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歐洲中世紀?用15個小問題了解這段混亂的歷史

1. 西歐封建制度是如何產生的,日耳曼,羅馬因素各起什麼作用?

答:羅馬帝國晚期,出現了各種嚴重的社會危機,一些小土地所有者為尋求大土地所有者的保護,將土地獻上,自己再租種,成為隸農,形成了庇護制。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奴隸制瓦解,為封建生產關係掃清障礙。隨後在西歐,建立了日耳曼人的法蘭克王國。按照其傳統,將羅馬皇室和一些奴隸主的土地分發給國王親兵和農村公社(馬爾克),國王親兵得到土地後,按照陪臣制,要向國王盡忠,同時也擁有了這片土地上許多特權,如司法審判權等。他們與羅馬的大土地所有者一起成為了早期的封建主階級。他們按照羅馬帝國晚期出現的庇護制經營土地。而法蘭克的自由小農與隸農一起逐漸演化成為了依附農。

所以,日耳曼因素(主要是陪臣制,親兵制等)和羅馬因素(主要是庇護制等)分別為封建制度提供了經營方式和人身關係,形成了封建制度。

2. 法蘭克封建制度是怎樣形成?發展的?封建化的過程有什麼歷史意義?

答:法蘭克王國建立後,將羅馬皇室和一些奴隸主的土地分發給國王親兵和農村公社(馬爾克),國王親兵得到土地後,他們與羅馬時代的大土地所有者一起成為了早期的封建主階級,而羅馬帝國晚期出現的庇護制逐漸也演化為莊園制。一些法蘭克的自由小農由於自身的弱小,逐漸與羅馬時期的隸農一起成為了依附農。由於國王的封賜和自由小農的獻土,封建主階級大增,國王也只好承認其再領地中的更多的特權,到了查理·馬特任法蘭克宮相時期,為加強王權,也為了抵禦阿拉伯人的進攻,實行了采邑制度,國王由無條件封賜土地變成了有條件封賜土地。即地方貴族擁有國王保護,並獲得土地,在其領地內,有許多特權,如司法審判權,稅收權等。但必須向國王盡忠,服騎兵役。到了丕平任法蘭克宮相時期,為了謀取王位,與羅馬教皇聯合,出現了“丕平獻土”和“丕平加冕”的事件。從此國王開始授予神職人員以世俗權力。到了查理帝國時期,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封建等級制度。一方面法蘭克王國的封建化使封建制度在西歐確立下來,封建生產關係適應了當時生產力的要求(如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了早期的城市),另一方面,封建化使西歐各國長期分裂,到了14世紀以後,王權漸漸強大起來,才形成了統一的民族國家。

3. 查理曼帝國的歷史地位?

答:查理曼帝國時期,加洛林王朝達到頂峰,由於查理大帝對薩克森,倫巴德等地的東征西討,使西歐的封建化範圍擴大。他打退了阿拉伯對西歐的入侵,保護了西歐基督教文化,這一時期由於查理大帝的保護,羅馬時期的古典文化得到了保護,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封建莊園制逐漸形成,封建等級制度也基本確立下來。後來,查理曼帝國三分,對後來的歐洲政治格局有了深遠影響。

什麼是歐洲中世紀?用15個小問題了解這段混亂的歷史

查理曼帝國

4. 查理曼帝國的土地制度及特徵?

答:查理曼帝國時期,封君—封臣的封建依附關係已經確立,各個領主獲得領土後,按照莊園制的經營方式來經營自己的土地,在自己的領地內,封臣有封君給予的各種特權,如司法審判權,稅收權等。他們讓依附農耕作土地,收取地租,有的農民付出實物地租,上繳一些產品,有的農民付出徭役地租,為領主的自營地進行耕作,還有的農民付出的地租是兩者結合。農民的份地也由領主進行分配,依照二圃制或三圃制的耕作方式進行耕種。

5. 西歐封建城市產生的原因經過?

答:羅馬帝國滅亡後,原有城市衰落。到了公元9到10世紀,由於耕地面積的增多和耕作工具的改進,耕作技術的提高,農業有了極大的發展,一些產品出現了剩餘,促進了市場的發展,商業的活躍。生產力的提高,使手工業和農業分離,成了獨立的生產部門。手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就為城市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就使得羅馬時期衰落的城市復興了起來,一些貿易路線(河流,道路)的旁邊、人口集中的大城堡、大教堂附近也出現了許多城市。

6. 西歐自由城市的特點及原因?

