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作者 l 小乔

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21年过去了,评分9.2,在豆瓣电影【TOP 250】榜单中排名第15位的《海上钢琴师》,今日重映。

电影的开头,正是“美国梦”崛起的时代,1900年1月1日。

一艘满载着欧洲移民的客船上,水手丹尼捡到一个弃婴,决定带回抚养,并为他取名 1900

长大后的1900,渐渐表露出独有的音乐天赋,成为船上的钢琴师。后来又遇到吹小号的挚友麦克斯,俩人一起组成了一支海上乐队。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故事从1900年开始,直到今天,却仍未讲完。

当《海上钢琴师》重映的消息传出,仅淘票票上就有超过42万人点下了“想看”。

重映第一天,又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第2名。

马克·吐温说过:经典就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看过,却没有人愿意去看的东西。

因为看经典,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意大利国宝级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寻根三部曲”之一,《海上钢琴师》没有《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声名显赫,却发出了面对人性最艰难的拷问:

选择泯然于众的生,还是选择忠于自己的死?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想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辟出一份安静,给忙碌的我们一些回归自我的时间。

01

孤独

才是人生的底色

主角1900是被社会抛弃的人,空空荡荡的内心充满孤独的回响。这种人,一生都在躲藏。

影片中,他躲过三次。

第一次,警察上船要带走他,没找到;

第二次,“爵士乐之父”找他斗琴,追了一圈才找到;

第三次,好友麦克斯带人在废船上搜寻,想说服他下船逃生,没找到。

终其一生,他都在用相依为命的音乐疗愈孤独。

有时他在头等舱演奏,弹别人的乐谱,所谓的上流社会为他翩翩起舞。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有时他在下等舱演奏,弹自己的心声,与萍水相逢的同类打成一片。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每次船将靠岸,乘客们欢呼着“美国”,激动万分地跑出舱外。

热闹的回声如波纹一圈圈荡开,直到撞向1900孤零零的身影,然后归于沉寂。

他平静地转身,走向钢琴,开始了无人欣赏的弹奏。

所有的伟大,都于孤独中诞生。

可孤独,不代表寂寞。

相反,1900的挚友,吹小号的麦克斯虽然人来熟、爱热闹,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美国梦”的大潮,却也把人生推进了真正的落寞。

他在船上待了6年,仍然希望通过音乐获得财富,安身立命、娶妻生子。

所以最终,他选择了下船,与大家一一告别时,背景音想起:

我们笑着说再见,却深知再见遥遥无期

命运的苛刻就在于,再平凡的梦想,也不能保证实现。

生活窘迫之时,麦克斯卖掉了小号,也卖掉了自己的梦想。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多少人和他们一样,向往着1900的纯粹,却在现实的打磨下,活成了丢盔弃甲的麦克斯。

曾经爱过的人,早已断了联系;

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现在问候越来越少;

曾经想要以梦为马,却深陷在加班、裁员、掉头发的恐惧里。

我们都是时代的弃婴,在理想与现实的冲撞中纷纷败下阵来。

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仿佛是深夜走过小巷时尽头的一盏灯,给予我们穿过黑暗的力量。

孤独,是人生的底色,但依然有人可以将内心绘制得五彩斑斓。

02

活在自己的心里

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爵士乐鼻祖杰尼听闻1900是天才钢琴师,决意与他斗琴。

杰尼十分傲慢,不可一世,带着一群摄影师和记者上了船。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1900初见杰尼,“你就是那个发明了爵士的人吗?”

“大家都那么说。”

接着杰尼讥讽反问:

“你就是那个屁股没坐在海上,就弹不了琴的人吗?”

