球上的海洋和各大洲的存在,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中國明朝的鄭和,是歷史上最早的、最偉大的、最有成就的航海家!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乘坐的聖瑪利亞號,與鄭和寶船到底有多大差距?

鄭和畫像

在世界史學界影響巨大的《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對於中國明朝鄭和航海的歷史也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在通史寫道“1405~1433年間,一位名叫鄭和的明朝的宦官率船隊七下西洋,足以證明中國當時的航海地位。這七次遠洋航行在其規模和所取得的成就上是史無前例的。首次遠航人數有28000人參加,用船62艘,一直航行到爪哇、錫蘭及卡利卡特。歸途中,蘇門答臘的一支海盜船隊企圖攔路搶劫,結果全部被消滅。後來幾次航行的航程更遠,最遠曾到達非洲東海岸、波斯灣和紅海海口。中國人還去過印度洋上30多個港口……當這一切發生時,葡萄牙人還只是剛開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進,直到1455年他們才到達佛得角。”

我們後人感興趣的一點是:鄭和航海,乘坐的什麼船隻呢?

現代人稱之為:鄭和寶船!

寶船尺寸:長44丈4尺,寬18丈。長寬比為2.4666。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乘坐的聖瑪利亞號,與鄭和寶船到底有多大差距?

鄭和寶船模型

鄭和乘坐的寶船“短而肥寬”。可是,在造船的傳統理念中,被稱為“長船短馬”。因而,鄭和寶船的的真實性,在較長時間內遭到質疑。好在歷史有遺蹟,在1975~1984年間,中國的泉州、寧波和韓國的木浦,相繼出土了南宋、北宋、元三代的船隻。根據實物一瞧,再一計算,它們的長寬比在2.4~2.8之間。

原來,我們的先人造船,不受約束,喜歡造“短而肥寬”的船;並且,就是用這樣的“奇怪的船”去大西洋上游弋。古代中國人不瞎吹,不亂編歷史,對世界是有責任心的!

這麼大的一艘船,能裝載多少人?

李約瑟考證的結果是:“每艘寶船上平均規定人數由公元1405年的450人增加到1431年的690人以上,最大的寶船當然超過1000人”。人數是動態的,隨著技術提升有晉級。當然,並不是下西洋的62(有說63)艘船艦,並不都是長44丈4尺,寬18丈——這只是鄭和乘坐的“旗艦”,其它的應該小一些。據記載,除鄭和所乘的旗艦性質的高級別寶船為九桅之外,其他分別是:八桅的馬船(長37丈,寬15丈)、七桅的糧船(長28丈,寬12丈)、六桅的坐船(長24丈,寬9丈4尺)、五桅的戰船(長18丈,寬6丈8尺)。

明代1尺等於0.283米。專家對寶船計算的結果:

總 長:125.652米

水線長:107.12米

總 寬:50.94米

型 寬:48.056米

型 深:12米

吃 水:8~10米

排水量:17708.3噸

西方的名揚四海的西班牙船隊司令、海洋統帥哥倫布的船隊,一共只有三艘船艦:聖瑪利亞號(Santa Maria)、平塔號(Pinta)、尼娜號(Nina)。哥倫布在1492年8月3日踏上發現美洲初始征途時,所率領西班牙遠征艦隊駕駛的就這3艘船。這是西班牙踏上世界帝國之路的開始。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乘坐的聖瑪利亞號,與鄭和寶船到底有多大差距?

聖瑪利亞號複製品

聖瑪利亞號為旗艦。它是一艘那奧(nao)級帆船,原來的用途是近海運輸,原本不適合遠洋探險,經過改修後勉強用作遠洋航行。聖瑪利亞號船身長約18米,龍骨長12米,橫樑長6米,船艙(從龍骨到甲板)深3米,載重約100噸,排水量為250噸;有三根桅杆,主桅高度大於船身長度,橫桁長度等於龍骨。主桅掛橫方帆,並有一方形小上帆。前桅高度為主桅的一半略長,掛大方帆;後桅在船尾樓上,掛三角帆;船首有一斜桅,上掛方形斜桅帆。

對比結果:

它的長度——只有鄭和寶船的零頭(18米/125.652米),寬度——是寶船的十分之一強(6米/50.94米),型深為四分之一(3米/12米)。桅杆是三分之一(3桅/9桅),排水量就更沒有辦法比擬了,區區250噸對17708.3噸。

鄭和比哥倫布航海時間早了87年。

比鄭和航海晚114年的西班牙麥哲倫,他的船隊又如何?