答:西歐早期城市通常建立在教俗封建主的領地上,所以,城市也隸屬於他們,城市中市民受到了教俗封建主殘酷的剝削,阻礙了城市的發展,激起了市民階層對其領主的反抗,他們有的武裝鬥爭、有的支持王權以對付封建主、有的贖買自由,許多城市雖然仍然屈從封建勢力的控制,但他們擁有自己的市議會,市民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權力,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財產。城市中還有為了保護某行業的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行會。

7. 西歐城市興起的意義?

答:西歐城市興起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中古西歐城市的興起發展使西歐社會從原始簡陋的農業狀態中解脫出來,使社會面貌煥然一新,在這些城市中,誕生了市民階級,為後來的社會發展積蓄了能量。城市也開始瓦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使封建割據逐漸消失,在城市市民階層支持下,各國國君都加強了王權,建立起統一的民族國家。

8. 十字軍東侵原因,主要經過,後果及其影響?

答:當歐洲由於城市興起,商品經濟的發展,西歐需要更大的市場,商人把目光投向了富庶的近東地區。西歐此時的封建主為防止對其領地的分割,實行長子繼承製,許多貴族成為了無地騎士。人口增長,戰亂等原因也加重了社會危機。而同時,羅馬教皇為了東西教會合並,擴大羅馬教廷的影響,也極力鼓動對富庶的近東地區進行戰爭。拜占庭為了抵抗突厥人的入侵,也支持西歐諸國對近東地區進行戰爭。

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號召組織十字軍進行東征。

第一次十字軍東侵攻佔了耶路撒冷,安條克,愛德沙等地,並按歐洲國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佔地區建立若干封建國家(耶路撒冷王國,安條克公國,特里波利伯國,愛德沙伯國)。但其橫徵暴斂,人民起義不斷,政權動盪不堪。為了鞏固政權,出現了第二次十字軍東侵,在反抗十字軍過程中,出現了薩拉丁國家。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由於十字軍內部矛盾重重,此次遠征也沒有達到目的,卻出現了聖殿騎士團,條頓騎士團,醫院騎士團三個宗教性質的騎士團組織。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由教皇英諾森三世發動。原本是攻佔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但卻在威尼斯的建議下進攻同一信仰(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國,建立了拉丁帝國。隨後也組織了幾次十字軍東侵,但規模,影響較小。

十字軍東征作為侵略戰爭,對近東人民都帶來了深重災難,阻礙了其正常的歷史發展進程,也使當時歐洲諸國損失了巨大的財力,人力。教俗封建主的勢力受到削弱,為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打下基礎。十字軍東征加強了東西文化交流,尤其是十字軍帶回了大量東方伊斯蘭和保存下來的古希臘文化,加速了西歐社會的發展。

什麼是歐洲中世紀?用15個小問題了解這段混亂的歷史

十字軍東征

9.評價查理大帝的地位?

答:查理大帝在位期間是法蘭克加洛林王朝的鼎盛時期。他在位期間,封建莊園制逐漸形成,封建等級制度也基本確立下來。他也繼承了其父統治政策,加強了與教皇的聯繫,於公元800年,在羅馬被加冕為皇帝。他授予了主教,修道院長很多世俗權力,與世俗封建主無異。還大力向外擴張,重新徵服了倫巴德地區,還征服了薩克森的土地,使西歐的封建化範圍擴大。他抵禦了阿拉伯對西歐文明的入侵,保護了西歐基督教文化,被譽為“歐洲之父”。這一時期由於查理大帝的保護,羅馬時期的古典文化得到了保護,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被譽為加洛林文藝復興。

10.行會的社會構成,社會職能,歷史意義?

答:城市中,相同職業的手工業者為抵禦封建勢力的侵犯,保護自己的生產活動,組成了行會。行會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行會首腦為行頭,基本成員是作坊主,稱為行東。他們是獨立的小商品生產者,和幫工,學徒一起勞動,學徒向行東繳納學費,為行東工作。學藝完成後升級為幫工並可以領取一些工資。幫工勞動一段時間後,經行會考核,可以升級為行東。行會的社會職能很多,政治上,行會可以參與城市的管理,還組建了軍隊,制定城市的法律。社會生活上,以行會為單位,進行祈禱等各種宗教儀式。

正是行會的誕生,保護了脆弱的工商業,促進了其發展,但是,到了近代,行會的桎梏成了工商業發展之障礙。

11.基督教教會和修道院在中世紀社會的歷史地位?