“我是那么说的。”

两人的回答迥异。

杰尼需要通过外界的评价来认可自己,可1900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这世上,只有一种人永远不会输:他们活在自己的心里,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里。

这场艺术与世俗、纯粹与功利之间的斗争,以1900谈完抬手的一瞬,香烟在琴弦上自燃而告终。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众人欢呼围绕在1900身边,杰尼黯然退场。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反观我们,是不是也一直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去他的法律。”

船工丹尼收养1900,被人告知不合法时,轻蔑地说道。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去他的规定。”

1900第一次弹钢琴,被船长呵斥不合规矩时,恨恨地说道。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去他的爵士。”

斗琴赢后,1900站在甲板上,看着杰尼下船的背影时说道。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去他的一切”,我想说。

归根结底,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学生时代,我们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怕同学说自己爱表现;

工作中,我们不敢和领导多亲近,怕同事说自己拍马屁;

朋友圈里,我们不敢表现真实的情绪,怕别人说自己不成熟。

慢慢地,我们不敢表露自己的心声,不懂得拒绝他人,不敢说“我会我能我可以”。

前段时间,韩国女星雪莉自杀事件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生前,她曾在一次采访中说:

“请多多写一些好的新闻,记者们请疼爱我一些吧。观众朋友们,也请疼爱我多一些吧!”

她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患上了重度抑郁。

如果真的轻易就能不去理会那些伤人言论,孤独的她也不至于香消玉殒。

我们都曾是“别人的眼光”,也曾被“别人的眼光”灼伤。

生而为人,请做自己的主人,别做他人的奴隶。

03

人这一生

早晚会面临一次生死抉择

在影片中,1900说:

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

——我,并不羡慕。”

生活所迫、欲望太多,我们忙忙碌碌,却忘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看完电影,很多人不解,为什么1900选择和生于斯、长于斯的客船同沉大海,也不下船?

不妨看看1900和他的挚友麦克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

1900是自由浪漫的天才音乐家,追求纯粹的艺术人生;麦克斯是优秀的小号手,梦想着凭借自己的音乐才能,获得想要的物质生活。

1900第一次见到麦克斯,是看到岸上有人吹小号。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麦克斯第一次见到1900,是在船上的第一晚。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1900有了名气后,麦克斯多次想说服1900下船,通过音乐才华去换取更好的生活。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后来,1900爱上了一个女孩,决定下船去寻找自己的爱情。

但最后,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下,他又毅然转身回到了船上。

不是因为看到了什么,而是因为看不到什么。

陆地上什么都有,人们的欲望无穷无尽,以至于除了欲望,什么都看不到。

下船,选择生,或许是精彩的一生;不下船,选择死,却是纯粹的一生。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6年后,麦克斯下了船,告别了这一段漂流生活。

影片的开头,就是麦克斯的结局。

窘迫的他在二手乐器店卖掉了小号,尽管老板只愿意出很低的价格,他仍然接受了。

这也是1900,踏上登岸的悬梯前,却忽然转身的原因。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影片的结尾,就是1900的结局。

陆地对他来说,就像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不会创作的音乐。

“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

最后,他与废船同沉大海,却也因此永远拥有了自己的诗和远方。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04

奇妙的是,1900的饰演者蒂姆·罗斯,同样也有着纯粹的人生追求。

蒂姆很反感商业电影,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合适的工作。

他做过超市员工,也做过电话推销,一度穷困潦倒。

有网友评论说:

“自我,抗争,不甘心被局限,演戏要自己爽,不是随便哪个演员都敢活成现在这个样子。他虽然不是那种拿奖拿到手软的巨星,但绝对是一位值得被尊敬的演员。”

无论是剧中的1900,还是现实中的蒂姆·罗斯,他们都坚守着心里的那艘大船。

我看过太多人,向往诗和远方,向往自然纯粹,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所以,李子柒火了,因为她活出了很多人理想中的样子。

可如果你去采访他们,愿不愿意离开灯红酒绿的都市,和李子柒一样回到农村,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答案往往却是否定的。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再度上映: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筷子兄弟在《老男孩》中唱道: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艘大船,承载着不属于世俗的一份初心、一朵梦想、一丝叛逆。

只是当命运中的那次抉择降临,我们却都怂了,退了。

当然无需嘲笑,只是别忘了给那些一腔孤勇上前的人,狠狠地鼓掌。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TO BE, TO UP,这里是50万年轻人的成长充电站。运营者粥左罗,90后,毕业四年从服装店员做到成功创业,从月薪2300到月入20万,坚信成长即财富,只写最接地气的成长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