麥哲倫在1519年9月20日,從西班牙的塞維利亞港出發時,共有五艘船艦。

它們是:

(1)旗艦特立尼達號,載重110噸(船長為哥米什),

(2)聖安東尼奧號,載重120噸,最大的一艘(船長為卡爾塔海納),

(3)康塞普遜號,載重90噸,中等的一艘(船長為凱薩達),

(4)維多利亞號,載重85噸(船長為門多薩)

(5)聖地亞哥號,載重75噸,最小載重(船長為茹安·塞拉奧)。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乘坐的聖瑪利亞號,與鄭和寶船到底有多大差距?

麥哲倫艦隊鉛筆畫

整個艦隊共有船員268人,主要系招募而來,其中西班牙人100多人,葡萄牙人意大利人各30多人,還有法、德。英、尼德蘭、希臘。摩爾人、馬來人。麥哲倫成為這個船隊的指揮官,也就是艦隊司令兼任探險隊總指揮。他所在的船艦的噸位第二的特立尼達號。

僅以單船載重相比,

哥倫布 聖瑪利亞號 載重約100噸

麥哲倫 聖安東尼奧號 載重約120噸

鄭 和 鄭和寶船 載重約9824噸(近萬噸)

比重差不多是1比80-90.鄭和寶船是一座山,它們只是兩塊石頭。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乘坐的聖瑪利亞號,與鄭和寶船到底有多大差距?

現實對比的比例比這個還要大

與鄭和寶船相比,地理大發現中的西方船隻,就像是兒童玩具!

所以,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87年,比迪亞士發現好望角早83年,比達·伽馬發現新航線早93年,比麥哲倫到達菲律賓早116年。比世界上所有的航海家的航海活動都早。

鄭和的船隊不是幾隻船,而是62(或者62)艘。

總噸位的懸殊讓人震撼的巨大,只能夠用“瞠目結舌”來描述!

對於這樣超大的差距,絕大多數後人簡直不敢相信。

不過,看一看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所闡述的明朝造船工業的情況,也許就會不那麼自我懷疑了。他有根有據的寫道:“在明朝的全盛時期(公元1420年前後),中國海軍力量也許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期的亞洲國家。甚至可能超過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乃至超過所有歐洲國家海軍的總和。永樂年間,明朝海軍擁有3800艘船隻,其中包括1350艘巡邏船,1350艘屬於衛、所、塞的戰船,和以南京新江口為基地的有400艘大戰船的主力船隊,以及400艘運糧的漕船。此外,還有250艘遠航寶船,每艘寶船上平均規定人數由公元1405年的450人增加到1431年的690人以上,最大的寶船當然超過1000人。”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乘坐的聖瑪利亞號,與鄭和寶船到底有多大差距?

明朝造船示意圖

據《明成祖實錄》記載,在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永樂三年,即公元1405年)之前,中國有五次大規模造船活動。中國的福建省,是宋、元朝以來形成的中國造船中心。僅在永樂元年、二年,朝廷就下達指令,造出海船137艘,“特指遣使西洋”船5艘。除福建外,中國還有其它數處造船中心……以此可見,明朝時期的中國已經是一個超強能力的造船大國。

朱元璋奪取政權,與陳友諒進行的鄱陽湖水戰,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乘坐的聖瑪利亞號,與鄭和寶船到底有多大差距?

鄱陽湖水戰示意圖

此戰涉及到的船艦數量和規模,也可以讓後人直觀的感知到明朝造船業的發達……

〖本文“雲旗神高”發佈“今日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