答:在中世紀,歐洲的基督教與人們的生活關係密切,教會代表著秩序,教會通過宗教祈禱等禮儀在思想和行動上控制著每一個教徒的思想和行動,使他們不能有自由自助的非分之想。對封建制度起了鞏固作用。修道院是另一種基督教組織機構,由於其自產生後就要求僧侶從事體力勞動和抄寫經文,所以它傳承了羅馬時期的農業技術,也從根本上改變了蔑視農業生產的價值觀。後來教會還通過克呂尼修道院改革來加強他的權力。他還他不僅對封建制度起了鞏固作用,而且對西歐經濟的發展,文化的進步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12.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12世紀大學,12世紀的文藝復興)

答:隨著十字軍東征,西歐的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十字軍東征西歸的人不但帶來了一定財富,還帶來了許多東方的伊斯蘭文化和保留的希臘亞里士多德的思想,這些都使西歐出現了巨大的變化。莊園經濟開始了瓦解,出現了對教皇權威質疑的異端運動。12開始了一次文藝復興(不同於後來的15世紀文藝復興),隨著羅馬法的復興和經院哲學(經院哲學是與宗教神學相結合的哲學的發展,出現了大學。

13.法國中央集權的歷史過程?

答:路易六世時期,擴展王室領地,並設立王室行政機構——“御前會議”。為擴大王室的收益與市民階層的結盟。腓力二世時期,通過兼併普瓦都和阿奎丹,討伐圖盧茲的阿爾比派,積極擴展王室領地,王室領地擴大了三倍。路易九世時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司法上,確立王室法庭為最高法庭;廢除決鬥裁判;禁止私戰;實行“國王四十日”。行政上,吸收法學家參加御前會議;直接委任地方官吏;派出巡按使。軍事上,廢除封建服役騎兵制;募兵制,建立常備軍。經濟上,統一幣制,使統一市場的形成。到了腓力四世時期,王室領地繼續擴大,還召開了三級會議,這是王權的進一步發展。

14.英法百年戰爭的起因、過程以及對兩國的影響

答:英法兩國自威廉諾曼征服以後,一直都有領土爭端,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佔有廣闊領地,12~13世紀,法國國王腓力二世逐漸奪回部分被英王佔領的土地。14世紀初,英國仍佔據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成為法國政治統一的最大障礙。雙方還爭奪毛紡業發達富庶的佛蘭德地區。到法國腓力四世死後,其外孫愛德華三世在其死後,與腓力六世爭奪法國王位的繼承權,爆發了一場斷斷續續,持續百年的戰爭。第一階段,英國處於進攻趨勢,大敗法軍,迫使法國合約,愛德華放棄法王王位,法國以重金贖回國王,並將西南領土和加萊割讓英國。第二階段,法國開始反攻,收復了大量失地。第三階段,英軍捲土重來並佔領巴黎,法國半壁河山落入英國之手,此時出現聖女貞德抗英,法軍開始重新收復失地。英法百年戰爭對兩國的影響都十分巨大,都激化了英法兩國國內各社會階層之間的矛盾,也加速了兩國社會結構的演變,法國爆發了巴黎起義,扎克起義,英國爆發了瓦特·泰勒起義,還爆發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紅白玫瑰戰爭,新舊貴族交替。兩國民族意識的都有增強,有助於民族國家的形成。農奴制此時也開始瓦解。也奠定近代歐洲政治格局的形成——百年戰爭是英法之間的國際戰爭,但也是法蘭西的國內戰爭,是法蘭西大貴族反抗王權和相互攻擊的內戰,但無論是外戰還是內戰,最終英格蘭在百年戰爭中“退出了歐洲”。

什麼是歐洲中世紀?用15個小問題了解這段混亂的歷史

百年戰爭

15.英國封建制度形成的過程及其特點

答:諾曼征服後的英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威廉大批沒收了盎格魯——撒克遜貴族的土地,其中1/ 7作為王室領地,其他分封給參加戰爭的教俗封建主,盎格魯——撒克遜中小封建主臣服於來自諾曼底的大封建主,這些大封建主,由於領地直接來自國王,受國王保護,必須為國王積極服役。而根據索爾茲伯裡盟約,英國無論各個地區的大小封建主都要服從國王,這一特點與歐洲大陸“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封臣”的情況很不相同。到12世紀,英國也確立了莊園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