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大集合產品“變身”公募基金,這些問題需要注意

11月4日,中信紅利價值受到了投資者的熱烈追捧,首日銷售規模超40億元,這是中信資管旗下第二隻大集合轉公募的產品。其實,這個規模還不算多,此前一隻同類產品,國泰君安資管旗下的“國泰君安君得明”開放申贖第一天就募集了122億元。

算上中信的這隻,目前券商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的產品已經有四隻了,其他兩隻分別是中信證券六個月滾動持有債券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東方紅7號。

有人說,券商不是開證券賬戶炒股的嗎?怎麼也開始做公募基金了?這種產品安全嗎?跟普通公募基金、原來的大集合有什麼區別?買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開始今天的課程。

一、券商大集合轉公募是什麼?

券商給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業務就是股票交易,也就是經紀業務,但其實,券商的業務很多,比如說中信證券,業務就包括證券投資業務、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證券承銷業務等。大集合是屬於資產管理業務的產品。

所以,大集合是券商資管的產品,那麼為什麼要轉公募呢?

二、為什麼要轉公募

首先來看一下券商資管產品的分類,2013年以前,券商集合資管按照投資者人數和募資規模這兩項分為大集合產品和小集合產品,其中人數低於200 人、規模低於50 億元的為小集合產品,大集合產品對投資者人數和募資規模沒有限制。


2013 年6 月1日《證券投資基金法出臺》正式實施,大集合產品納入公募基金監管體系,但是沒有給出具體的處理方案。所以說,這個時候大集合產品就是公募體系的一員,只是沒有具體的改造方案。

終於,在2018年11月30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操作指引》,這也是資管新規的配套細則之一。《操作指引》就明確表明存量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應當對標公募基金進行管理,截止日期是 2020 年 12 月 31 日,並且對過渡期內的轉型操作也給出了明確指導,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正式開啟了。

具體怎麼改造呢?有公募基金牌照和沒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公司改造有些區別。對於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在2020年12月31日之前的過渡期內,可以申請將存量大集合變更為風險收益特徵匹配的公募基金。

對於沒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改造流程相對繁瑣一些。可以將大集合產品轉到旗下控股、參股的基金管理公司,提前完成規範;或者向證監會提交合同變更申請,3年內轉為公募基金,如果3 年仍未轉為公募基金,將採取規模管控等措施。

這就是大集合轉公募的原因及過程。那麼對於這類產品安不安全,大家心中應該有答案了,這類產品不管是在券商還是在基金公司,資金都是交由專門的託管人託管,投資於中國證監會規定的投資品種。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之後,是對標公募基金進行管理,對投資運作、信息披露、銷售等監管更嚴,所以理論上資金安全性更高了。

券商大集合產品“變身”公募基金,這些問題需要注意

三、與普通的公募基金、原來的大集合的區別?

券商大集合改造成公募基金後,與基金公司成立的基金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按照公募基金的規則來運作。

與原來的大集合相比,首先是門檻降低了,其次是可以公開宣傳。在門檻上,券商大集合在業內一般認為是類公募產品,但門檻比較高,如果組合投資的是債券,產品投資門檻是5萬元起;如果組合投資的是股票,投資門檻是10萬元起。改造成公募基金後,門檻大大降低,比如東方紅啟元就是1000元起購。

以上我們說了券商大集合轉公募是什麼、為什麼要轉公募以及轉公募後與普通的公募基金、原來的大集合的區別,那麼投資這類產品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欲知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好買商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